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翠園里的書畫在捐贈之前,大部分已請北京的裝裱高手裱褙過,十幾年間,由于氣候、展覽、保存等多方面原因,部分書畫難免有破損、霉污,而且,年代越久遠的作品,受損程度會越重。一般來講,經(jīng)過裝裱之后,又出現(xiàn)損傷的書畫,必須除去其原有的裝飾材料,揭去背紙及托紙,并進行洗滌去污、修補殘缺,再按要求裝成適宜的品式。而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細致的工藝過程,是書畫裝裱工藝中難度最大的工作。在揭裱的過程中,要保證修舊如舊的原則,缺失的字畫部分不得自己擅自添加、改色,材料選擇也是要盡量選擇與原來的顏色一樣或相似的。所以在修復前要慎重地做好修復計劃。修復過后的字畫能延長書畫的展覽、鑒賞和保存的壽命,品相更佳。
一、準備工作
(一)制定修復方案
古跡重裝如病延醫(yī),《裝潢志》說:“前代書畫,傳歷至今,未有不殘脫者。茍欲改裝,如病篤延醫(yī)。①”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揭裱的意思。在開展修復工作之前,要根據(jù)館藏書畫的殘損情況進行分類、拍照存檔,再擬出具體的修復方案,如操作步驟、清洗方法、托補措施等,并針對書畫的名稱、作者、年代、等級、質(zhì)地、尺寸、現(xiàn)狀、修復計劃、用料等情況做好文字記錄。
(二)準備材料
書畫的質(zhì)地主要有紙和絹,而紙又有生宣紙、熟宣紙、毛邊紙、灑金紙、高麗紙等等,因此,正式修復之前,要根據(jù)書畫材質(zhì)準備不同的材料。此外,根據(jù)不同的裝裱形式,將原有的舊裝飾材料裁切下來,并依據(jù)具體情況,有選擇地收藏保存或留作補料,以便正式修復時之用。
(三)挑刮污物
在正式修復之前,應對畫心仔細檢查,如有蒼蠅屎、塵粒、草根等細小的污物應先挑刮干凈。積翠園館藏書畫處于良好的保管環(huán)境,因此大多畫心比較清潔,較少有此類污物。
二、去污
和其他私人收藏相比,積翠園的古舊書畫相對污跡較少,但由于氣候、展覽、保存等多方面原因,難免會有霉污、泛鉛、走油、墨漬、印泥油漬、自然氧化等各種污跡,因此,修復的首要工作就是先盡量清除或減少此類污跡。去污的原則是盡量先用清水解決,如實在無法清除再用試劑處理。
(一)霉斑。損壞書畫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胞和一些霉菌,霉菌對書畫危害最大,這是由于組成書畫紙張的基本成分——纖維素可提供給霉菌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還有書畫裝裱的時候所用的糨糊,是一種比紙張更易生霉的多糖化合物,構(gòu)成了圖書生霉的內(nèi)在因素,加上適宜的外界條件,如灰塵多,溫度超過20℃,相對濕度超過60%,空氣不流通等,使霉菌孢子在書畫上形成絨毛狀、蜘蛛網(wǎng)狀或絮狀菌絲體,損壞圖書材料的結(jié)構(gòu),并引起化學變化。霉菌還有分泌不同色素的能力,凡是受霉菌侵害的書畫,都會呈現(xiàn)出由暗黃色、灰褐色、黑色等不同色素造成的霉斑。頁霉污的種類很多,大多由于濕度過大、溫度過高或通風不好所致,此外,書畫本身的質(zhì)地以及裝裱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霉斑。②積翠園由于地處福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下,所以畫心霉污大多由于空氣濕度較大引起。霉污有黑有紅,黑霉易除,可用3%的過氧化氫涂刷,靜置片刻后再用蒸餾水清洗干凈即可。紅霉則需用高錳酸鉀溶液涂在霉處,稍時再涂雙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嚴重,一次即可除掉。用藥物去污后,務必用清水沖淋畫心,以免弄臟畫紙或絹;嚴重的紅霉可以采取熏蒸和輔助儀器。除霉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措施,防霉才是書畫收藏保管的最根本方法。防霉是南方書畫保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館藏書畫必須治理的。如何能很好地防控,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加注意,如在庫房的保管中準確無誤不代表沒有生霉的可能,因書畫在出庫、展覽同時難免要裸露在外,這也是一個使書畫生霉的機會,這一細節(jié)應該是在保護中要注意的。
(二)泛鉛。古代的書畫顏料白粉中還有鉛的成分,因此時間一久便會氧化,畫心呈現(xiàn)黑灰色,即泛鉛。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先用清水將泛鉛處弄濕,再用濕宣紙或濕毛巾覆蓋其上,以防水分蔓延至畫心其他處。稍后再用棉簽蘸3%的過氧化氫涂在污漬處,待白色還原后再用清水洗凈即可。
(三)走油。中國的書畫大都留有作者或收藏者的印鑒,其中如有質(zhì)量欠佳的印泥,則時間一久印鑒周圍就會暈出黃漬,即“走油”。處理的方法也是用棉簽蘸3%的過氧化氫涂在黃漬處,再用清水洗凈。
(四)墨漬。畫心因塵染,質(zhì)地變黃變黑,如畫面顏色穩(wěn)固,可將畫心放入清水內(nèi)浸泡,隔時換水,即可明凈。污跡較重,可用熱水浸泡,或緩緩澆淋開水。畫面顏色受潮返鉛的,可用雙氧水涂抹消除。
諸如以上污跡還有很多種,在此筆者就不一一詳細敘述了。相對私人收藏而言,館藏書畫一般嚴重污跡較少,因此,一般盡量不采用試劑或藥水,去污后簡單處理灰塵,否則不但沒有達到修復和保護的目的,反倒是更加縮短了書畫的壽命,事倍功半。
三、潤揭畫心
揭畫心就是揭去畫心背面的背紙與托紙,是整個修復工作中最為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在揭心過程中盡量不要揭掉原托心紙,只揭去復背紙即可,一些破損嚴重的舊書畫,不揭掉原托心紙,不好全色的也應特別謹慎,切不可因揭而傷壞原命紙。③“揭”的水平高低對書畫的壽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旦“揭”得不當,將會給畫心造成各種損傷。因此,修復師水平的高低從這一環(huán)節(jié)即可看出。揭畫心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講舊紙揭干凈,又要將畫心完整地護住。根據(jù)畫心本身狀況的不同以及各種外因的不同影響,揭畫心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大步驟沒有根本的區(qū)別。
(一)潤畫心。潤畫心即將原裱的古舊書畫用水潤透,以便揭舊畫心。潤畫心前要先將原裱的裝飾材料裁掉。根據(jù)古舊書畫的集體情況,潤畫心的方法基本可以分為三種,即卷潤、浸泡和展?jié)櫋R话闱闆r下,如果畫面比較完整,沒有破損或陳舊,則采取卷潤的方法,即在畫心噴好水以后卷起;浸泡則是整張畫心悶在水中;展?jié)櫨褪前旬嬓谋M在水中后,然后平放在平面。
(二)揭畫心。古舊書畫在潤透之后,應馬上揭心。揭心就是將古舊書畫原裱覆背紙及托心紙揭掉,以便重新裝裱。古舊書畫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破、斷裂等現(xiàn)象,因此揭心前要在下面襯好一張皮紙或者塑料膜,以防畫心粘連在案臺上,大小應大于畫心的尺度,揭之前要用清水平潤,刷平畫心。遇到難以揭離的畫心應耐心,如短時間不能分離,要悶潤一段時間,但是要掌握好時間,時間不要揭得過久,在雨季和潮濕的天氣最好不要進行這個步驟,以防霉變的發(fā)生。此外,揭畫心上的舊紙,一般應根據(jù)字畫的薄厚、殘狀、顏色以及質(zhì)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揭舊方案。揭舊畫切記要慢,看好命紙、覆褙紙的層數(shù),不能揭過頭,即揭薄畫心,俗稱揭過,如不小心揭過,一定要慢慢退回來,在下面添好稀糨水復位,再從另一個方向揭過;也不能少揭,因為紙遇水空掉的部分,如不揭掉,重新裱過還是會容易空殼。在揭的手法上可以采取用手指肚搓、摩等辦法,這點要自己掌握手感,遵守凈、平的原則,在工具上,可選用鑷子,在細、碎的部位,方便夾起。此外,如畫心局部顏色不穩(wěn)定的,還應稍施淡膠礬水,干后,再悶水。有些殘破糟朽的畫心,當日揭不完時,應在已揭過的部位,均勻地放置些濕紙團,然后覆蓋一層毛巾(北方可用塑料薄膜),以防畫心干裂錯位。
四、托畫心
古舊書畫在完成揭心和補心之后,即可配托紙進行托心。舊畫的托心與新畫有所不同,根據(jù)書畫殘損或缺失等不同狀況,可以將托心的方法分為平托和覆托。
(一)平托。即將畫心上比平時略稠的糨水,小心不要在上糨時把畫刷偏,將卷好的紙卷輕輕刷上,不需要排實,背面襯上一層高麗紙,把畫翻身,檢查畫心正面是否有褶皺,如有裂痕、褶皺用手指輕輕打開,展平,隨后再次將畫心翻身,用排刷排實,高麗紙吸干畫心水分,放在一邊晾干,不可馬上上墻,以防開裂。
(二)覆托。即將托紙刷好糨水,將畫心連帶下面的襯紙一起掀起,反扣在備好的襯紙上,輕輕刷平,這種辦法的好處是,可以看清畫心的正面,對于破損、開裂嚴重的畫心比較適合。
五、補畫心
一般在舊畫揭好,托完后,就要進行補,原因是畫心和命紙是兩層,而殘損的部分就算托好命紙也是一層,這樣在后面的裝裱過程中就產(chǎn)生了薄厚不一的現(xiàn)象,辦法就是把缺失的部分補齊。
(一)隱補。隱補主要是針對殘缺程度比較嚴重的書畫的一種修復手法,即用手將畫心殘?zhí)庍呺H揉出薄口,選好補紙,端正紋理補上,并在補口邊際搓出薄邊,使接縫處厚度適宜。補綴殘缺的字畫,一種方法是揭完待干,用刀將殘?zhí)幑纬杀】?,上糊補絹,漿口干后再修刮補邊際,使補口相合。另一種方法是托上一層與原質(zhì)地、絲紋相近的薄絹或紙。正面如有殘缺,可用素紙補在托絹(紙)的背面,使畫心薄厚統(tǒng)一,干后再用刀修磨畫面殘缺處的邊際。
(二)貼折條。托好的畫心有很多裂痕,這時候就要做好貼條的準備,借助透臺,把裂開的部分貼好,以免在重新裝裱的時候整幅畫斷裂,貼條要細心,每貼完一段,要仔細檢查。方法是用手卷起畫心,需要再次補貼的地方會有折痕,這個步驟至關(guān)重要,如漏貼一處,裱好的畫也會出現(xiàn)折痕,前功盡棄。
六、全補畫心
全色,也稱全畫、接筆或補筆。指將古舊書畫的殘缺部位,包括缺少的畫面內(nèi)容和字跡,依照作品的原貌和色調(diào)填補顏色或補苗畫面,或接通筆跡。南朝宋虞和在《論書表》一書中曾有“剪裁皆齊,又補接敗字。體勢不失,墨色更明”的記載。舊畫心在經(jīng)過上述工序后,應進入修復的最后一個步驟,即對殘缺處進行補色,通常稱全色或全補,其目的是恢復畫面的完整性。
(一)打膠礬水。在舊畫托補以后,全色之前,需調(diào)對膠和明礬,在藥店可以購買到,按照一定比例調(diào)試,原則是寧稀勿稠,可用舌尖嘗試,在甜澀之間為宜。上膠礬水的目的是使畫心固定顏色,防止顏色花掉,也是為下步全色起到不滲水的作用。
(二)全色。也稱全畫,就是將古舊書畫的殘缺部分,如畫面內(nèi)容、筆跡等按作品的原貌和色調(diào)進行全補復原。全色時,應將顏色調(diào)兌得淺些, 使顏色滲進紙紋纖維,取得畫面色調(diào)統(tǒng)一的效果。畫心有缺筆的,補全時,需先審視畫心氣韻及用筆特點,然后輕勾輪廓, 調(diào)兌顏色,進而全之,力求使補全的一筆一點、一墨一皴均與原畫渾然一體。對于一些具有重要學術(shù)研究價值的經(jīng)卷、書籍、契證等文物,經(jīng)過洗污補托,如有殘缺,不必求其復原,只把殘缺處的色調(diào)全補得與通幅基本一致即可。經(jīng)過全色,原來殘破不全的書畫即可保持色度一致、畫面完整。
古舊字畫的保管與修復是一項難度較高、極為復雜的技藝,是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書畫藝術(shù)能夠歷經(jīng)千年流傳下來,這項技藝的存在至關(guān)重要。積翠園藝術(shù)館內(nèi)所藏書畫上自唐宋,下迄現(xiàn)、當代,共六百余件,在捐贈之前,已經(jīng)請北京的裝裱高手裱褙過,經(jīng)過多年以后,由于氣候、展覽、保存等多方面原因,書畫難免有破損、霉污。因此,在平時工作中,除了注重針對福建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加強保管外,還需按照書畫殘破程度進行修復。
注 釋:
①(明)周嘉胄.裝潢志[M].
②朱賽紅.古籍修復技藝[M].文物出版社,第92頁.
③馮鵬生.中國書畫裝裱技法[M].第82頁.
(作者單位:福建博物院 積翠園藝術(shù)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