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至理名言。作為一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真”教育,向世人詮釋了他對學生、對學校、對教育的真愛。拓展開來,“真”教育就是一種質(zhì)樸無華卻又潤人心、動人情、獲真知的教育。就語文學科來說,學科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性、人文性、思想性等,語文教師如何利用教材來合理選取、有效教學、適當拓展,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和能力?我想,教師就應(yīng)該著力體現(xiàn)“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的課堂教學,在真心、真情、真意中實現(xiàn)教師的“真教”和學生的“真學”。
一、“真”感情——個性化的閱讀和感悟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yīng)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谛抡n標個性化閱讀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正日趨鮮活和多元化。
1.流露真體悟,文本內(nèi)涵更加厚重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和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睂υ掃^程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將成為涌動的生命旅程中的快樂驛站,師生共同沐浴著人性的光輝,盡情分享閱讀的精彩。如在《天鵝的故事》一文中,引導孩子們閱讀老天鵝的句子時,孩子們抓住“騰空而起”這個詞語,不僅體會到老天鵝的聰明和智慧,能夠運用這種方法來破冰,而且讀出了下落力量大;再由此深入,讀到了老天鵝不害怕因為這巨大力量的傷害而衍生出的不怕犧牲和頑強的精神。僅僅一個詞語,孩子們就將它讀到了最深處。接下去,孩子們抓住“石頭似的”“重重撲打”“第二次、第三次……”等詞語更加深入體會到了老天鵝那種頑強不屈、勇于獻身、不屈不撓的精神。參透文字,讀到最深處,我們的文字變得更加有深度。
2.蕩漾真情感,段篇章節(jié)更具詩意
語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容,無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yǎng)長效的營養(yǎng)劑。因此,在語文課中,教者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時,我抓住文中句子:“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fù)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弊尯⒆觽兿润w會這位母親的偉大之處,再回憶自己母親是否和這位母親一樣,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孩子?!拔液蛬寢屓ド痰曩I東西,她總是將東西自己拿,而我手中空空的?!薄俺燥埖臅r候,媽媽總是將好菜夾給我。”“我早上起來之前,媽媽總是將早飯做好了等我吃?!薄藭r,我出示一首贊美母親的詩歌,孩子們在配樂朗讀中,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油然升起。
二、“真”體驗——生活化的實踐與延伸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熞幸庾R地創(chuàng)設(shè)教育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1.走出文本,讓文字富有生活的氣息
“思想與行為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知識是真知識”,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背景,由此引出新知,引導學生獲得真知,這樣的學習才是“真學”。如在教學《小露珠》之前,我讓孩子們先去觀察露珠,說說小露珠一般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它是什么樣子的,并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于是,孩子們特意起早去尋找小露珠,并對它進行了描述:“那像小黃豆似的小露珠圓滾滾的,在草葉上躺著,好似愜意地享受生活!”“小露珠是多么透明啊,我能將它下面的樹葉脈絡(luò)都看得清清楚楚?!薄靶÷吨檎0椭鴪A圓的眼睛看著我,我也瞪著圓圓的眼睛看著它。”有了生活的體驗,孩子們對小露珠有了深刻的形象感知,于是在課堂的交流、朗讀中更加體現(xiàn)了對它的喜愛。
2.走進生活,讓文字富有生命的魅力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yīng)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jié)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在四年級的一次體驗生活時,我讓孩子們或者做一次盲人,體驗一個小時的盲人生活;或者做一天家庭小主人,負責全家的買菜、做飯等日常事務(wù);或者進行一天的“護蛋”行動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們一下子進入各種角色的體驗之中。有的說:“我像小母雞一樣保護著雞蛋,生怕什么時候不小心它就離我而去,于是上廁所帶上它,做操帶著它,甚至上課也會不時摸摸它。”有的說:“今天的小主人生活讓我感受到做家庭小主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此,我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辛勞?!边@樣的體驗融入生活,更加富有真情實感。此外,我還安排孩子們將生活日記進行每周傳閱,讓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感受生活的精彩。
三、“真”品質(zhì)——指向化的吸納和內(nèi)化
“真”教育要注重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yīng)充分尊重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科的本質(zhì)屬性,充分利用學科豐富的教育資源,找準切入點和結(jié)合點,隨時隨機地融入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愛的教育,凸顯學科的育人功能。
1.甄別與選擇,形成育人品質(zhì)的系列性
語文教學在教書育人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為我們提供了教書育人的廣闊天地。在眾多的語文教材中,只要粗略地分析一下教材,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至少從以下幾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的內(nèi)容。有的宣揚愛國主義和歌頌愛國英雄人物,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激情,如《半截蠟燭》《盧溝橋烽火》;有的描繪祖國的名勝風光、壯麗山川,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如《西湖》《美麗的南沙群島》;有的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營造愛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一份份濃濃的情,如《愛之鏈》《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有的介紹了科普知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如《石頭書》;有的贊揚了人物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品質(zhì),如《李時珍夜宿古寺》《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等;有的宣揚了環(huán)保理念,激發(fā)大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如《沙漠中的綠洲》《云雀的心愿》;有的介紹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人類的杰出文明,如《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馬俑》……這些內(nèi)容經(jīng)過單元的組合和排列,在各冊語文教材上均進行了合理的安排。
2.方法和策略,開辟育人途徑的多樣性
語文教學在育人上的優(yōu)勢不僅表現(xiàn)在教學有豐富的內(nèi)容,為我們提供了育人的廣闊天地,而且還表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具體過程中,給我們開辟了多種育人的途徑。我們可以利用語文教學本身的特點,運用多種手段,發(fā)揮其育人的優(yōu)勢。一是創(chuàng)設(shè)氛圍,動之以情。語文課本是由文情并茂的文章組成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教師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和形成或悲愴、或凄涼、或激昂、或深沉的一種課堂氣氛,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氣氛之中,以迂回曲折的方式震撼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二是把閱讀和寫作相結(jié)合,做到閱讀、寫作、思想教育一體化,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育人。按照單元的序列,讓學生用課文里的方法進行寫作,一舉兩得。三是課外拓展,通過教師的極力推薦和有目的的檢查,讓學生閱讀相同題材的大量作品,獲得更多的感知和體悟,從而產(chǎn)生各種豐富的感情。
四、“真”能力——社會化的需求和培養(yǎng)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薄罢妗苯逃龠M學生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領(lǐng)學生學會學習,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是教學之本。
1.提煉學習方法,實現(xiàn)由扶到放
活的方法總比死的知識有用得多。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不但在學生時期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在步入社會之后,對其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有著深遠影響,可謂受用一生!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歸納概括了“古詩學習五部曲”:讀懂題目、了解作者、讀通古詩、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其他文章學習均有三部曲:“風景類文章”:寫了幾個地方的景色、每個地方景色的獨特之處、概括寫作方法;“寫人類作品”:主要人物、主要特點、主要寫法;“說明文”:主要事物、特點、說明方法……這樣的概括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在自學文章時有章可循。
2.錘煉社會能力,彰顯循序漸進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主動參與、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都屬于社會能力的范疇,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能力也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在學習課文之前,布置相關(guān)的預(yù)習作業(yè),要求孩子們搜集作者、文中人物、建筑、國家等相關(guān)資料,然后加以處理,進行交流,對于孩子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極有裨益。讓學生進行單人演講、雙方交流、固定的課前講故事等形式的口語交際練習,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在小組中間輪流做小組長、在班級中間輪流做語文課代表等,這樣的角色轉(zhuǎn)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管理能力的鍛煉……這些方法都為學生能夠依托語文課堂進行能力錘煉提供了渠道和方法。
真愛,真情,真意,真教!總之,在語文課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yīng)進入學生的生命成長領(lǐng)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讓課堂充滿人文關(guān)懷,成為人性養(yǎng)育的殿堂,并由此煥發(fā)生命活力,這樣的教育才是由“心”到“心”的真教育。?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