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12年3月26日的吳信泉是湖南平江人,他是人民軍隊的杰出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的夫人俞惠如,1924年1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五河縣城關(guān)鎮(zhèn)一個小商人家庭。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們風雨同舟50年,譜寫了人間最動人的姻緣童話。
心有靈犀一點通
1940年8月上旬的一天,時任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二旅政治委員的吳信泉,率部進駐安徽省泗縣魏營區(qū)。那天,魏營區(qū)的領導都到縣里開會去了,歡迎八路軍的大會只好由魏營區(qū)工委委員兼婦救會主任俞惠如主持。會上,她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吳信泉也代表軍隊方面講了話。
會后,俞惠如到部隊駐地看看住處安排情況,在院子里遇見吳信泉,吳信泉請她進屋坐坐。吳信泉先說了些對區(qū)里、鄉(xiāng)里給部隊的關(guān)心支持表示感謝的話,接著問俞惠如:“你家里還有什么人?你上過什么學?什么時候參加工作的?”俞惠如一一作答。
吳信泉說:“你12歲就參加工作了,現(xiàn)在才16歲呀!16歲就能管這么多事,上臺講話不用稿子,講得那么流利,能力很強?。 庇峄萑绲玫奖頁P心里很高興,又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多謝首長表揚,我講得不好,你講得真好,使我們了解了不少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給我們上了一堂政治課?!?/p>
談到這里,俞惠如起身告辭,短暫的交往彼此留下了較好的印象。
當時,第二旅政治部宣傳隊就在俞惠如辦公室的院子里。兒時就喜歡唱歌演講的她,在空閑的時候,便和宣傳隊的同志們一起排練節(jié)目。同志們動員她參軍加入宣傳隊。她想,參加八路軍,既能搞宣傳演出,又能打日本鬼子,對自己鍛煉會更大。于是,她寫了參軍報告,很快就得到中共蘇皖區(qū)黨委書記金明的批準。
俞惠如參軍后,被分配到第二旅宣傳隊擔任分隊長。她充分發(fā)揮自己特長和在地方上的工作經(jīng)驗,協(xié)助宣傳隊的領導,組織隊員們排練生動活潑的文藝節(jié)目,為指戰(zhàn)員和群眾演出抗日戲劇。
吳信泉作為第二旅的政治委員,經(jīng)常關(guān)心過問宣傳隊的工作,觀看宣傳隊的演出。這樣,他和俞惠如接觸的機會更多了,尤其是俞惠如擔任主角的《農(nóng)村曲》贏得部隊指戰(zhàn)員和群眾的贊譽后,吳信泉深深地愛上了俞惠如。
吳信泉產(chǎn)生了成家的念頭,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李雪三非常贊同,連說:“好,好,好,非常好,我去找她談談。”李雪三找俞惠如談話,向她介紹了吳信泉家庭出身以及革命后的經(jīng)歷,說:“吳政委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指揮員,也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我愿意做你們的介紹人,希望你們結(jié)成革命伴侶?!庇峄萑绮恢?,只說了一句“讓我想想”。
從李雪三主任屋里出來,俞惠如一夜沒睡好覺,細細回想著李雪三主任向她介紹吳信泉參加革命10余年的經(jīng)歷。吳信泉1926年春年僅14歲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1930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同年12月入黨,參加過中央蘇區(qū)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經(jīng)千辛萬苦,出生入死,兩次負重傷。
俞惠如從內(nèi)心敬佩吳信泉,但又認為終身大事不可草率從事。因為自己年紀還小,不想過早成家。但這次是組織找她談話,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須要認真思考。雖然自己年紀不大,但吳信泉已經(jīng)28歲,答應不答應要早作決定。當時,俞惠如對吳信泉的人品還不甚了解,她不想嫁一個只會打仗的“大老粗”,和那樣的人生活一輩子,擔心不會幸福。此后,俞惠如多了一個心計,特別留意吳信泉的表現(xiàn)。
吳信泉早上和機關(guān)人員一起出操跑步,從不缺席。晚飯后常到操場和干部戰(zhàn)士一起打籃球,而且球技高超,十分出眾。他還常到宣傳隊看排練,每次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不當之處,提出修改意見。他還會吹口琴,有時吹口琴為宣傳隊伴奏。他還是個彬彬有禮的人,在俞惠如沒有答應之前,他每次見到俞惠如都熱情地打招呼,但從不提起這件事??磥硭⒉皇且粋€“大老粗”,而是文武雙全,人也長得英俊,俞惠如心里就同意了。當李雪三再次找俞惠如談話時,俞惠如就答應了。
夫妻恩愛苦也甜
1940年12月22日,部隊合編后,第二旅改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二支隊,并在阜寧縣天賜場鎮(zhèn)召開營以上干部大會。二支隊政治委員吳信泉和俞惠如選定這一天結(jié)婚。
新房是在支隊部院子里的一間小屋里,兩張門板拼在一起便是一張雙人床,床上鋪上一些稻草,稻草上面鋪一條粗白布床單,有一床藍花布被子。除這些外,新房中就再沒有其它東西了?;槎Y是在晚上舉行的。支隊長田守堯、副支隊長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供給部部長劉炳華、管理科科長李義明、宣傳隊隊長王曉云和指導員孔繁波,以及機關(guān)、宣傳隊和來開會的營、團干部都參加了婚禮。介紹人李雪三主持婚禮并講了話,祝賀吳信泉和俞惠如結(jié)成革命伴侶,祝愿他們夫妻恩愛、白頭偕老。大家歡迎俞惠如唱個歌,俞惠如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吳信泉吹口琴伴奏,大家吃了喜糖。第二天,宣傳隊的同志給吳信泉和俞惠如照了一張結(jié)婚照。
結(jié)婚后,俞惠如先后任宣傳隊分隊長、文化教員、譯電員、組織科干事、宣教科干事、留守處協(xié)理員等職,隨部隊轉(zhuǎn)戰(zhàn)南北,與丈夫聚少離多。即使在一起,俞惠如從不擺首長夫人架子,而是與戰(zhàn)士打成一片,以同甘共苦為榮。
戰(zhàn)爭年代生活艱苦,在鹽阜區(qū)時,成天都是地瓜或地瓜干子當主食,白水煮白菜當菜,鹽都吃的不多。有時偶爾有人送給吳信泉一個繳獲的罐頭,他舍不得吃,總是留到星期六晚上,俞惠如去時,一塊吃這一個罐頭,吃起來你推我讓,相敬如賓。
那時,宣傳隊分散住在老鄉(xiāng)家里。俞惠如工作之余,幫老鄉(xiāng)挑水,掃院子,做針線活,還教房東的孩子識字、唱歌。所以老鄉(xiāng)對她很好,有時送她兩個雞蛋,幾條小魚,她做好了,給吳信泉送去。有時還從老鄉(xiāng)那里得到點煙葉子,俞惠如用紙卷好了送給吳信泉。
1941年10月28日,俞惠如在老鄉(xiāng)家生孩子,由接生婆接生。孩子是難產(chǎn),吳信泉又不在身邊,生了一天一晚也生不下來,心里很害怕。恰巧這時吳信泉聞訊趕到,俞惠如的心一下子安定下來了。小孩好不容易生了下來,這天正是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李雪三送來一個名字,叫“重陽”,這是俞惠如的大女兒。
1946年3月,吳信泉為偵察地形,坐在一輛火車頭上面跑了一個多小時。結(jié)果,刺骨的寒風吹得他劇烈頭痛,痛得他在地上打滾,以頭撞墻。他不讓告訴俞惠如,但周圍的人慌了,給俞惠如發(fā)了一封電報。讀了電報后,俞惠如一下子懵了,急得直掉眼淚。副旅長馮志湘一邊安慰一邊想辦法,最后設法找到一輛壓道車,將俞惠如送到鄭家屯。吳信泉躺在床上,臉色臘黃,無一絲血色。他見俞惠如來了,又驚又喜,問:“你怎么來了?”俞惠如十分心痛丈夫,又擔心丈夫責備她,扯謊說:“我來接傷員,順便看看你?!眳切湃吲d地點點頭。俞惠如照顧他兩天就回通遼了。
1946年夏天,通遼地區(qū)流行霍亂時,俞惠如和兩個孩子皖湘、淮湘都得了痢疾,腹瀉不止,拉膿拉血。吳信泉趕回來忙了一夜,用一只盆子給孩子接大便,接了倒,倒了接,把在當時來說珍貴的消治龍(磺胺)喂給孩子吃下去,還逼著俞惠如吃了一粒,他們母子第二天早上就止住了腹瀉。當時,吳信泉自己也拉肚子,他硬挺過來,沒有吃藥,第二天一早就率領部隊去打鄭家屯。
1950年10月19日,身為三十九軍軍長兼政委的吳信泉率領部隊入朝參戰(zhàn),到1951年5月,連續(xù)取得五次戰(zhàn)役的勝利,回國向毛澤東匯報后,回到遼陽留守處只停留一晚。僅這一晚,他卻將家屬隊的正、副指導員召集到自己家里開了一個會,了解家屬工作情況。吳信泉不是不想多和愛妻、子女多親熱一番,因他考慮的是工作大局。他妻子是遼陽留守處的協(xié)理員,分管家屬、幼兒園的工作。他召集家屬正、副指導員開會,正是對妻子工作的支持和關(guān)愛。
他們先后有了12個孩子,俞惠如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要照顧好孩子,她一肩挑著兩副擔子,從未讓吳信泉為家庭分心。所以說,吳信泉的功勛章里都有俞惠如的一份貢獻。
逆境之中共患難
1957年8月,吳信泉到高等軍事學院學習。1959年,由于他懷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赤誠之心,毫不隱諱地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左”的錯誤,實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見,被定為犯有“右傾機會主義性質(zhì)的錯誤”,報經(jīng)總政治部批準,大會小會反復批判他,歷時兩個多月。
這是吳信泉和俞惠如第一次品嘗到黨內(nèi)斗爭的殘酷。在這段時間里,吳信泉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失眠和頭痛病都犯了起來,體重一下子掉了10多斤。俞惠如看著心疼,心中憤憤不平。在那“一邊倒”的形勢下,根本不許你講真話,只有講假話才能過關(guān),這對一向?qū)嵤虑笫?、從未講過一句假話的吳信泉來說,是何等痛苦的抉擇。在逆境之中,吳信泉非常鎮(zhèn)靜,沒有說半句違心話。
俞惠如堅信講真話沒有錯,她在精神上支持丈夫,在生活上照顧丈夫,每當吳信泉出門接受批斗時,俞惠如囑咐他“保重,心要想寬些,保持平常心態(tài)”。批斗結(jié)束回家,她上前迎接,打熱水給他洗臉、洗腳,說:“你一身正氣,光明磊落,黨和人民會還你公道,時間會還你清白,歷史會還你清白?!庇峄萑绲脑捄莒`驗。1962年4月29日,解放軍監(jiān)察委員會下達文件,宣布給吳信泉平反。
1960年8月,吳信泉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俞惠如任炮兵司令部直屬政治處干事、副主任。俞惠如在工作中任勞任怨,深得機關(guān)干部、戰(zhàn)士、職工、家屬們的擁戴,被評為“模范工作者”、“三八積極分子”、“五好干部”并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qū)人大代表。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吳信泉和其他炮兵司令部首長一樣,挨批挨整,戴著高帽站在臺上接受批判,或戴著高帽“游大院”,即在機關(guān)大院內(nèi)“游斗”。吳信泉很倔,造反派叫他低頭,他不低,批斗時,他的領章、帽徽被扒下來,回家就讓俞惠如給他縫上,俞惠如勸他不要縫了,他不干,堅持要俞惠如給他縫上,他說:“他們沒有權(quán)力扒掉我的領章和帽徽,我又沒有被開除軍籍。”
當時,吳信泉在內(nèi)心深處對“文化大革命”是有疑問的,但是有一點在他的頭腦中始終是清楚的,那就是不管形勢如何瞬息萬變,都要始終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教導和黨內(nèi)生活的原則,不做不該做的事,不講不該講的話,襟懷坦蕩,光明磊落。俞惠如同意丈夫的觀點,支持丈夫的作法,安慰丈夫說:“他們今日斗這個,明日斗那個,天天打打殺殺,我相信他們長不了!”
造反派見吳信泉批斗之后回到家里,與俞惠如仍然親親熱熱,認為俞惠如對吳信泉劃不清界限,于是,批斗吳信泉時,也把俞惠如抓去陪斗。造反派喊口號“打倒吳信泉!”大家都舉手跟著喊,俞惠如不喊,也不舉手。造反派問她:“為何不舉手?”
俞惠如強硬地回答說:“他沒有錯,我了解他?!?/p>
造反派頭頭大聲吼:“你敢對抗運動,叫你滅亡!”
于是造反派宣布對俞惠如4條處理決定:一、撤職查辦;二、停止黨籍;三、停止發(fā)薪金,每月發(fā)20元生活費;四、半日勞動,半日反省。俞惠如不服,造反派說她“抗拒”。第二天早上,批判俞惠如的廣播響徹炮兵機關(guān)大院,給她扣上“反黨集團黑干將”、“牛鬼蛇神”等帽子,說她冒充“三八式”、“三反中查出的大貪污犯”、“王光美式的人物”。大喇叭廣播里,把俞惠如罵得真是狗血淋頭,一無是處。
“拿處分來壓我,我能服嗎?”那天晚上,俞惠如寫完日記,實在忍不住了,也顧不得吳信泉犯病,大哭了一場。吳信泉緊緊地拉著她的手,說:“惠如,你是受我的牽連而挨批斗的,你沒有錯,要堅強,不要被他們狐假虎威、外強中干所嚇倒。我從一個放牛娃走到今天,這是黨的培養(yǎng),我沒有做過什么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你也是一樣,13歲就任五河女子宣傳隊隊長,16歲參加八路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我們都問心無愧。在這場運動中,我們要經(jīng)得起黨的考驗。今后我們還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身?!眳切湃陌参亢凸膭钍褂峄萑绲男穆届o下來。
1980年9月,中央軍委對吳信泉所受的錯誤批判給予了徹底平反與糾正。壓抑、糾纏了吳信泉20年的錯誤罪名,終于被徹底推翻。俞惠如因受丈夫牽連所強加的罪名也被徹底推翻。吳信泉、俞惠如好像年輕了許多,頓覺精神煥發(fā)。
相濡以沫情誼深
1982年9月,吳信泉出席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5年7月,被中央軍委批準為大軍區(qū)正職待遇,1988年9月離職休養(yǎng)。俞惠如是12個孩子的母親,周恩來送她一個“航空母艦”的稱號,毛澤東夸獎她是一位“英雄母親”。
1990年12月22日,是吳信泉和俞惠如結(jié)婚50周年紀念日,孩子們在家里舉辦了一個盛大的慶典。當年,在天賜場鎮(zhèn)主持婚禮的開國中將李雪三和夫人柏曼卿,開國上將楊得志、石莉夫婦,副總參謀長徐惠滋、韓懷智,總政治部干部部長楊振明,總參炮兵部的領導王育華、陳連弟等,吳信泉的老部下謝鐵驪、王遐夫婦,汪小為等參加了慶典。李雪三將軍用大紅紙寫下《信泉、惠如同志金婚賀詞》,貼在墻上,柏曼卿代表他倆念了一遍:
英雄佳人巧相會,郎才女貌天仙配。
戰(zhàn)爭年代同生死,和平時期緊相隨。
將軍征戰(zhàn)智謀多,巾幗治家有方圓。
恩愛夫妻五十載,慶祝金婚理應該。
大家舉杯同祝賀,天長地久如松鶴。
在俞惠如心中,吳信泉不僅僅是她的丈夫,也是她崇敬、敬佩的老首長。吳信泉常說,他一刻也離不開俞惠如,這是發(fā)自他內(nèi)心的一句話。幾十年里,俞惠如悉心照顧好他的生活,做什么吃什么,給什么穿什么。他生病后,俞惠如更加細心地安排他的衣食住行,他吃的藥都是俞惠如親自替他擺好,看著他吃下去。
吳信泉病重臥床時,不能看電視,也不想聽收音機,俞惠如就每天在他午睡醒來和晚上睡覺前給他唱歌,唱京戲、唱黃梅戲。年輕時,晚飯后俞惠如去連隊教歌,吳信泉就在大操場散步等俞惠如。吳信泉吹口琴,俞惠如唱歌,吳信泉最喜歡聽俞惠如唱《革命人永遠年輕》、《瀏陽河》、《茉莉花》、《天涯歌女》,還有京戲、黃梅戲。俞惠如每天給他唱,讓他高興,他高興就不會犯病,對他治病有好處。
進入1991年,吳信泉的病越來越嚴重了,俞惠如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天天流淚。但吳信泉卻很堅強,非常坦然。戰(zhàn)爭年代他不怕死,在病魔面前,他毫無懼色,正像他自己說的:他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一天晚上,夜深人靜時,他拉著俞惠如的手說:“我從一個放牛娃參加革命,今年已經(jīng)66年了,黨關(guān)懷培養(yǎng)了我,又給了我一定的地位,我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我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年代,運動中多次挨整,能活到今天就不錯了。惠如,你要做好思想準備,一旦我離開你,你不要太悲傷,我得心臟病這15年,都靠你照顧我,住院你陪我,我服藥都是你為我一粒一粒配好,裝在瓶子里,一天4次給我吃,你是我的好妻子,也是我的好醫(yī)生,我永遠感激你。你16歲和我結(jié)婚,也沒過上好日子,戰(zhàn)爭年代我們同生死、共患難,運動中你受我的株連,我生病你又要日夜照顧我,你對得起我,已經(jīng)對我盡到責任了,而我永遠對不起你……”俞惠如聽著聽著,眼淚止不住地流。死亡對人來說,是一生中最大的考驗,吳信泉經(jīng)受住了考驗,他視死如歸,俞惠如從內(nèi)心里佩服他,愛他,她的心也碎了。
1992年4月2日,年滿80歲的吳信泉在北京解放軍總醫(yī)院病故,他安詳?shù)靥稍诖采?,像睡著時一樣。俞惠如流著淚,給他洗最后一次臉,梳最后一次頭,為他唱了最后一首歌:“天涯呀海角,是組織上把我倆相結(jié)合,小妹妹唱歌你把口琴吹。信泉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前方呀后方,打起仗來都一樣,小妹妹我在后方心在前方。信泉呀,患難之交恩愛深……”從天賜場結(jié)婚典禮到北京葬禮一路唱歌、一生唱歌,由喜悅到悲哀,如此淡定的境界是何等的崇高!
吳信泉去世后,俞惠如為他先后出版了《戰(zhàn)將吳信泉》、《朝鮮戰(zhàn)場1000天——39軍在朝鮮》、《吳信泉將軍》等3本書。俞惠如說:“這10年間,為出版這些書籍,我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也充實了我的生活。我感到這些工作是很有價值的,信泉雖然走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心中;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他的事業(yè)在這些書中再現(xiàn)了?!?/p>
(壓題照片:吳信泉與夫人俞惠如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