摘 要: 語文教學是用語文教材來教學生求知,語文教材無非也只是一個例子,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是達到學生不需要教師教。從這一層面上去理解,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其受益終身。在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自主性上,可以從構建愉快的語文課堂,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以及抓好學生在課前對文本的預習這些環(huán)節(jié)來著手。
關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 自主性學習 培養(yǎng)方法
語文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毙抡n改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包攬了學生的學,學生學習被動?,F(xiàn)代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教師從以往教知識的定位變?yōu)榻虒W生學知識,在教學中善于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和幫助學生,讓他們自主構建學習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們也作了一些思考。
一、努力營造愉快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促成課堂和諧的一種有效方法。班級分為8個自主學習小組,各組實力均衡。教學中,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系統(tǒng)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yōu)等生可以得到發(fā)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得到發(fā)展。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細加咀嚼引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朱自清先生創(chuàng)作此文時一定受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影響?!洞骸匪枥L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每篇圖畫都是與一首古典詩歌相照應的:春草圖中的小草應當就是韓愈眼中“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小草;春花圖與“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意境相契合;春風帶給人的當然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受;而春雨滋潤萬物的綿密輕盈、無聲無息,自然與杜甫的《春夜喜雨》意韻相通。學生如果沒有一定古典詩詞閱讀量的支撐,自然無法準確解讀《春》,當然也就無法很好地領悟《春》的美好與精妙了。
二、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明白學習任務
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來逐步落實課程目標的。語文課時教學目標的設定,首先要服從于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標體系。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及學生實際把文本的意義內(nèi)化到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中去,制定出明確、具體、可操作、易檢測的閱讀教學目標。從總目標到學段目標再到課時目標,做到上一級目標制約下一級目標,下一級目標體現(xiàn)上一級目標。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jié)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并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明確規(guī)定。只有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不會沒有頭緒。
三、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guī)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首先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愛讀課文。因為,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教學是調(diào)動學習語文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教學是一門藝術,應在傳授知識中,不斷點燃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好奇心之火,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推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從而樂于主動地去探索語文中的有關問題。教師應挖掘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把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與乏味的內(nèi)容,結合起來交替進行,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維持在最佳狀態(tài)。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從而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標,收到預期效果。
四、抓好學生課前預習是關鍵
有人提出“行為前移”,也就是預習的意思,就是把預習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給學生的感知、存疑、嘗試、頓悟以充分的時空,給學生提供獨立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一種有準備的狀態(tài),容易進入“自主學習”的境界。如《濟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從小便成了孤兒。老北京大雜院的貧苦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學回家吃飯的那一幕令人難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開鍋卻是冷冷的鍋底,什么飯都沒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學校趕?!边@個細節(jié)打動過很多人,但是我們卻不能夠感同身受,是因為我們完全沒有經(jīng)歷過這類事情,所以很難真正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我們要努力讓自己回到那個舊社會的環(huán)境,把自己設身處地地放置于那個空間之中,你才能體會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諦。就是在這樣一個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聞名的大作家,寫出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譽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深刻理解了這些背景和作者的經(jīng)歷,對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處。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順便看看課后練習。這些課后練習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時候不要嘗試去做,僅瀏覽下就可以了。對考查的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等到老師講授完畢之后,再認真測試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另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評價,以及學生把生活與學語文聯(lián)系起來,都是不錯的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鄭金洲主編.自主學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吳永軍.新課程學習方式[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