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隨著工作的調動、職務的改變,我總是在換辦公室,朝北的、朝南的,大的、小的,不管換到哪里,我總是把媽的照片擺到桌上。有媽在,心里踏實,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有什么迷惘,遇什么困難,看一眼媽,心里就有了方向和力量。
媽走那年是1983年,剛過了50歲,辦了退休還不到一年。媽的病現(xiàn)在說起來不是治不好的病,媽如果活著,也只是80歲,很多健在老人的歲數。說起來是媽的命,媽走進爸家本該是享福的,卻受了一輩子的苦,受了一輩子的累。這么多年里,我沒有為媽寫一個字,不敢提筆啊,寫出一個“媽”字就心痛。但我卻常常都在與媽說話,從口中到心里,一晃間,30年了。
一
媽叫余清梅,出生在豫南方城縣平高臺村,村里有1000多口人,實際是一個大的鎮(zhèn)子,鎮(zhèn)子里有余家藥房,那是媽家開的,藥房里有一副對聯(lián):唯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媽的爺爺是清朝秀才,方圓百里都有好名聲。媽的父親跟著國民黨抗日打鬼子,后來當了汽車連連長,再后來南下就沒有了消息。爸家離媽家有10里的路程,家境殷實。媽的爺爺與爸的爺爺認識,兩家一搭話媽就在臨近解放的前兩年嫁到了爸家。那年媽才14歲,放到現(xiàn)在正是讀書和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年齡,而媽卻開始了孝敬公婆操持家務的勤勞而辛苦的生活。
媽和爸成親的第二年,爸就去了許昌煙行學做賬,爺爺是想讓爸鍛煉鍛煉,知道外邊的事情怎么做,以便將來執(zhí)掌家業(yè)。爸離開家,媽卻走不了,家里還有我的爺爺奶奶和爸的奶奶一大家子人,媽得侍候著,從來沒有提過跟著爸到城里去。很快,媽以她的勤勞、善良和孝敬老人,在家和村里贏得了上上下下的夸贊。
解放了,媽家里沒有地,媽家爺爺開的藥鋪也多是樂善好施,成分劃成了貧農。爸家有財產,快解放還買了幾十畝地,被劃成地主受到了沖擊。家里的人出來進去都遭人白眼,爸就不再?;丶?。媽被長期地留在家里照顧著老老少少,承受著一切想不到的變化,直到幾年后的1953年,媽才被爸接到了許昌。
媽跟爸進城的時候,三叔也吵著要到城里念書,爸接來了媽,怎好把弟弟也接來過,那得有多少事情啊,自己又忙得顧不上家,爸就不同意。媽把話接過來了,媽說,去吧,城里怎么都比鄉(xiāng)里好,我能累著什么,還不是鍋里多添一瓢水?三叔就笑了,爺爺也笑了,自從劃了地主,爺爺很少有這樣的笑,爺爺心里感慨有這樣一個好兒媳,能為這個家分憂解難。三叔就成了我家的一員,20多歲的媽照顧著10歲的三叔上學下學吃飯睡覺的一應事情。不久媽又將獨居在鄉(xiāng)下的外婆接進了城。一家?guī)卓谶^日子不能只靠爸一個人的工資,媽就給人當保姆,掙個零用錢。6年間媽把三叔從小學照顧到上初中,初中畢業(yè),媽又求爸的師兄給他安排了工作。之后的5年間媽和爸還供養(yǎng)四叔念完了中專,資助了媽娘家一個家境窘迫的遠房舅舅讀完了大學。這期間的1957年、1960年我和二弟相繼出生,幾年后大妹和小妹的出生給我家?guī)須g樂的同時,也為媽增添了更多的勞累。媽就一刻不停地操忙,在媽的心里,一切都是應該的,為人妻為人母不就是這樣嗎?
在我出生之前媽已經在許昌服裝廠上班了,那是許昌最大的服裝廠。服裝廠招學徒時,媽去了,憑著她的聰慧,學成手藝就成了正式工人。雖說有了工作,對于媽來說,除了每天上下班,還有著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睡。那個時候沒有買衣服穿的,都是做。媽的手巧,包括爸的衣服都是媽親自裁縫,爸和叔叔穿過的,改改給我穿,穿舊了翻過來改改再穿,然后再讓弟妹穿。媽從沒穿過什么好衣服,我的印象里始終是一雙布鞋,黑色或藍色的衣衫。
我出生不久,爸的遠房堂妹帶著孩子找上門來,聽說媽在服裝廠上班,想跟著學縫紉。媽說中啊,先吃著、住下,我去跟廠里說說。這一吃住就是一年多,姑學成后回家自己開了個服裝店。村里的老人說,都說姑嫂不和,你們還不是親姑嫂,真不拿你當外人哪。姑就笑,總是說著媽的好。媽回鄉(xiāng)下的時候看到了五外婆,五外婆的兒子早年隨國民黨軍隊到了臺灣,她就成了一個孤寡老人,沒人照顧,還受人歧視,吃了不少苦,媽看著五外婆就抹淚,掏兜給五外婆錢。有幾年,媽還把五外婆接到許昌來住一陣子,最后是媽把五外婆養(yǎng)老送終的。
家里人一多,生活就窘迫,每個月才能改善一次生活。每到發(fā)完工資時媽就給我一塊錢,讓我去小十字街買水煎包,我跑得可快,去街上買來熱乎乎香噴噴的水煎包,大家解解饞。我是老大,總是幫媽算著這個月買糧多少錢,買煤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看夠花不夠花。那個時候老家農村里總是來人,到城里買這拉那的都愛來家,一是覺得城里人比鄉(xiāng)下人有錢;二是知道媽的心眼好,找來不會不幫忙。凡是來人,招待了吃住,臨走時媽和外婆就起早為他們烙烙饃帶著路上吃,遇到誰說娶媳婦沒錢了,上學困難了,媽就掏兜。媽說,沒事,拿去先花著。這樣我家后面的日子就更緊迫。那時感覺媽那么不容易,可我一點都幫不上忙,我要是能給家里掙錢就好了。
二
多少年后再去許昌看到我少年時住過的那兩間草屋,覺得那么小,但那時卻沒有這種感覺,屋里竟然能盛下那么多的床那么多的人。
屋子雖小,有媽就顯得大,顯得充實和溫暖。家里總是有備用的床板,晚上加在床的里面,以便睡更多的人。木格棱窗下放著縫紉機,我小的時候一盞昏黃的煤油燈放在窗臺上,我離開家參加工作的前一年那盞煤油燈才換成一只15瓦燈泡吊在縫紉機的上邊,媽的眼前就亮多了。媽在布案上忙活那些布塊,我和二弟就在縫紉機的邊上做作業(yè),媽用縫紉機了,我們再趴到布案邊去,做完作業(yè)就支著腦袋看著媽忙活,最后媽把布案上的衣料用布一裹,就裹出一個平展的床,我們爬上去,一躺就睡著了??p紉機聲軋軋地伴在我的夢中,那時不知道媽的累。媽不僅忙我們的,還有街坊鄰里的,送布料的人家這個等著走親戚,那個等著過節(jié),還有等著結婚娶媳婦的,人家平時也不好麻煩媽。媽知道這些,人家既然求上門來,就是遇了事,怎好不給人家面子,就笑著應承下來,問好人家要的時間,說放心吧,不會誤事的。這個應承那個應承,那些應承就全堆在案子上,堆在媽的心頭上。媽支撐著缺少營養(yǎng)的身子,夜里獨個兒一會兒畫粉竹尺,一會兒剪刀針線地忙,沒有人同媽說話,她從那些布料里看到故事,媽在跟布料說話,做完一件衣裳就像講完了一個故事,她把這個故事疊起來,再打開另一個故事。
媽走以后,街坊鄰里送來了一塊塊布帳,大大小小的布帳掛滿了屋子,媽再也不能把布料制成衣服了。那些布帳上沾滿了鄰里的感傷和淚水。
文明街29號是由七八個四合院組合而成的大雜院,院與院之間都由小路連通著,除了院門口的兩棵老槐樹,還有用茅草做頂的房屋,以及小伙伴們嬉戲追逐的歡笑聲是我兒時的記憶。媽跟院里的人都很熟悉很和睦,有事沒事人家都愿到家里來坐坐。媽說,鄰里間有事該著多幫著。一家姓丁的,一個人上班,有老婆和5個孩子,家里實在困難,媽就把我們多余的衣服和家里的生活用品讓給他們,做了好吃的總是讓我去送點兒。后院九姑的腳上穿著媽送的新皮鞋,那是叔叔上班后給媽買的,媽舍不得穿,并不是親戚的九姑十七八了,穿著打補丁的布鞋去看媽做針線活兒,媽說,這么大的閨女正是愛美的時候,我這里有雙皮鞋你穿吧。九姑哪好意思,但扭不過媽的一番真意,就穿上了那雙漂亮的襻帶皮鞋。多少年后九姑提起來還落淚花,說那鞋一直溫暖著她的心,影響著她的為人。九姑不說,誰也不知道。媽從不講對人的好處,更不講別人的是非。
三
爸那時因出身原因不斷地受到沖擊,被下放到離許昌10多里的鄉(xiāng)下去,整天地不著家,其實爸在家也幫不上媽什么忙。爸自從背上了地主成分,就一直抬不起頭,總覺得低人一等。媽不在乎這些,只是在乎好好做人,在工廠好好工作,把家操持得有條有理。這給了爸不少安慰。爸第一次受打擊,是下鄉(xiāng)檢查工作時隨意說的一句話,爸看到相鄰兩塊地里的麥苗長得不一樣,就問人家,人家告訴他一塊是個人的自留地,一塊是集體的,爸就說,還是個人地里的苗長得好。反右的時候,有人想起這句話就把爸舉報了,爸成了補缺的右派。
媽聽了爸的敘述,就安慰爸,說你也不是故意的,再說那也不是什么嚴重的話,今后說話注意點兒就是了,我相信你,你不是右派,是一個好人、實誠人,不用上心里去,你還有家、有我呢!爸的眼淚就出來了,爸多虧了有一個理解他關心他的人。
爸變得謹小慎微,不敢說話,運動一來就害怕,爸一回家就是一種躲避,一種排遣,媽就陪他說話寬心。
媽在廠里踏實肯干,經常不計時間、不計報酬,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高、數量多,常常受到贊揚,年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和三八紅旗手,還是班長,600人的廠子,她一個班30人,班也是先進班組,經常超額完成任務。媽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力所能及地為廠里多作貢獻。那年建新廠時廠里組織義務勞動,媽還帶頭報名參加了青年突擊隊,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到工地挖土方,媽的行為也帶動了很多年輕人,他們爭先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媽不但工作出色而且人緣也好,不僅和藹可親、善解人意,還樂于把自己的技能傳授給青年學徒,廠子里誰有了解不開的心疙瘩,都愛找媽訴說。領導想培養(yǎng)媽入黨,還要提拔媽當車間主任,媽也寫了申請書。但是一外調,知道了爸的情況,就跟媽談話,要媽和爸劃清界限。媽說,要是我跟組織還有差距,我就再努力,我們孩子他爸的事我心里都知道,孩子不能沒有爸,我也不能沒有這個丈夫!媽就一直沒有加入組織,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媽,人緣那么好的媽,就這點成了她永久的遺憾。但媽從來沒有跟爸提過,也沒有跟我們說過,都是我后來從四叔那里聽到的。我當了工人后,媽說,“咱家沒有一個在組織的,你可要爭取?!?/p>
那個時候,媽擔心爸承受不住打擊,經常把洗干凈的衣服和做的好吃的帶上,走很遠的路去看爸,在天蒙蒙亮的時候趕去早上上班前再趕回廠子里。一個女人在那種條件下,能做的只有這些了。正是由于媽對爸的關心體貼,才使爸的精神沒有垮下,挺過了那段難熬的日子。
我參加工作的那年冬天,爺爺在老家不幸去世。地主出身的爺爺之前正在接受勞動改造,他在外地工作的一些親屬怕受到影響不敢回鄉(xiāng)奔喪。媽不怕,媽和爸在爺爺去世的當天就趕到了老家,爺爺的侄子四叔也請假從鄭州回到了鄉(xiāng)下。媽回到老家后看到一些親戚鄉(xiāng)鄰對爺爺的喪事躲躲閃閃,媽心里明白沒說什么,媽在爸、四叔及其他幾個家人的幫助下忙上忙下料理著爺爺的喪事。下葬那天下著小雪,雖說去的人不多,但媽和爸悲愴的哭聲也使一些遠遠觀望的鄉(xiāng)鄰抹淚。媽的做法使爸對媽的敬重又增加了幾分,在我們長大的時候,爸總跟我們說,你媽這輩子可不容易!這一句話似乎囊括了爸對媽的全部感情。我們看不到爸的內心深處,不知道在媽去世的那段時光里,他受到怎樣的痛苦與折磨。等給他加上的一切不公待遇、不實之詞都摘去,爸終于能夠仰頭走路以后;等我們一個個長大,眼看不讓大人操忙以后,媽卻在那個時候走了,爸的心里能不翻滾嗎?他把多少對媽的思念在一個個暗夜里獨自熬過了呢?這個時候我才猛然想到這一點,而長時間里,我一直覺得爸過得比媽輕松,什么心都沒有操過。其實,爸的一生也不容易??!我還記得媽走后爸跟我說的話:“咱家是船到江心失去了舵……”
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爸的話更少了,我知道爸思念媽的心和我一樣是多么苦?。?/p>
四
那時候,我同別人打了架都不敢回家說,說了一定要挨媽的訓斥,不管你的對錯。媽從不慣著自己的孩子。不巧的是一天跟我打架的人家找上門來時,正巧爸回來了。爸心煩意亂地回到了家,看到這種情況,沒等我作出解釋,爸的皮帶就落在我的身上,媽攔著的時候,我含著委屈的眼淚趁機跑了出去,身后傳來了媽和外婆“大娃、大娃”的呼叫聲。我無目的地跑到了許昌火車站,候車室里煙氣騰騰,擠滿了人的腿、包裹、籮筐,擠滿了咳嗽、吵鬧、哭叫,吼叫的火車一會兒把那些吵嚷拉走一些,就又涌進一些。我不知道那些人為什么遠行,我就不想走,不想離開媽……
我開始后悔跑出來,我這樣做的結果一定使媽難受至極。后來我得知,媽拿著一根竹竿子,在寒冷的大街上到處找我,那個竹竿捅遍了街兩旁的犄角旮旯,媽怕我躲在里面不出來,媽一邊找我一邊叫著“大娃”,那種呼喊讓風領著一直從街這邊傳到街那邊。媽喊著、捅著,漸漸我就聽到了那聲揪心的呼喊,它沖著候車室來了,我已經從窗戶里看到媽的影子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想叫著媽撲到媽的懷里,腿卻在媽進門的剎那從另一個門跑了出去,一直跑到了汽車站。媽的叫聲遠去了,在媽的叫聲的后面,是我堅毅的淚水模糊的臉。多少年,我的記憶里,一直有媽寒風里呼喊“大娃”的影像。
我越來越支撐不住了,寒冷加上饑餓使得我有些恍惚,還是家里好啊,家里有媽給做吃的,媽不吃也要給我吃,最困難的時候,媽吃玉米糝子、紅薯干,把省下的面留給我吃。這樣想著的時候,就看見了媽的手里拿著的饅頭,我就伸出手去接,我接到了一個窩頭,那是一個大媽看到我少氣無力地跟她伸手遞過來的,我怎么就伸手要飯了呢?我顧不得那么多了,三口兩口就塞進了嘴里,真是好吃的窩頭。我很快進入了夢鄉(xiāng),睡著了就不冷了不餓了。我睡著的時候,媽還在街上找著她的大娃。鄰居們知道了,也拿了棍子、手電筒隨著媽找。這一夜我把媽折騰慘了,讓我終生銘記,我懂得了一個人的孤獨無助,體味了寒冷和饑餓的滋味,明曉了我對家對媽的依戀,更知道了媽對我的摯愛深情。
第二天我終于見到媽的時候,一夜沒有合眼的媽一下子把我摟在懷里,滾燙的淚水落在我的臉上,我抹了一下臉,抹出了更多的淚水,我不知道媽失去我會怎樣,但我知道我不能沒有媽。媽沒有埋怨,很快端來一碗熱飯,餓極了的我捧著那碗飯,連同淚水一起吃到肚里。媽說,大娃,別記恨你爸,他是心里憋悶,有氣出不來。當時我不理解媽的話,后來我知道爸是被“一打三反”了。這之前人家跟他說,來了凡立丁布料了,你買一塊吧。那是正時興的布料。爸說,不買了,來戰(zhàn)爭了沒處放。當時正搞“深挖洞、廣積糧”,準備打仗。有人就在運動中說爸散布戰(zhàn)爭恐怖,爸又被打成了壞分子。
我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爸了,媽說你去看看你爸吧,我仍然和爸慪氣不去。四叔來的時候,媽對四叔說,“他四叔,你領著大娃去看看他爸吧,我老不放心?!彼氖孱I著我去了。爸被封閉在鄉(xiāng)下,一見到爸我對爸的怨氣全消了,爸瘦了,眼睛顯得特別無神,見到我才閃了點亮光。我拿出媽給爸帶的東西,都是爸需要的,有吃的有穿的,爸的精神好起來,跟四叔說起了話。我知道,親情在爸身上起了作用,我知道媽為什么要讓我來看爸了。
五
那時家里常來人,我們兄妹也大了,房子不夠住,我和媽以及二弟一起動手,在兩間草房前邊蓋了一間小屋。我們和泥脫坯,曬干了就一塊塊垛起來,架上木條,再釘上油毛氈鋪上灰色瓦。小屋與草房之間有個一米多寬的夾道,我們就用幾根木棍在這里支起一個灶火棚。小屋和灶火棚建好后,媽直起腰,拍了拍手中的灰塵,看著漂亮的小屋高興地說,“大娃大了,該有自己的屋了,要在農村,咱們就能蓋得大點?!蔽艺f,“媽,等以后要有地方,我就蓋個大的房子,讓媽在里邊做衣服?!眿屝α?,媽總是在艱苦中這樣笑,看到媽的笑,我就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我到了外地工作后,離媽遠了,媽想他的大娃,就常坐了長途車來看我。我那時不知道媽一路的辛苦,也不大愿意媽跑到廠里來,我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讓人家看了多不好。媽不知道我愛面子,只知道想大娃,只要能看看大娃就心滿意足了。我那時才十幾歲,在媽的心里還是個孩子。天冷了媽掀開我穿的工作服看到里邊只有一件秋衣,說怎么穿得這么少,說著就把身上的短大衣脫下來,非要我穿上。我穿上媽怎么辦??晌肄植贿^,媽的眼睛里已經藏了心疼的淚花,大娃怎能不知道。我穿上帶有媽體溫的衣服好暖和,媽走時身上一定很冷,可她說不冷,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我真傻,媽怎么會不冷呢,也不知道一路上媽凍著沒有。幾年后,二弟到離我十幾里的鄉(xiāng)下插隊,媽再來看我時,總讓我騎車帶著她去看二弟,也總會拿著吃的穿的,媽疼她的大娃也疼她的小娃,看著累得黑瘦的二弟,媽的眼里溢出了淚花。媽囑咐我:你二弟離你近,我不在身邊,你一定要照顧好他。我就在宿舍里加了一張床,星期天二弟就住在這里,直到二弟工作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二弟還住在這里,我知道媽和爸不在身邊,我有責任照顧好二弟。之后,我的這種責任心又放在兩個妹妹身上,直到現(xiàn)在弟弟妹妹都大了參加工作了也都成了家,我一直堅守著這種責任。
媽一生沒有去過大地方,到過開封,還是服裝廠組織去學習,媽總說開封炒涼粉好吃。媽說,都說北京可好,啥時候也去看看。媽走的那年夏天,我再次來到北京,在天安門前我拿出媽的照片,心里默默說道,媽,大娃和你一起來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門,我的淚水滴在媽的照片上……
六
1971年年底,長期患有肺氣腫疾病的外婆去世了,這對媽的打擊很大,外婆被媽接進城后就再也沒有離開媽,雖說外婆的背非常駝加之又是小腳,行動很不方便,但看到媽忙里忙外,就盡可能多做些家務。每當媽一下班看到外婆在鍋臺旁,就趕快把外婆扶進屋里,卷起袖子開始洗菜做飯,媽心疼外婆,怕外婆累著。外婆一生不容易,30多歲失去丈夫,在鄉(xiāng)下,家里的事、地里的活都是她一個人干,不算很老的時候就累彎了腰。外婆只有媽這一個獨生女,在外婆患病最后臥床的一年多時間里,媽不僅要操持著家務,還要為外婆端飯喂藥倒屎倒尿,孝順外婆的媽從沒有在我們面前訴過苦說過累,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那時候病魔已悄悄向媽襲來。1972年年初媽病了,她得的是黃疸性肝炎。媽去了醫(yī)院,從醫(yī)院出來后就把化驗結果放到了一邊。媽開始偷偷吃藥,她不想讓爸知道,也不想讓我們知道。
直到媽頂不住才住進了醫(yī)院,那是爸和我們硬要媽住的。那時似乎是晚了,晚了媽還覺得沒有大事似的。后來家里整天都是熬藥的味,我不斷地端著藥鍋去倒藥渣子,心里沉沉的,不知道媽什么時候能不再喝這又苦又澀的黑湯子。1982年媽再次住院,同屋一個病號的家人是一個單位的領導,有辦法把病人轉到武漢的大醫(yī)院去看,聽說看好了。媽轉不了院,那時真沒有辦法。上大學了,我曾想轉行學醫(yī),就想治好媽的病。
媽又一次住進了醫(yī)院。我看著媽,媽臉色蠟黃,“媽,疼嗎?”我拉著媽的手,“媽不疼,大娃,我還要早日出院上班,掙錢供你大妹考大學?!眿層行氖拢铱闯鰜砹?,媽的心事全不在她的身上。我說,“媽,你又在想什么了,你要安心養(yǎng)病才是,我們家現(xiàn)在好多了,等我畢了業(yè),說不定就有希望調一級工資,二弟也有了工作,大妹很快要高中畢業(yè)了。”媽聽了我的話臉上露出了笑??彀具^這個冬天吧,我總是急切地盼望時光快些過去,盼望著我早一天畢業(yè),趕緊回來,守著媽,為媽分憂。
七
接到媽病危的電報,是1983年5月的一天,我一下子呆愣在那里,好半天才醒過神來,抓起東西就往車站跑。我在心里大叫著媽,媽——媽你可別有什么事??!我差一點哭出來。
不久前還接到媽的信,媽說:大娃,媽的好兒,你要好好努力,再有半年就畢業(yè)了,就可以回家了,媽就能經常看到你了,媽牽掛的就是大娃,那么遠的東北,媽想去都去不成,你就安心學習吧,媽的身體沒事,感覺比過去好多了。咱家的情況越來越好,媽想起來就高興。大娃你要多吃飯,不要怕花錢,沒錢媽給你寄,千萬不能虧了身體……
媽,你那么關心大娃,就不關心自己!上學期假期回家后我想提前返校預習功課,媽支持我,怕我在學校吃不好,就上街去買了幾只野兔,加上作料在鍋里燉,燉得滿屋噴香,然后給我?guī)?。到現(xiàn)在我還是喜歡吃兔肉,那味道總能讓我有一種幸福感。
媽從小受私塾教育,喜歡學習,之后的兵荒馬亂使媽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她一直感到遺憾,后來還是媽參加工作后在夜校讀完了小學的課程。媽說,讀書可是個好東西,學會了就能有出息,能在社會上干大事,能幫助很多人。媽雖說上班和家務都很忙,但還是經常抽出時間,檢查我們兄妹的作業(yè)。我和二弟雖然貪玩,但在媽的督促下,我們一直都能夠做到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
1970年8月,三叔從外地來家對我說,他那里有一個工廠招工,你愿意去嗎?那時我13歲,剛讀完小學六年級。我看著媽,媽不舍得我放棄學業(yè)去工作,媽眼里好像充滿了淚花。我心里也惦記著課堂,但我還是對媽說:我不出來工作,家里的負擔太重啊,媽你放心吧,我還是會找時間看書的。媽說,大娃長大了,說著淚花就流下來了。我就提著臉盆,背著被子去另外一座城市的一家工廠當了電焊工,填表時還虛報了3歲。媽知道我的心思,借別人讀過的課本給我寄來,讓我堅持學下去。我就一直把那些課本看到高中,看不懂我有老師,車間里有上海來的師傅,文化程度很高。我還托人找來上海出版的“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叢書”,認真閱讀學習了叢書中的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內容,那個時候學習知識早被一個接著一個的運動淹沒了,我就記著媽的話,有文化走遍天下,沒文化等于摸瞎,而且在廠子里也讓我知道了知識的重要。幾年來我堅持自學完了初中和高中課程,沒有想到學的用上了,粉碎“四人幫”后,我?guī)娇忌狭舜髮W。媽知道了高興得睡不著覺。我辭別媽到東北去求學,離開媽的3年,也是媽最后的3年,我沒能在身邊照顧病重的媽,還讓媽操了不少心。我給家的信,總是:“親愛的媽、爸”,我就一直這樣寫,那是對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我不能沒有媽,媽可千萬不能有什么事,我發(fā)瘋地向火車站跑去,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媽在肝硬化至肝腹水的那段時間,忍著病痛的折磨還在給弟妹們忙上忙下,二弟在外地工作,大妹在上高中。那天只有媽和14歲的小妹在家,媽支持不住時跟小妹說,孩子,媽有點兒難受,就躺在了床上。停了一會兒,媽又艱難地對小妹說,去讓人叫你爸來吧。小妹看到媽的樣子,哭著就撒腿跑出去叫人。趕回來的爸六神無主,顧不上把媽送醫(yī)院,而是坐車向在外地工作的叔叔求助。爸不知道媽已經到了最后的關頭,媽需要有人在她身邊。媽就那樣走了,沒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語,我不知道媽走得有多艱難,媽拉著小妹的手不丟,媽跟小妹說她要睡一會兒,就一會兒。小妹的手就一直攥在媽的手里,直到有人來家。
我到許昌后才知道媽已經去世送回老家了,趕到老家我一下子撲在媽的墳前,媽呀——你為什么就不等等大娃呀——我喊著,可我沒有哭,我把淚水全咽到肚里了。媽堅強了一生,媽不愿看到大娃在人前哭,我要讓媽知道她的大娃長大了。當晚我在夢中見到媽,我說,媽,你就不想大娃,走得那么急。媽說,大娃成熟了,知道事理了,媽放大娃的心,家里有大娃,媽走得安穩(wěn)。我說,媽,我就要大學畢業(yè)了,能貼補家里更多的錢,弟弟和妹妹也漸漸長大了,現(xiàn)在爸平反了,再不搞運動了,爸的生活也穩(wěn)定了,咱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你卻在這個時候離開我們。媽說,就是這樣媽才走,大娃正是進步的時候,你弟弟要上班,妹妹要上學,媽的病好不了,躺在床上,成了你們的累贅,媽活一天心里會不安一天。我說,可是媽一走家里就空了啊。媽說,孩子,媽不能跟你一輩子,媽總是要走的,這個時候你要堅強,要給弟弟妹妹樹立榜樣,你爸不管事,你要挑起大梁,還是媽說的那句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媽信得過大娃。我說,媽,大娃永遠是媽的大娃,我要讓媽看著,看著我做人做事。
八
回來后,我把媽的照片找著,從此我就一直守著媽。我努力工作,由學徒工一步步到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二弟參加工作不久考入復旦大學,畢業(yè)后牢記媽的話努力工作,也走上了領導崗位。大妹和小妹也在工作之后,相繼通過成教和函授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媽的長孫我的兒子高考后在等待大學通知書期間,整理收集了高中時期的課堂筆記和習題,編纂成《高中物理筆記精選》,由出版社出版成書,該書受到在校學生的歡迎并再版。接著兒子相繼獲得上海交大和美國密歇根大學雙學士學位之后,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美國斯坦福大學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去年他有了女朋友,是他斯坦福大學的校友,姑娘很支持你孫子對現(xiàn)在的學業(yè)和將來事業(yè)的追求,你的孫子常向姑娘夸獎他有一個平凡而高尚的奶奶。弟弟和妹妹的孩子也分別考取了國內本科學校。每當這一個接一個的喜人成績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時候,大娃總是想親口告訴媽:媽,雖然你沒有見到你的孫子、孫女和外孫,可是,我們把媽當年對我們兄妹的教育,對我們說過的話,都毫無保留地傳達到他們那里。
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媽和爸不僅用微薄的工資養(yǎng)活著一大家子人,還無私地供養(yǎng)了舅舅和叔叔們讀完了大學讀完了中學,到我們該讀大學的時候媽卻筋疲力盡,像快要燃盡的蠟燭再也無能為力了,但媽對我們讀大學的期盼我們始終沒有忘。一家三代人,歷經半個多世紀,媽重視教育的思想始終在傳承和續(xù)寫著。我們的成就就是媽的成就,媽的為人典范在我的心靈深深扎根。
我還要告訴媽的是,我和你兒媳還分別資助了6名貧困學生就讀高中和大學,他們每年都來看我們,我就給他們講媽的故事。
九
又是一年5月,媽的墳上芳草萋萋,長高的松柏又發(fā)出了新芽。
縷縷青煙升了上去,田野里好靜啊,煙迷了眼睛吧,我怎么流淚了?50多歲的人了到媽的跟前還是一個孩子。
多少年里,媽經常走入我的夢中,與我在一起生活,聊天,我總感到媽從沒有走遠,一直都在我的跟前。媽走得太早了,沒有享受一天好生活,現(xiàn)在我們事業(yè)上有了進步,條件也好了,媽是再也享受不到了,媽過慣了那樣的生活,媽為有我們兄妹4個而操忙而勞累,媽因為爸而連累而擔心,媽因為一個個親人和非親人而吃苦而奉獻,媽就感到幸福,感到充實。
2013年5月8日,是媽去世30周年的忌日。媽走了,但媽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使我們享用不盡。我覺得,對媽的真正孝心,就是把媽的精神完全地吸收消化。
離別的時候我再一次回頭,再看一看媽。媽,你永遠是大娃的好媽媽,如果有來生,下輩子大娃還給你做兒子……
責任編輯 趙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