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管理人員打開防彈玻璃柜的電子鎖,輸入密碼,小心翼翼地拿出世界上最昂貴的小提琴“大炮”,放進空琴盒交給她時,黃濱覺得自己的心跳猛地加快了,脈搏的聲音似乎在試琴室里不斷回響。
那是一把外表并不起眼的琴:外形渾圓,琴身邊緣不太均勻,嵌線也不夠流暢;粗獷有力的琴頭旋首,反映著制琴名家瓜納利后期的夸張風格;紅漆偏暗,面板中部由于松香長期氧化已經(jīng)變黑,但拿到燈光下一轉(zhuǎn)動,木紋便發(fā)出紅寶石般的通透色澤。
“把弓架到上邊開始拉時,我嚇了一跳,這把名琴怎么這么難聽?”但拉了半小時后,黃濱發(fā)現(xiàn)這把琴徹底“醒”了過來,變得完全不同?!扒俾暦浅庵赜辛?,可以毫不變質(zhì)地從舞臺一直傳到音樂廳最后一排。它帶有女高音的華彩,卻又有男中音的厚實,而且每根弦都有自己的色彩和內(nèi)涵,可以源源不斷地發(fā)掘出來。”
這把原名“Guarneri del Gesù”的琴出生于1743年,是意大利制琴名家“瓜納利”家族工藝達到頂峰期的杰作。帕格尼尼生前極其鐘愛它,昵稱它為“我的大炮”。此后一百多年,有幸用它演奏過一次以上的小提琴家全世界只有三十幾個,而黃濱是唯一受邀用“大炮”演奏過三次,并用它錄制過唱片的中國小提琴家。法國專業(yè)古典音樂雜志《Diapason》曾給予她這張唱片五星評價:“這把瓜納利制作的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通常被認為十分難以掌握,但在黃濱的手中卻已被嫻熟駕馭。她的發(fā)音透亮且動人心弦,她的揉弦變化微妙,恰到好處。她的風格自然、奔放,同時又寧靜明朗。這是對該作品的一流詮釋。”
黃濱是誰?向身邊的人提起這個名字,通常會得到兩種反應,要么一臉茫然,或者追問一句“男的女的?”,要么拉長了聲調(diào),稍帶景仰:“哦——是那個拉小提琴的吧?很厲害的!”一般來說,后者都是古典樂迷,要不就家里有個學小提琴的孩子。
如果每獲一項成就,就在身上掛顆彩燈的話,黃濱不會遜色于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廣場的圣誕樹:唯一囊括世界三大國際小提琴賽(波蘭維尼奧夫斯基青少年國際小提琴比賽、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德國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頭獎的華人音樂家,外加十余項其他國際比賽獎項;國際主流樂評雜志給予過她各種贊美之詞:“精湛的技藝”“令人羨慕的完美”……
但另一方面,她極其低調(diào)。當其他在世界舞臺闖出名聲的中國音樂家如郎朗、李云迪等忙著參加商業(yè)酒會、接洽廣告的時候,她只是一如既往地練琴,開獨奏音樂會,甚至在獲獎風頭正勁的時候,轉(zhuǎn)身進了美國Eastman音樂學院,用幾年時間讀完了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古法小提琴演奏”。
在2012年廣州獨奏會前夕見到她時,她正在電視臺準備接受采訪。極淡的妝,清湯掛面的長發(fā)。獨自提著琴盒。沒有助手、經(jīng)紀人和化妝師,只有父親陪在身邊。如果不是左下巴和鎖骨處的兩小塊近乎褐色的淤青,我應該認不出這位世界級的小提琴家。
她手提的琴盒中,裝著一把價值半億人民幣的小提琴,它出自另一個意大利名琴世家“斯特拉迪瓦利”(Stradivari)。這個家族與瓜納利家族在小提琴界可謂王與后,出品的每一把琴都價值不菲。
黃濱原本為廣州獨奏會準備了另一把琴,但一周前的一個飯局上,法裔美籍小提琴收藏家Christophe Landon提起自己珍藏的1718年斯特拉迪瓦利琴Mlynarsky-Kolish-Martolam。這是斯特拉迪瓦利家族黃金時期的出品,狀態(tài)奇佳,準備出價950萬美金賣出。一同吃飯的制琴家曹樹堃先生一聽,心頭一動,說了句:“你不如把這琴借給黃濱拉吧?”這事就這么成了。
有的演奏家,會賦予同一首樂曲非常多的表情,用它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而當黃濱開始拉琴的時候,如果你閉上眼聆聽,會覺得空氣中只剩下音樂在回旋,它背后的演奏者似乎消失、隱形了。難怪如此多的評論都將“水晶般清澈”“自然優(yōu)雅”“高貴純凈”等詞獻給她。
資深古典樂迷本杰明回憶起第一次聽黃濱演奏的作品,至今如在耳邊:“十二年前的一個冬天,我坐在摩托車上冒著寒風回家,頭上套著耳機,一邊聽古典音樂電臺。突然,一段《恰空》舞曲從天而降,就像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似的。”當天回去,他就開始迷上了黃濱的演奏?!霸谶@個連古典樂也日益浮躁的世界中,她是極少幾個能真誠而純粹地演奏音樂的人?!?/p>
在黃濱自己看來,琴和演奏家的關系是微妙的?!肮霞{利琴是一種需要駕馭的琴,如果你將自己的東西加在它身上,會發(fā)掘出很多不同的東西,它有無窮的潛力;而我手里拿的這把斯特拉迪瓦利琴,線條流暢,保養(yǎng)得如新琴一般,本身聲音已經(jīng)極甜美。如果在它身上做太多功夫,反而會影響它的純粹,所以應該去適應和迎合它。”
幾十年的拉琴生涯,黃濱拉過的名琴不在少數(shù),但問起哪一把對她影響最大,她笑了笑:“那應該是人生第一把琴了?!?/p>
那是一把八分之一小提琴,專供兒童練琴使用,奶奶在她一歲時就買下了。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是個過于陽春白雪的風雅之物,價錢也不便宜。但對黃濱來說,學琴似乎又是命中注定的。她父親回憶,當黃濱還在娘胎里時,熱愛小提琴的父親就對當媽的說,如果生了女兒,就讓她學小提琴,生兒子的話,就學數(shù)理化。接著他又補充一句,如果第一胎是女兒,一個就夠了。
到了四歲,黃濱終于到了可以學琴的年齡。拿起那把八分一琴玩了半天,她一點沒有要撒手的意思,滿心歡喜的父親帶著她去拜了師。跟大多數(shù)苦巴巴地練琴的孩子不同,在黃濱記憶中,學琴生涯留下的唯一印象是“快樂”?!拔易畛醯睦蠋熓侵苌仆?,七十多歲的老先生,特和藹特和善,我每星期都非常期待跟他上課。”
14歲,她捧回了波蘭維尼奧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的第一名,接著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yè),到了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Peabody音樂學院繼續(xù)進修,然后又是一系列國際大獎。然而,就在獲得帕格尼尼獎兩年后,她陷入了長達五六年的低潮期。
“以前,我總覺得有了音樂,什么都不重要了。成為好的音樂家,就是人生的意義。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是音樂沒法解決的,人性、社會的黑暗,都不是你想的那么單純。”黃濱似乎進入了遲來的反叛期,她不斷質(zhì)問自己拉琴的意義。從小到大,她的生活都是圍著小提琴轉(zhuǎn)的:每天早上,她用晨泳來為長時間的個人獨奏鍛煉體力;回家后,她會上上網(wǎng),在網(wǎng)上觀摩別人的演奏片段;剩下的時間練琴,看書,一天就這么過去了。她基本不看電視電影,覺得那純粹是消磨時間。
這個時候,宗教和圣經(jīng)為她打開了一扇窗。她成為了一個虔誠的教徒,每周到教堂做禮拜,并積極參加各種慈善活動?!拔矣X得人生突然又充滿意義了,甚至還認真地考慮,要不要從此放下小提琴,去做個傳教士?!?/p>
幸運的是(至少對于所有古典樂迷來說),音樂并沒有離開她。教堂的福音曲和唱詩班,讓她領會了另一種音樂的力量。在教友們的鼓勵下,她拿起小提琴,開始為人們演奏教堂音樂。盡管那些曲子遠沒有她以前練的古典樂那般千回百轉(zhuǎn),激昂亢奮,演奏時只需要簡單的技巧、沉靜的內(nèi)心。但人們快樂的表情,那簡單優(yōu)美的旋律卻傳達著一種溫暖,讓她重溫起小時候拿著那把八分之一小提琴時的快樂。
“既然上天給了我這樣的天賦,是不可以隨便就丟掉的,它一定在鼓勵我繼續(xù)拉下去?!比缃?,她又開始在世界各地舉辦演奏會。在更多時間里,她會去教堂,為喜愛音樂的教友們演奏。“為了今年的圣誕節(jié),我專門錄了一盤圣誕音樂,Jingle bells, Silent night等等,希望能為自己的信仰做一些事吧?!痹谒磥?,以前無法用小提琴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都找到了答案。
瓜納利
意大利的瓜納利(Guarneri)是小提琴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制琴家族之一,他們的制琴工藝世代相傳,是難以超越的大師。據(jù)估計,瓜納利琴存世量僅有150把左右,經(jīng)確認的有47把。
帕格尼尼最鐘愛的小提琴“大炮”(CANNON),是該家族第三代傳人耶穌·瓜納利(Giuseppe Guamefi Del Gesu 1698— 1744)于1742年制造的。他個性放縱不羈,創(chuàng)作生涯過于短暫而作品留世不多,直到19世紀初帕格尼尼用他的“大炮”征服了全歐洲,演奏家們才刮目相看。這把琴根據(jù)帕格尼尼的遺囑,一直保存在熱那亞的博物館里,被視為意大利的國寶,也是無價之寶。從1958年首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開始,每屆獲金獎者都有幸獲準用這把名琴開一次演奏會。我國有4位小提琴家獲此金獎,他們是呂思清(1987年)、黃濱(1994年)、黃蒙拉(2002年)和寧峰(2006年)。
斯特拉迪瓦利
意大利克列蒙娜馳名世界的三大制琴世家之一,簡稱Strad,創(chuàng)始人斯特拉迪瓦利曾師從另一意大利制琴名家“阿瑪?shù)佟?。斯氏對小提琴幾何學的詮釋和其精美的設計,被其后延續(xù)250年至今的小提琴制造家尊為概念模型。據(jù)說大半的現(xiàn)代提琴,都是以他的某個作品作為原型來發(fā)展制作的。
據(jù)估計,斯特拉迪瓦利的琴現(xiàn)存世約600把,其中約50把能達到演奏會的品質(zhì)標準,其他的則有不同瑕疵。一把斯氏的精品琴會隨著時間和表演者的身價不斷上升,而斯氏“黃金時期”(大約是1700年至1725年)所造的琴,是收藏界的極品,售價至少在幾百萬美元。
八分之一小提琴
八分之一是指琴的規(guī)格尺寸。這是一種供兒童練習使用的小型小提琴,成人的小提琴規(guī)格為4/4,其他的尺寸的小提琴還有 1/16、1/10、1/4、1/2、3/4、7/8,分別適應不同年齡的孩子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