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全黨正在自上而下的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地方廣電媒體如何在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在教育實踐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本文提出一要敢于、善于責任擔當;二要針對媒體融合的優(yōu)勢拓展宣傳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堅決反對“四風”的空間;三要發(fā)揮主流媒體作用,穩(wěn)扎穩(wěn)打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關鍵詞】媒體融合 群眾路線 務實清廉 反對“四風”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和全國省部級單位都按照黨的十八大部署,陸續(xù)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全黨的頭等大事,我們地方各級廣播媒體理應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反腐倡廉、推進作風建設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責任擔當:按照中央八項規(guī)定推進落實黨的作風建設是廣電媒體義不容辭的職責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又召開會議,強調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要貫穿“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截至目前,此項教育實踐活動已在中央和省部部門全面展開,中央和全國各地省級廣電媒體對這項教育實踐活動的進展議程已作了多次濃墨重彩的報道。我們廣電媒體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喉舌,具有傳達政府號令的話語權和話語空間,在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動中,理應不能有任何遲滯和懈怠。作為地方廣電媒體:一要提前造勢,認真轉播好央視和省級廣電媒體有關深入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消息、動態(tài)、領導講話、典型報道和深度報道,為各級地方黨委開展這項教育實踐活動提前造勢,警醒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對照檢查在“四風”上存在的問題,提前糾正,不要頂風作案和積重難返。也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中央和各級省、市委開展這項教育實踐活動的決心,了解省部級黨委、黨組堅決反對“四風”、加強作風建設的各種承諾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情況,監(jiān)督上級黨政機關的作風改進情況,為地方市、縣級黨委政府開展這項教育實踐活動奠定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二要設定議題,全面準確地解讀好中央及各地省、市委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作風建設的各項決策布置。尤其是一些理論上、概念上、內涵方面的問題,要根據(jù)各地地方群眾認知能力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解讀不是拿中央和省、市級黨報、黨刊來照本宣科,而是要設置議程,確定議題,選擇好解讀的方法,多用正反面典型來用“事件引、案例串、故事述、條文點”的方式,把大道理軟處理,使基層群眾愿聽愿看,以利廣大受眾聽懂、聽明白,看懂看明白;三要結合新聞單位深入進行“走轉改”活動,采訪報道各地黨政組織如何“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先進典型,報道各地狠剎“四風”、反對“四風”的有力舉措,堅持弘揚、傳播正能量,以正面典型激勵各級黨政干部堅決反對和糾正“四風”;四要適當開展輿論監(jiān)督,用反面典型警醒、告誡各級干部不要頂風作案。如鹽城廣播電視臺的《串場星空》、《7點看法》、《呂成聊吧》、《政風行風熱線》等欄目,對本市紀委、法院、檢察院今年上半年查處46名縣處級、鄉(xiāng)科級干部的貪腐行為進行案例曝光,展示地方黨和政府堅決懲治腐敗的決心。這些做法都彰顯了我們媒體的責任擔當,向人民群眾傳遞了加強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二、媒體融合:使地方廣電媒體在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路徑更寬敞
1、新老媒體融合使得開展反腐倡廉、推進作風建設的宣傳教育“陣地”更加擴大
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素來注重反腐倡廉、推進作風建設的宣傳教育,鹽城廣播電視臺早在幾年前就和鹽城市紀委監(jiān)察局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黃海廉潮》電視欄目,與中共鹽城市委組織部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黨的生活》電視欄目,還利用組織系統(tǒng)的頻道資源專門開辦了“七一”小康電視頻道,每周有近200分鐘的反腐倡廉、加強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的電視節(jié)目播出。電視一套主打欄目《鹽城新聞》、電視二套主打欄目《七點看法》、廣播傳媒中心主打欄目《新聞大視野》等都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經(jīng)常報道市委市政府有關反腐倡廉、加強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的重要會議、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案例和重要典型。應該說傳統(tǒng)廣播電視媒體對反腐倡廉、推進作風建設的力度是比較大的?,F(xiàn)在,媒體融合又多了廣播電視網(wǎng)站、手機報、官方微博和記者個人微博,陣地更加擴大,陣容更加整齊,更適合老、中、青、少受眾的需求。新老平臺交相輝映,為我們更好地開展反腐倡廉、推進黨風政風行風建設宣傳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有利條件和生動載體。
2、新老媒體融合使得維護黨員干部隊伍肌體健康的“法眼”更加明亮
過去,傳統(tǒng)廣播電視媒體常常囿于批評報道難搞,揭露腐敗和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節(jié)目不好采訪,也難以撕開情面。現(xiàn)在,因互聯(lián)網(wǎng)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匿名性等固有特性,網(wǎng)站、官方微博、個人微博,手機報等新媒體以其信息流通量大、時效性強、交流范圍廣等優(yōu)勢,能與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媒體互通互融、互補互惠,為人民群眾參與反腐倡廉、反對各種不正之風開辟了新的通道,成為揭露腐敗分子和各種不正之風、腐敗現(xiàn)象的重要平臺,也成為監(jiān)督糾正黨員干部隊伍中不純潔行為的“電子眼”。媒體將一些不純潔、不端正、不清廉的行為整合起來,即使不利于上廣播電視節(jié)目公開報道,也可以通過“內參”、“輿情反饋”等途徑,向黨委政府和有關紀檢監(jiān)察部門通報,使得一些不合格的黨員干部通過網(wǎng)民揭露無處藏身、無法遁形,無計可施。
3、新老媒體融合使得加強黨風政風行風作風建設的“通道”更加寬敞
傳統(tǒng)廣播電視媒體在黨的長期教育培養(yǎng)下形成了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特別是近兩年中央五部門提出“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以來,廣電媒體堅持“三貼近”,踐行了一系列“新春走基層”、“暑假走基層”、“嚴冬走基層”等新聞采訪行動,倡導“足踏基層、文接地氣、心貼群眾、情注筆端”,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得更緊密、更持久。但是編輯記者下基層,對反腐倡廉、糾正各種不正之風的報道卻往往受阻,影響報道的深度、厚度和銳度?,F(xiàn)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融合,如虎添翼?;ヂ?lián)網(wǎng)以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為媒體記者提供了最便捷的溝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很多來自社會基層人民群眾的訴求信息,可以通過新媒體傳遞到編輯記者那里,編輯記者可以有的放矢地深入基層,幫助群眾維權、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向群眾通報、解釋各種群眾要知、想知的疑難問題,進一步擴大和強化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推進權力運行高效透明,也促進各級政府、各類行業(yè)部門單位想問題辦事情自覺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期待相符合。同時也使我們媒體溝通上下的“通道”更寬敞、更便捷。
三、越是媒體融合,地方廣電媒體越要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發(fā)揮主流媒體的作用
一要嚴格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所有報道,都要嚴肅選題,精心策劃,認真采訪,確保宣傳報道不出偏差。媒體融合時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但是網(wǎng)絡媒體、手機媒體、QQ群等新興媒體畢竟是新生事物,許多使用者媒介意識并不強、媒介素養(yǎng)和責任意識并不高,常有魚龍混雜、道聽途說、個人臆猜、推理想象、虛假夸大的事情發(fā)生。廣播電視是傳統(tǒng)的主流媒體,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導向意識是放在第一位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卻。所以對于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報道,要堅決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按照各地省委、市委、縣委的總體要求,按照新聞規(guī)律賦予媒體的責權,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推進。以責任體現(xiàn)“政治家辦報、辦臺”;以實干體現(xiàn)“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深化“走基層”用心感受百姓冷暖,用情記民生百態(tài),用話筒傳遞黨聲民意,用不懈追求躬行城鄉(xiāng)大地,感知時代脈搏。尤其是對輿論監(jiān)督方面有違糾正“四風”的新聞,要認真調查核實,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確保新聞真實、安全,千萬不要以訛傳訛,放大負面效應。
二要堅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哪些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嚴重損害黨群關系的“四風”問題。盡管現(xiàn)在媒體上相繼曝光了不少各級黨政干部違背抵制“四風”要求的行為,但從總體來看,當前社會上的廣大黨員干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總體是好的,在聯(lián)系服務人民群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著不少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問題。地方廣電媒體秉承“肩負傳媒責任、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理應真誠看護公共利益,守望公共價值,努力當好社會發(fā)展的記錄者、時代進步的推動者、公民社會的培育者。一如既往、主動積極的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聽民言、聞民訴、集民意、匯民情、解民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眷念之情為百姓群眾砌筑好看、有用的公共媒體平臺。當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的突出問題到底有哪些呢?筆者認為主要還是中央所指出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方面衍生的問題。到地方黨政機關和行業(yè)主管部門、司法行政執(zhí)法部門,則表現(xiàn)為權錢交易、貪腐勾結、執(zhí)法不公、違法征地、醫(yī)療、教育亂收費、公共服務行業(yè)損害群眾利益以及變相公費旅游、大吃大喝、揮霍浪費等。表現(xiàn)形式不一,但都為百姓群眾深惡痛絕,反映強烈。我們地方廣電媒體在深入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擇題思考。第一可以發(fā)揮媒體教育引導功能,適當運用輿論監(jiān)督營造風清氣正、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良好氛圍;第二可以發(fā)揮媒體溝通聯(lián)系功能,及時做好政情、輿情上傳下達工作,用“輿情通報”、“內參”等形式呈報給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第三可以發(fā)揮主動交流功能,弘揚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新風正氣。平時有意識地辦些釋疑解難的話題子欄目,積極開設、運用廣播電視媒體熱線電話,舉辦各種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主題交流活動。
(作者:鹽城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 、辦公室主任)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