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階段,音樂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途徑,它對于愉悅身心、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音樂老師是“美”的代言人,是手持情感金鑰匙,開啟學生心靈情感的“美”的使者。同時,音樂又是一門情感藝術,它使人更直接地進入情感世界,它能夠以真摯、生動、深刻的情感去撥動人的心弦,比其他藝術更直接、更有利于人的心靈凈化。不論是上哪堂音樂課,教師不僅要把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傳授給學生,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審美觀,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與教師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愛上音樂、走進音樂,用心靈去感悟音樂,從而實現(xiàn)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標。以下是我工作近九年來從事音樂教學工作的一些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育情感
在課堂中,利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情感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俗話說:“觸景生情”,我認為情境對人生情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為了讓學生“生情”,讓學生“動情”。英國教育家柏西·布克在《音樂家心理》中強調(diào):“一名教師,你首要的緊迫任務就是去創(chuàng)造一種吸引力?!币惶靡魳氛n的關鍵是要有吸引力,創(chuàng)設情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可以有以下三種:
(一)音樂課中語音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活中,語言是一種最普通最特殊的教學手段,不經(jīng)意地使用語言,誰也不會意識到語言的特殊性,但是當教師巧妙地使用語言時,語言便會發(fā)揮神奇的作用,比如教學《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時,我用精練的語言首先向同學們講述汶川大地震時我們捐款幫助災區(qū)孩子的一些感人事跡,學生聽得非常感動,然后出示課題《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學生由于熟悉地震時全國人民幫助災區(qū)的事跡,深深地被感染,唱起來格外動情,很快進入歌曲的情感教學。
(二)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情境中學習,要讓學生在玩樂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學會各種各樣動作的同時,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韻律等,增強動作的敏捷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如在學習《走進西藏》這一單元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伴隨旋律試著跳一段藏族的踢踏舞。學生的興趣非常高,覺得這是個有趣的游戲。在玩樂中,學生接觸了踢踏舞的基本要領,了解藏族音樂的節(jié)奏特性。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體現(xiàn)了當今我們倡導的愉快教學。
(三)故事啟迪,創(chuàng)設情境。每個學生都愛聽故事,所以可借助故事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歌曲,感悟道理。學生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學習《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之前,我給學生講述陳世美秦香蓮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的,對陳世美的無情無義、兇狠殘忍異常憤慨。在后來聽賞這段京劇時,就能基本把握這段戲曲的主題思想。
二、以聲傳情,培育情感
音樂以聲傳情,以情感人,在聲情并茂中使人的心靈得到真、善、美的升華。音樂需要渲染力,聽者更能體會這句話。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渲染力,無非是聲音,老師甜美的語言,高亢、嘹亮的歌喉是與學生傳遞情感的最有力武器。同時巧設小情境、以聲傳情也是情感教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優(yōu)美語言,聲聲于耳。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柔美、富有磁性的語言有豐富的感染力,是激發(fā)課堂活力的催化劑。發(fā)音、語調(diào)、語速、語言的力度等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吐字準確,發(fā)聲方法正確,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把握要準確,要以恰當?shù)乃俣?、力度和音量表現(xiàn)出來,把歌詞朗誦得生動、清晰、悅耳,進而表現(xiàn)出音樂的節(jié)奏感與音樂美。舒展優(yōu)美的語言,情感真切的語感,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詩一般的語言中感受美、體驗情,從而融入歌曲的意境中,實現(xiàn)以聲傳情。
(二)規(guī)范范唱,以聲動情。在歌曲教學中,范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規(guī)范的范唱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歌傳情的作用。音樂教師要用熟練、規(guī)范、流暢、含情、傳情的歌聲去打動學生,使學生通過聆聽,被老師美妙的范唱歌聲所打動,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和興趣。
三、教師的以情感人
在教學中,老師的感情對于學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教師個人的情感表露,能使學生受到熏陶,為之感動。教師情感素質(zhì)的高低,是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關鍵。教師不能只把教學當做一項任務來認真完成,還要把它當做一件樂事來細細品味、享受。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投入真情實感。也只有付出真情實感,才可能得到真情實感的回報。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熱情洋溢、態(tài)度積極,只有以情才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從而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到音樂藝術活動中來。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做到兩點:
(一)“親其師,信其道”。言教不如身教。教師必須有扎實的音樂基本功,能聽出音樂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圖,還要能觸類旁通,了解文學、美術、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假如教師對文學、電影、詩歌、繪畫等有所了解,就更能挖掘作品的內(nèi)涵,無論在理解還是表達上,將會更加形象、生動、準確。如對歷史有所了解,那在賞析作品時就能以歷史的角度去體會作品的時代意義。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審美感受來啟迪、激發(fā)、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開心扉,體驗美感。如教學《唱臉譜》一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戲劇知識才能融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對京劇的熱愛。
(二)教師要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教師在導入歌曲時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中的人物,與總體形象同化,達到人我一體、物我交融的境界。從心理活動來說,我就是歌中的人或物,置身于歌曲音樂形象中。然后以情感人、以情帶聲的范唱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如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的導入,該歌曲以質(zhì)樸而深情的語言、優(yōu)美而平緩的旋律,表達了人們對大海、故鄉(xiāng)和媽媽深厚、真摯的情感。在該歌唱導入時教師可以想象“我”就是歌曲中的主人翁,如此只要充滿真摯的感情,通過熟練自如的范唱,就會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四、以情育人,在音樂課堂中幫助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在于啟迪、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情感層面。音樂課無論是作為人文學科,還是作為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它的目的都是培養(yǎng)人文精神。即通過實施人文關懷,豐富人的情感與美感體驗,陶冶人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音樂可以讓聽者“情緒化”。特別是那些令人愉悅的音樂作品,在聽后會讓人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并煥發(fā)出奇異的神采。如在教學《椰風海韻》時讓學生欣賞《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啟發(fā)學生從優(yōu)美的樂曲中去想象海南島迷人的風光,戰(zhàn)士們站崗保衛(wèi)邊疆,讓學生感受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在優(yōu)美深情的歌聲中,領略偉大祖國山河的無比壯麗的同時,展現(xiàn)革命戰(zhàn)士繼承革命傳統(tǒng),為人民守衛(wèi)國土的精神風貌??此聘桧灪D?,其實是歌唱駐守南疆的部隊官兵,但讓學生感受的卻是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樂觀向上的壯志豪情。
總之,在音樂課堂中,情感教育是實施音樂藝術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有效策略和途徑,包括利用自身的教學情感和音樂作品的真摯情感做誘導,利用音樂這個平臺,用情感與情感的溝通做紐帶來喚起學生的情感經(jīng)歷和體驗,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地在愉快的氣氛中更好地理解音樂情感。將音樂的情感性與德育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情入手,以情來撥動學生的心弦,將學生領入音樂情境之中,時時喚醒學生對音樂美的感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幸福未來的追求。有了情感,才能感悟音樂,才能創(chuàng)造音樂;有了情感,才能抒發(fā)情感,才能為自我情商的健康發(fā)展打下鋪墊,使學生健康、快樂、愉悅地成長,才能讓學生真正在音樂課中得到真善美的享受與陶冶。增強自信心,敞開心靈的大門,使所有學生都喜歡音樂,樂于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從而音樂藝術教育真正達到全面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