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蘭考縣,一個普通居民家中的火災成了社會的焦點,大火過后,人們最為關心的不僅是引發(fā)火災的緣由,還有誰該為那些逝去的生命負責,是收養(yǎng)所的負責人袁厲害,還是當?shù)氐拿裾块T,抑或這本來就是一次尷尬的追問?
袁厲害,河南省蘭考縣收養(yǎng)孤兒和棄嬰的“愛心媽媽”。這不是她第一次成為媒體的寵兒,2005年河南《大河報》曾刊登報道《軟心腸給袁厲害帶來的收養(yǎng)煩惱》,報道中說,這些孩子都是剛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遺棄的,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們的生命軌跡與袁厲害連接在了一起。20多年收養(yǎng)100多名棄嬰,有的已經(jīng)長大成人,有的還嗷嗷待哺,有的被送了人,有的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中間的不易鮮有人知曉,而袁厲害始終不能走出的是“收養(yǎng)利益”的漩渦,有人稱她是“愛心媽媽”,有人說她“利用孩子斂財”。這個不斷向政府“伸手”提條件的普通人最終因一場火災陷入了更大的漩渦。
當袁厲害的熱心受到質(zhì)疑,她沒有回避這個問題,20多年,100多個棄嬰,袁厲害承認自己曾將一些孩子送給他人收養(yǎng),她說這也是無奈之舉。突然想到《人在囧途》中張歆藝扮演的女教師,她為了給孩子看病,在街上“行騙”,為了這些孩子,作為老師,她甘愿自毀形象。而對于我們來說,誰愿意為了那點低保費去領養(yǎng)那些身體病弱,甚至不健全的小孩?誰愿意為了別人家不要的孩子而和丈夫分居?誰又能一堅持就是20多年?袁厲害做到了。
違法收養(yǎng)?私自收養(yǎng)?當蘭考政府對袁厲害的收養(yǎng)行為一次次重新定性,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中民間收養(yǎng)的尷尬處境。因為在醫(yī)院附近做小生意而接觸到棄嬰的袁厲害成了當?shù)赜忻臈墜胧震B(yǎng)人,當?shù)氐拿裾块T也“委屈”地說,我們是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才給她特事特辦,所以才哪怕知道“不合法”,也要默許。
如果不是這場火災,這種“默許”或許會一直持續(xù)下去,沒有人質(zhì)疑袁厲害的收養(yǎng)資格,也不會有人爭論收養(yǎng)所的惡劣條件,畢竟袁厲害給了這些棄嬰活下去的機會。然后還會有人撿了棄嬰就往她那兒送,110還會把撿到的小孩送過來,因為20多年的時間,在不少蘭考人的腦子里,遇到這種事先想到的是袁厲害,而不是民政局。
而即使送到蘭考的民政局,棄嬰的歸宿也是難解的問題。一個很現(xiàn)實的原因是,蘭考縣并沒有兒童福利機構(gòu),即使交到民政局,最后也要輸送到開封市福利院。棄嬰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比較普遍,開封市福利院承接能力也有限。也許正是這樣,哪怕生活條件惡劣,對于這些棄嬰來說,袁厲害的家中也許是不錯的歸宿。
而另一個讓棄嬰流向袁厲害家中的原因是:如果你在路上撿到棄嬰,抱到民政部門,你必須出具公安機關的撿拾證明。你要拿到這份證明,就要跟隨民政局報案,讓公安機關去事發(fā)地調(diào)查,錄口供,做筆錄,這個過程就要很久。最后,在民政部門領表填寫《撿拾棄嬰(兒童)情況證明》,才可以走人。根據(jù)《中國公民收養(yǎng)子女登記辦法》,收養(yǎng)棄嬰要提供的各類證明材料更多。如此繁瑣的手續(xù),相較于直接將棄嬰送到袁厲害那里,哪一個更容易實現(xiàn),一目了然。當然繁瑣的手續(xù)是為了保證棄嬰的權(quán)利,但現(xiàn)實傾向了“簡單”的一方。
而根據(jù)預想,這些棄嬰們在不久后就能等到蘭考福利院開門的日子,2011年9月蘭考民政局向有關部門請示了建設社會福利院事宜,縣里要籌資在2013年把這個項目建起來。但2013年剛剛開始,一場火災讓這種“過渡時期的默許”瞬間打破。
2011年,中國新聞網(wǎng)曾刊登報道《“愛心媽媽”收養(yǎng)棄嬰遭質(zhì)疑:好事辦走樣》,報道中說,蘭考縣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說,嚴格意義上來說,袁厲害的做法是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知道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尋求解決的辦法。這就像社會中許多問題一樣,問題的解決總得需要一個“導火索”,而這個“導火索”一旦觸發(fā),總有人要為之付出代價。如果不是這場火災,這些棄嬰還在接受著袁厲害卑微的溫暖,還在等待著遙遙無期的民政救助。而所謂的“合情合理但不合法”,就意味著相關法律既不合情又不合理,那為什么非要等到人們付出代價才想到糾正呢?
在火災過去的30多個小時之后,蘭考縣官方有了第一次正面回應和表態(tài)。蘭考縣相關部門領導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承認,造成目前的局面與當?shù)赜嘘P部門監(jiān)管不力、工作上的漏洞是分不開的,下一步他們將對全縣安全消防進行拉網(wǎng)排查,并且對非法收養(yǎng)兒童的行為不再縱容,要嚴厲地打擊。而在“嚴厲打擊”非法收養(yǎng)兒童行為之前,政府應該先明確什么是“非法收養(yǎng)”,沒有了如今的收養(yǎng),這些棄嬰又該把哪里當成自己的歸宿?
1月6日,民政部也下發(fā)通知要求全國各地民政部門主動做好對個人和民辦機構(gòu)收留孤兒的管理工作,用1個月時間,組織力量對個人和民辦機構(gòu)收留孤兒情況進行全國大排查,堅決消除安全隱患。但對于這些棄嬰來說,最大的“安全隱患”便是無人收養(yǎng)。
誰應該對棄嬰負責?丟棄嬰兒的父母必然有責任,政府也無法脫了干系,但如今這些嬰兒既不在父母身旁,又沒被政府收養(yǎng),而是靠著既無責任亦無義務的袁厲害才得以存活。在無條件收養(yǎng)棄嬰的民政部門看來,這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緩解了政府的壓力。當政府說,覺得她一個人不易所以才默認的時候,政府推卸了對這些棄兒的責任。當媒體渲染袁厲害為這些棄嬰提供的惡劣條件時,我們該思考的是,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先要活下來!如果說,他們的親生父母給了他們最初的生命,袁厲害就給了他們欣賞這個世界的機會。
無論對于蘭考還是袁厲害,一場火災讓民間收養(yǎng)棄嬰的尷尬顯露無疑,這種尷尬不僅僅是他們的,更是整個社會的。社會的進步總要等待這些尚未解決的問題被解決。對于龐大的孤兒群體,以及為數(shù)不少的民間孤兒撫養(yǎng)機構(gòu)來說,孤兒沒有戶口,孤兒院沒有在民政部門注冊,就意味著失去社會保障;而對于一些地區(qū)來說,想救助這些孩子卻又無能為力:沒有專門的機構(gòu),亦沒有相應的法規(guī)。我國現(xiàn)有的孤兒救助體系,現(xiàn)在面臨著無法規(guī)范大量現(xiàn)存于社會的民間孤兒撫養(yǎng)人士和撫養(yǎng)機構(gòu),更沒法解決民間孤兒撫養(yǎng)的尷尬。
我們追問蘭考,是因為我們希望袁厲害式的收養(yǎng)尷尬不再上演!
責任編輯/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