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燈具、書籍,那些早已沒用的舊物,侵占人們的生活空間,卻讓人不忍舍棄。專家比爾吉特·梅德爾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生活中的廢物。
比爾吉特·梅德爾女士,首先,我們想知道,為何要清理?
因為清理給我們輕松的感覺。能夠有秩序生活的人,內心也會井然、明澈,而清理正是有序生活的開始。清理不止關乎物品,還關乎這些物品講述的故事、帶來的回憶和未來的計劃……物品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一個從不清理自己生活舞臺的人,注定為陳舊的思想所束縛。如果你在管理日常物品上耗費了太多時間,或是有限的生活空間被占滿,那么毋庸置疑,你的廢舊物品太多了。
怎樣清理呢?
準備好一個文件夾或一個垃圾簍,給自己十分鐘。你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做起,或是專注于最讓你煩心的地方。最經典的做法是,先清理餐桌上的食物殘渣或廢紙。不要試圖一下子就折騰好整個書架,而是一次整理十本書。
怎樣整理書架最好?
我的一個女客戶有一個巨大的書架,上面擺滿了書。她常引以為豪,想整理并保留所有的書。我說:“好,沒問題。你這兒有這么多好書,我們得好好整理一下,這樣如果你想讀一本詩集,就可以很快找到它?!彼聊艘粫?,然后拿起一本書,一會兒又拿起另一本,說:“這是禮物,我沒那么喜歡,這個也不用留著?!彼芸煺页隽艘恍┧辉俑信d趣的書、錯買的書,或是內容已經過時的書。最后只剩下少數(shù)幾堆書了。
但是,書和影碟可能代表了我的個性,它告訴別人,我是多么開朗,多么富有想象力……
其他人不會以我們生活中的那些廢物為標準評價我們!東西不是評判個人的標準,我們就是我們,是一塊塊經驗的拼圖。你看看,哪些書融入了你的生活。對你來說,這個數(shù)字可能是550本,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就5本。
也許首先應該扔掉舊報紙?
我一直這樣認為。我知道有些30多歲的人,他們剛剛有了一個孩子,房中突然就變得異常狹窄,盡管如此,他們仍然不想和他們的舊報紙說再見。他們總是擔心里面有什么重要的或是引發(fā)靈感的東西。有些人甚至連度假也帶著它們,花費重金支付超重行李也在所不惜,只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有時間可以翻出來看一看,當然,這時間是不可能有的。
另外,對所有人來說,紙張都是一個挑戰(zhàn)。廢紙隨處可見,它們產生的原因太多太多。人們會想:如果我扔掉了這些紙,就不可能再利用上面的信息。但如果真的這樣想,那么至少應該將這些紙張好好分類整理,讓它們真正有利用價值,而不是根本不知道隱藏在哪個角落中。
開始整理時,要準備箱子嗎?
至少要三個箱子或口袋:一個用作可以回收利用的廢物,一個用來贈送或出售,一個用來存儲所有暫時亂扔東西的中轉箱,方便以后整理。最好還設置一個“進退兩難箱”,用來裝不知道該放到哪個箱子里的東西。如果我們剛把某個東西扔出去兩個小時,就不禁淚如泉涌:“天哪,沒有你我怎么活?”那這再明顯不過了:還是留著它比較好。而如果我們在兩周之后已經完全想不起來箱子里放了什么,那么毫不猶豫地將它丟棄吧!
但是擁有很多東西讓人有安全感。
這是一種誤解。安全感從不來自物品,它來自能夠自如應對所有命運安排的自信。
有些東西有著特殊的意義……
是的。有些東西讓人不忍心丟棄,因為它們讓我們想起某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比如旅游時使用過的地圖,做環(huán)保人士時的資料。對此情況,最好的方法是,只保留其中最好的,七個里面保留三個,三個里面保留一個,自然就有地方騰給新東西。
是否可以丟掉或轉送禮物?
這個問題讓很多人為難。我的岳母對我非常好,卻總是送給我拙劣的藝術陶瓷:我完全不喜歡!我接受了禮物的精華——愛和關心,并且為此衷心感激她,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必須因此終生保存這愛的象征。
更難處理的是遺物……
是的!我的姐姐去世時,我的乘機行李第一次超重了。但是之后我們可以減少這些東西。轉送逝者的物品,并不會損害我們對逝者的思念。
衣柜怎么收拾呢?
該放進衣柜的,應該是合適的衣服,是我們穿上覺得舒服的衣服。我們80%的時間在穿我們全部衣服的20%。大部分我們都不會穿,因為我們根本不喜歡它們,或是因為它們“太漂亮”,得在“某種特定場合”穿。這和水晶杯一樣:大部分時間,我們都不會用它們,而在用普通的杯子。別再保護這些東西了!不會用東西就是不會生活。
有些衣服的主人會說,等我瘦了,我就可以穿它們了。我們時刻在對自己的身體說“我不接受你現(xiàn)在的樣子”。關注肚子和屁股上的肥肉,是無視生命的饋贈。
我們可以減少自己的廢物,但是兒子的房間呢,得保持原樣嗎?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疑問。問題是:為什么要這樣呢?孩子有時還會回來,睡在他的房間嗎?或者事實是這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子,對兒時的房間根本不感興趣,而父母還不能放手?
我在以清理為主題的講座課上問,你們準備什么時候開始整理?很多人都說,等孩子搬出去之后。
我經常看到,成年孩子把他們父母的家當成廢物站。孩子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小房子后,常常會說:啊,媽媽,這個舊玩具還是放在你們那里吧……父母必須設定一個界限,因為孩子,如今已經35歲的孩子,并不想做出丟棄兒時東西的決定,因為它們昭示著他曾經的夢想——不管是成為一名打擊樂手還是搖滾明星。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那確實常常是父母本可以好好挪為己用的生活空間。
老年人也得清理舊物嗎?
不用。這件事情可以由下一輩人去做。而且,死亡本身就是一次徹底的清理。但在這個問題上我沒有什么發(fā)言權,我還沒有變成老人。但是我想,如果我的死已經給后代帶來了無盡的悲傷,我為什么還要用我的廢舊物品去煩擾他們呢?
那收藏品呢?
我從20多歲就開始收集黑膠唱片,在世界各個地方以昂貴的價格購入它們,至今已經有400多個了。直到后來我才知道,我收集的究竟是什么——時尚和創(chuàng)造性。人們總是在收集一種精神,而不只是實物,比如飛機模型象征著自由和速度,玩偶娃娃象征著童真和無邪。如果知道這一點,就可以削減收藏的規(guī)模,因為精神層面的東西,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得到。當然,如果收藏已經融入生命,你因此而高興,那么也沒必要削減。
如果柜子空空如也,這意味著什么?
如果你不再需要清理,你就會專注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為什么在這里?我的旅行去往何處?你會看到,你已經啟程了。
[譯自德國版《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