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活動單導學”模式是區(qū)域教育改革的知名品牌,旨在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擁有學習力. 本文通過目標學習、合作交流、評價機制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
[關鍵詞] “活動單導學”;學習力;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阿爾溫·托夫勒)可見,學會學習對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課堂就旨在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擁有學習力. 所謂學習力,并不單單指學習的能力,它還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 “活動單導學”模式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習力一直都是大家所探討的課題.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活動單的設計、使用等環(huán)節(jié)入手,創(chuàng)設讓學生樂意學、主動學的課堂.
■ 目標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目標學習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所倡導的. 布盧姆認為只要有最佳的教學,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多數學習者都能取得優(yōu)良的學習成績. 學習目標是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一節(jié)課教學價值的體現. 學習目標不止體現在活動單的“活動目標”中,活動過程中也應有小的目標,小的目標容易實現,讓學生有小小的成功,從而有小小的自信,成功和自信可成為良性循環(huá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 例如《圓的認識》活動單:
■ 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得到兩種思想. 小組合作學習是“活動單導學”模式中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學習方法,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自主性、獨立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人行,必有我?guī)? 小組合作中,自己不會的,要主動請求同學幫助,自己會的,也要主動幫助別人. 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不同的方法,進行學法交流,學會取長補短,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收獲. 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還體現在每位學生都獲得了平等參與課堂的機會,增加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學生獲得的表現機會要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得多. 總之,小組間合作,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優(yōu)化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 下表是一活動單.
小組交流情況如下.
生1:我們小組用列表假設法. 假設雞、兔各有4只,兔4只,腿16只;雞4只,腿8只,共有24只腿,多2只腿,減少一只兔,兔3只,腿12只,雞5只,腿10只,共有22只腿.
■
生2:如果用這種列表假設,一般從什么數字開始假設呢?
生1:我一開始也思考了這個問題,發(fā)現從1開始假設,過程太多、太繁雜,所以我從平均數4開始假設的.
生2:我用畫圖假設法,假設8只都是雞,一共有(16)條腿,比22條少(6)條. 每只雞再增加兩條腿變成兔子,共可以增加3只,所以兔子有3只.
■ ■ ■ ■ ■ ■ ■ ■
雞?。??搖5?搖)只,兔(?搖3?搖)只.
生3:少了6條腿之后,怎么處理的?沒聽懂.
生2:(邊畫圖邊說)為什么會少6條腿呢?因為有兔子被我假設成了雞,一只雞與一只兔相差兩條腿,雞加兩條腿就變成了兔子.
生3:恍然大悟.
生4:我用的算式. 8×4=32(只),32-22=10(只),10÷(4-2)=5(只)……雞,8-5=3(只)……兔. 假設全部都是兔子,8只兔子32條腿,32條腿和22條腿相差10條腿,這個10條腿就是雞相差的腿數,用10÷相差數先算出雞的只數,再算兔子的只數.
生5:我是用方程解的. 設兔有x只,則雞有(8-x)只. 4x+2(8-x)=22.
生6:我是這樣想的,22÷2=11(只)?搖兔有11-8=3(只), 雞有8-3=5(只).?搖
生4:這個列式是什么意思???
生6:雞和兔都先去掉一半的腳,剩下11條腿,再各去掉一條腿,雞的腿都被去掉了,剩下的一條腿是兔子的,所以兔子有3只.
生4:這個方法太好了.
生3:這個方法給了我啟示,還可以這么想,假設雞和兔都訓練有素,吹一聲哨,抬起一條腿,22-8=14. 再吹哨,又抬起一條腿,14-8=6,這時雞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還有兩條腿立著,所以兔子有6÷2=3只,雞有8-3=5只.
生1、生2、生4、生5、生6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生6:生動有趣,比我的方法容易理解,真佩服你!
……
每天在我們的課堂上都上演著這樣的片段,是思維火花的撞擊,是智慧的呈現. 同學們都時刻保持謙虛、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自己的所學還要善于與別人共同分享,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共同學習.
■ 評價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毅力
學習毅力的培養(yǎng),對一個學生來說終生受益,“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課堂在評價機制上,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毅力. 我們的課堂,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小集體,每個成員都要為集體增光添彩,學生為捍衛(wèi)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有效地增強了學習的毅力. 我們每個小組都制定了“小組公約”,這是小組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具有集體約束力. 規(guī)矩一旦形成,就具備長久效力,有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毅力的形成.
■
激勵的對象是小組而不是單個學生 ,以課堂發(fā)言表現為例,小組有1人發(fā)言精彩加1分,小組2人發(fā)言精彩加3分,小組3人以上發(fā)言加5~10分;遵守紀律情況、完成作業(yè)情況等都獎勵小組而不重點獎勵個人. 小組積分達到一定的數量,可以評為優(yōu)秀小組,給予一定獎勵,可以把小組長的照片在班級、在學校張掛,有形的獎勵讓學生成功感更強,更有利于“集體”的形成、毅力的形成.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教育也一樣. 孩子本來是一張白紙,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教育的問題. 學習的土壤或學習的環(huán)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千差萬別的,在“活動單導學”模式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要用心研究,認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教師的勞動價值也才能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