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家里聚會,見客廳里掛著幾幅別有面目的字,落款是何方。朋友告訴我,何方先生和我們是同行,是做了20多年的新聞工作者,寫字是他的第三愛好。前不久,何先生應我所托,寫了一幅中堂與我,內容是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字體是行草。他會寫字,我會寫文章,這次就算是一種答謝吧。
歷代書法大家是最好的老師
何方先生的字基本上是自學的,他深知自學的艱苦和無師難通的苦悶,在沒有遇到當今書法大家面授機宜的情況下,最好的書法啟蒙老師首先是父親,其次就是歷代書法大家。他們的法帖和書法理論,為他的書法進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記者:聽說何方是你的筆名,為什么不用真名?寫字歷史有多長?
何方:我的真名叫王壽臣,何方是我的筆名,因為從事新聞工作以來一直用筆名。父親念過私塾,寫得一手好看的毛筆字,村里人結婚和過春節(jié)都喜歡讓父親寫婚聯(lián)寫春聯(lián)。記得小時候,每年春節(jié)來臨,家里提前一個月就有街坊鄰居拿著紙和墨請我父親寫對聯(lián)。我負責給父親打下手,磨墨折紙或者把對頭??粗赣H寫字時的自豪感以及備受鄉(xiāng)親們稱道的快樂,心里就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給人寫毛筆字,那該多好啊。于是,就從小學開始接觸毛筆,經(jīng)過不斷的摸索,算是有了“如果”。算起來,寫字的歷史已有幾十年,但是非常沒有連貫性,中間斷了十幾年。
記者:很多藝術家都有師承,除了父親還有誰?
何方:父親的字拿到現(xiàn)在和一些書法家對比,肯定能擔得起書法家這個頭銜。然而,在那時只不過是一個會寫毛筆字的鄉(xiāng)村書法愛好者。在父親那里,學會了執(zhí)筆和運筆。父親也沒有書法老師,所謂的老師就是私塾先生。他的秘訣就是“拿本字帖照著寫,寫到爛熟竅門就有了?!彼?,遵照父親的教導,就從寫字帖開始入手。
記者:你一開始選擇的是哪位書法家的字帖?
何方:柳公權的《玄秘塔》。
記者:為什么不選王羲之的《蘭亭序》?
何方:王羲之是舉世公認的書法大家,但是他寫的是行書。寫毛筆字跟走路一樣,先要學會站立,然后再學走路,然后再學跑步。連站立都不會,就想跑那是要摔跟頭的。柳公權的《玄秘塔》是正楷,筆鋒俊俏疏朗,筆筆精到,力感甚強。對初學者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本。那時,沒有宣紙,毛邊紙也少見,就找舊報紙練。最初那本《玄秘塔》影印本由于反復翻合,最后都脫頁了。
字寫得有柳體模樣之后,就開始寫行書,先是買了一本唐伯虎的《落花詩冊》。唐伯虎的這本毛筆書法詩冊,嚴格的講應該是行楷,不能算是行書。詩冊字數(shù)很多,總共寫了大概有100遍吧。后來,看到書家有“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的說法,考慮到唐伯虎在中國書法史上,雖然名氣不少,但比起王羲之、懷素、顏真卿、米芾、趙孟頫等書法家來,還是要遜色得多。所以,放下《落花詩冊》拿起了王羲之《蘭亭序》的影印件開始摹寫。當初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臨寫100遍。最后這個任務完成了。遺憾的是,仍然離王羲之的字相差十萬八千里,感覺自己是剛剛邁出第一步。
書法,因書而得法
“書山有路勤為徑”。這句話,何先生領悟最深。在他的學書生涯中,激勵他的,一個是“勤”字,另一個是“惜”字。勤是勤能補拙,勤而補懶;惜是惜時有時,見縫插針。
記者:多臨寫古代書法家的法帖就能寫好字嗎?
何方:能。我說的能是指字寫得自己可以看,別人也不覺得丑的意思。如果讓很多不懂書法的人看了感覺不錯,說明字寫得像樣了;如果能讓懂書法的人覺得你的字有味道,你的字才能稱之為書法作品;如果不論是懂不懂書法的人都認為你的字好,那么你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了。
什么是好字?好的書法要有傳承和沿襲,讓人看到你的點畫就能知道出處,是王羲之的還是顏真卿的。能把古人的字寫到神似,是臨摹高手,但稱不上書法高手。真正的書法高手,是師古而不泥古,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要有創(chuàng)新,要能獨出心裁。雙胞胎講究酷似,書法不是。沒有創(chuàng)新是很難立足的。如果柳公權學顏真卿而走不出顏真卿字體的窠臼,那么,書法史上就沒有“顏骨柳筋”之說,柳公權也不會有名至今。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應該是既可遠觀又可近看。如蘇軾所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記者:你對當今的草書有何看法?
何方:歷代草書大家中數(shù)張旭、懷素的名氣最大。張旭的《古詩四帖》從第一個字開始到最后一個字,幾乎是一筆完成的。雖然筆筆相連字字相接,卻沒有混為一團的感覺,他用筆劃的似斷非斷,線條的粗細長短,字的大小來區(qū)分字和行。通篇風檣陣馬,酣暢淋漓,如公孫大娘舞劍器。懷素的草書什么樣?看看毛澤東的字就知道了。如行云流水,彩練當空,具有舞蹈的效果。
草書不規(guī)范,鬼神也難辨。草書不是隨意亂寫的,那樣的話就成了“草”書。草字草得對不對,首先要自己能認識?,F(xiàn)在,有些所謂的書法家在寫草書時很少講究法度,隨心所欲,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一味地追求怪異,不僅字難辨,且通篇像鬼畫符一般。纖細若樹梢掛蛇,堆墨像石壓蛤蟆。創(chuàng)新不是創(chuàng)怪。這樣的作品是不會有生命力的。
記者:你只寫行草嗎?
何方:也不是。行草是自己比較擅長的書寫方式。偶爾也會寫幾個大字,但總覺得不如寫行草順手。個人認為,古人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中,大字(專業(yè)術語叫辟窠)很少見?!案鸷椤炫_之觀’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歐陽詢‘道林之寺’,寒儉無精神。柳公權‘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筋骨?!崩隙抛鳌堆Τ袒燮账隆吩娫疲骸坝粲羧笞?,蛟龍發(fā)相纏。”今有石本得視之,乃是橫勒倒收筆鋒,筆筆如蒸餅,“普”字如人握兩拳,伸臂而立,丑怪難狀。由是論之,古無真大字明矣。
大字難寫與手感和習慣有很大關系。老師的教鞭如果是用粗如胳臂的木棒肯定不習慣。手里抓著提斗筆和捏著細如鉛筆桿的狼毫筆的感覺是不同的,字寫出來的效果也大不一樣。
書法是養(yǎng)生的好方法
人不能沒有愛好。何先生的愛好就是寫字練書法,他認為這是養(yǎng)生保健的一種好方法,和打太極有異曲同工之妙。
記者:你喜歡自己的字嗎?
何方:喜歡今天寫的。寫字也是一種積累的過程,今天寫的總比昨天要好一些。
記者:寫書法的目的是什么?
何方:養(yǎng)生。寫字最大的好處可以鍛煉腕力活動筋骨,精神集中時還有入靜的效果。書法的目的在于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對每一個人來說,能夠寫得一手像樣的字,終生都將會受用。
記者:你的字賣錢嗎?
何方:偶爾。著書皆為稻粱謀。寫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換取柴米。如果把本來值不了幾個錢的字,硬是標價為每平尺幾千元,那不是書家的做派。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一幅作品的價值,不是隨便喊出來的。喊價高的作品,多半有價無市。字寫得有人喜歡就是對自己的獎賞和肯定,從中所獲得的快樂是無法用金錢可衡量的。
記者:有目標嗎?
何方:只要手腳能動就不會擱筆。學到老寫到老。梁章鉅主張學習書法應該與古帖結緣:“先資政公曰:‘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帖為緣,無論何帖皆足以范我筆力,否則日有走作,諺所謂自來腔也?!紫尻枃L言:‘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一日廢書。’米老猶爾,況后學乎?”略翻書數(shù)則,便不愧三餐。古帖珍本無數(shù),閑暇看一看就是一種享受。蘇東坡在論書中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是也。”想達到“二王”的書法高度談何容易,可是我們不能沒有“二王”的筆墨精神。修不成菩薩,修個小神仙也行啊。
記者:寫字是你的第三愛好,第一和第二愛好是什么?
何方:第一愛好是家庭,第二愛好是新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