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健康、就要鍛煉;要鍛煉、就必須科學(xué)。下面有一些與科學(xué)鍛煉有關(guān)的數(shù)字,就有必要掌握好。
5天和30分鐘
為了保持健康,每周至少要鍛煉5天,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
如果你實在沒有大段的時間鍛煉,也可以以10分鐘為單位進行鍛煉,這樣每天3個10分鐘,也能達到最基本的鍛煉目的。如果你想減肥,最好每天都要運動,每次運動時間在40分鐘以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對于學(xué)生們來說,要想健康成長,每天都應(yīng)該進行1小時以上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這是因為在孩子們身體外形快速變化的同時,心臟、肌肉、骨骼也是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這個時期這些器官機能的發(fā)展水平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們終生的健康,一旦錯過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以后再怎么補也是事倍功半了。
40 ~60分鐘后進食
無論飯前還是飯后運動,運動和吃飯是要有一段時間間隔的。
飯前運動的間隔時間。運動剛結(jié)束的時候,很多血液還在身體運動的肌肉里,沒有辦法幫助腸胃消化食物,所以,應(yīng)該在運動結(jié)束40 ~60分鐘后再進食。
飯后運動的間隔時間。剛吃過飯,大量的食物在我們的胃腸中,身體的血液也主要集中在胃腸道幫助消化吸收食物。飯后立刻運動,血液就會由胃腸道轉(zhuǎn)移到我們的腿部或者上肢的肌肉里,這樣胃及內(nèi)臟的血液就會相對地減少,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影響新陳代謝,甚至造成慢性胃病。此外,飯后立即運動,會導(dǎo)致儲存了大量食物的胃因為顛簸而不停牽拉固定胃的韌帶,長此以往會使韌帶松弛,導(dǎo)致胃下垂。
所以,從事高強度運動(踢球、比賽)可在飯后兩小時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健步走、爬山)應(yīng)該安排在飯后一小時進行;輕度運動(比如慢慢散步)則可以在飯后半小時進行。如果運動前的這頓飯吃得比較多,最好等1~2個小時,再進行運動。
糖尿病人的60~90
高血壓病人一天中從事運動鍛煉的時間要避免清晨和晚間,即避免在血液粘滯度高或血壓生理性高的時間進行運動。較適宜的鍛煉時間在上午9~11點,或下午4~6點之間較好。
糖尿病人從抑制餐后血糖上升的角度考慮,餐后60~90分鐘運動最有效,因為這個時候,大多數(shù)患者血糖達到高峰,運動恰好可以把“糖”消耗掉。有效運動應(yīng)該不少于30分鐘。
老年人的150和10
從二十五歲開始,人的心肺機能以每十年下降5~15%的速度減退,肌肉力量而在50歲后逐漸衰退,50~70歲間力量約減少30%,而年過70以后則每十年減退30%。對老人身體健康影響最大的就是心肺機能和力量的下降。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老人健身的方案包括:
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身體活動, 每次至少持續(xù)1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時間如果能增加到每周300分鐘,會對身體健康更加有益;老年人每周至少應(yīng)有2天進行增強肌肉力量的活動。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包括中等速度的走、慢跑、打拳、游泳、打網(wǎng)球等等;增強肌肉力量的運動可以有登山、爬樓、練石鎖、啞鈴練習(xí)、力量器械練習(xí)等等。
BMI25
肥胖到達什么程度應(yīng)該進行體重控制?通常以BMI來判斷人的肥胖程度,如果BMI達到25以上就應(yīng)該考慮進行體重控制,如果達到28以上就應(yīng)該馬上開始減體重。研究表明BMI超過28,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會明顯增加。同時,如果你的腰圍也超標(biāo)(男性大于85cm,女性大于80cm),那么你就應(yīng)該立刻行動起來。
其實,不一定非要達到理想體重才對健康有益,因為研究已證實:體重只要減輕5~10%,血脂、血壓就會降低,糖尿病發(fā)病風(fēng)險也會降低,因此會明顯促進健康。所以,控體重第一步的目標(biāo)是:降低5~10%的體重并保持長期不反彈。而為了終生的健康,就要保持比原始體重減低10%以上的水平。通過運動和營養(yǎng)的綜合方法,每周減掉0.5~1公斤體重是可以做到的,也是比較安全、對健康沒有損害的。但是如果減肥的速度過快,對健康是有損害的,體重降低后,也容易出現(xiàn)反彈。
BMI的計算公式是:BMI(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體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2小時與40分鐘
研究表明,如果要減肥,在晚飯前跑2小時、跑后40分鐘吃晚飯,比晚飯結(jié)束一小時后跑2小時減肥效果好。這是因為,晚飯前經(jīng)過一個下午的工作或生活,身體內(nèi)的糖原得到了較多的消耗,所以跑步時間不長,機體就會動員脂肪供能,所以能取得較好的減肥效果。
每10~15分鐘 100~150毫升
一般人進行一小時的有氧舞蹈、中低強度的慢跑,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會流失500毫升左右的汗,如果是在烈日下劇烈運動,則流失的水分可能將近1000毫升。當(dāng)身體流失大量水分,血液中鹽的濃度就會隨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的負(fù)擔(dān),因此如果不適時補充水分,便會連帶影響到心血管的功能。
所以運動補充水分應(yīng)該分為前、中、后三階段。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這樣既可及時保持體內(nèi)水的平衡,又不增加心臟和胃的負(fù)擔(dān)。運動前20~30分鐘,可以補充約250ml的水;運動中每10~15分鐘間斷補充100~150毫升的水;運動后盡量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補充。
劇烈運動后5~10分鐘
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jié)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瘀積于靜脈中,心臟就會缺血,大腦也就會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休克等癥狀。而且運動時產(chǎn)生的一些代謝廢物也聚集在肌肉中,運動后肌肉就會酸痛甚至損傷。
所以劇烈運動(如長跑)之后,應(yīng)該進行5~10分鐘的慢跑、走動,然后再做5~10分鐘的牽拉以促進心臟和肌肉的恢復(fù)。
受傷后24~48小時
運動時偶爾也會有肌肉拉傷或者關(guān)節(jié)扭傷,一旦出現(xiàn)疼痛反應(yīng),應(yīng)立即停止運動,把受傷的部位固定起來,不要再扭動,造成新的損傷。運動受傷后千萬不要按摩傷痛部位,尤其不能使用紅花油等藥物按摩,以免造成更大范圍的淤血,對治療和恢復(fù)十分不利。
正確的方法是:受傷后應(yīng)該立刻在痛處敷冰塊或冷毛巾,如用塑料袋裝一些冰塊再加點水,在塑料袋外裹上毛巾敷在受傷的地方,每敷15分鐘后休息5分鐘,如此重復(fù)1小時左右。這樣做可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通常在受傷后24~48小時后再進行熱敷、用紅花油按摩等,進行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等治療。
熱天運動45分鐘
夏天是進行體育鍛煉較好的時間段,但是應(yīng)該注意的是,由于氣溫較高,稍作運動,人的體溫就會有較快的升高,為了散發(fā)體內(nèi)的熱量,排汗會增多。如果長時間地持續(xù)運動,又不注意補充水分,體內(nèi)的水分會快速丟失,嚴(yán)重時會造成脫水。機體水丟失嚴(yán)重的時候,可能會影響心血管功能。所以在熱環(huán)境里持續(xù)運動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以45分鐘左右為宜,同時要特別注意運動中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