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當選為法國新任總統(tǒng)的奧朗德曾被冠以“仇富先生”的稱號,他在國內號召對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富人征收75%的稅收(草案去年底被憲法委員會拒絕),在競選期間還頻頻對法國貿易赤字的主要來源國——中國發(fā)難。
根據法國海關3月7日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13年1月,法國對中國出口商品10.5億歐元,同比下降13.1%,進口商品36.86億歐元,同比下降3.9%。法對華外貿逆差高達26.36億歐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奧朗德在競選期間還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并指責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部分造成了法國當下的經濟和失業(yè)問題,他稱希望中國扮演一種“更為平衡的角色”。4月25日至26日,奧朗德首次訪華,將“更為平衡的角色”具體化,表現(xiàn)出以拓寬合作領域、增加貿易往來以解決雙方貿易不平衡的思路。
在當選為總統(tǒng)之前,奧朗德的整個政治生涯幾乎都游走于國內政治和黨內政治,對外事務經驗缺乏;在競選期間,他提出的60點施政綱領也僅有4條涉及國際事務。
4月19日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在接受《財經》雜志專訪時,勾勒了法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框架:加強法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外交,以及在國際事務上協(xié)調發(fā)聲,進一步促進世界向多極發(fā)展,仍然是法國對華政策的兩大基石。
法比尤斯曾先后擔任總理、國民議會議長、社會黨第一書記、和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yè)部長。2012年5月16日,他出任新一任法國外長。
《財經》:奧朗德總統(tǒng)在競選期間對中國貿易逆差、人民幣等問題非常強硬,而且經濟摩擦有可能因一方經濟衰退而被放大,法國準備如何實現(xiàn)兩國的貿易再平衡?
法比尤斯:我們將經濟外交作為對外行動中的重點,法國同中國的關系也納入這一框架。
實現(xiàn)貿易關系再平衡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目前的失衡應當予以糾正。法國對華貿易逆差達26億歐元,在法國貿易赤字總額的占比超過40%。改善這一現(xiàn)狀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法國需要增強競爭力,努力適應中國的需要;中國則需要在開放本國市場方面更體現(xiàn)對等原則,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具體來講,兩國可以通過加強貿易往來達成貿易的再平衡,比如,繼續(xù)加強兩國在民用核能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合作;同時開展新領域合作,如食品、衛(wèi)生、金融服務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些領域,法國具備的專業(yè)技能可以滿足中國的需求。此外,法國非常重視中國對法國的投資,歡迎中國來法投資。
《財經》:一些分析認為,法國新政府首先要處理的外交關系是與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關系,與中國的關系在法國的外交事務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法比尤斯:法中兩國的關系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法方已經發(fā)出了強烈信號:奧朗德總統(tǒng)在大選獲勝后會見的第一位外國大使是中國駐法大使。我本人于2012年7月就前往中國訪問,向中國表達法國希望為兩國合作注入新動力的愿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tǒng)是貴國新一屆政府產生后、習近平主席當選之后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元首。
兩國在民用核能與航空航天領域的工業(yè)合作關系深入持久,合作會進一步加強并擴展到其他諸多行業(yè)。兩國之間有密切的人文交流,目前3.5萬名中國學生是法國的第一大外國留學生群體,同時有6000名法國學生在中國留學。法中政治合作關系也正在深化和多樣化,在包括氣候變化、非洲發(fā)展和中東局勢等方面開展的定期對話。
在充分挖掘法中關系潛力方面,還有很多事情可做,為此法國與中國確定了五年期目標,在五年內還要開辟新的經濟、政治和科技合作領域,這些合作將會促進再平衡,因為牢固的合作伙伴關系應該是一種在各個領域平衡合作的伙伴關系。
《財經》:你提到中法在中東局勢方面也要加強合作。法國是第一個正式承認敘利亞反對派的國家,但有批評稱此舉實際上助推了敘利亞爆發(fā)內戰(zhàn),法國為何認為這是對局勢有幫助的舉措?敘利亞已經有將近10萬人死于內戰(zhàn),如何才能走出僵局?
法比尤斯:敘利亞政權是這場悲劇的責任人,正是該政權持續(xù)不斷的鎮(zhèn)壓使得恐怖集團得以發(fā)展壯大,并且最終威脅到敘利亞的完整。為了避免整個地區(qū)陷入混亂,必須有一個能凝聚所有社群的政治解決方案,這是國際社會努力尋求的目標,這需要對敘利亞政權施加壓力,迫使其進行真正的民主過渡。
此外,還存在另一個方案,就是由敘利亞全國聯(lián)盟代表敘利亞,國際社會已承認其為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我們希望反對派與現(xiàn)政權展開對話,不再陷入殺戮。這是當務之急,因為悲劇不僅在敘利亞上演,危機還有可能擴散到所在地區(qū)的其他國家,鄰國黎巴嫩、約旦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尤其受到持續(xù)增加的難民的沖擊。
面對人道主義挑戰(zhàn),國際社會應該積極動員起來提供幫助。法國與中國在此方面需要發(fā)揮作用,盡管在解決方案上有些不同意見,但兩國在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的根本目標上是一致的。在此基礎上,我們迫切需要共同努力,找到解決方案。
《財經》:當談及法國的外交政策,人們往往談論的就是與歐盟的關系,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法國在全球影響力和能力的下降。新一屆政府如何看待法國在全球體系中扮演的角色?
法比尤斯:法國是具有影響力的大國,是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參與方。法國即便正處于困難時期,仍然是世界第五經濟大國。法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法國的語言、文化、科技在全世界傳播。法國擁有價值觀,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使法國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 (如在馬里事務、伊朗危機、中東地區(qū)等)。法國既捍衛(wèi)本國利益,又能為全球整體利益而行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外交以世界多極化為重點。為振興法國經濟,我們積極開展經濟外交行動。但除此之外,我們還為世界和平與安全而行動;積極推動全球規(guī)則,以加強國際法律秩序,保障和平與發(fā)展。
法國是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開放國家。在此意義上,我們希望全球化能夠加強國際互助,而不是產生新的不平等或懷疑。在涉及人類命運的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問題上,法國提議2015年的世界氣候大會在法國召開。為在這些重大問題上付諸行動,作為歐盟的兩個核心成員國之一,法國在歐盟框架內積極努力,對于充滿希望的大陸,如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也很期待。
《財經》:法國是歐元區(qū)的核心國家之一,但是歐債危機并沒有如預期那樣從今年開始觸底好轉,反而南北之間的經濟和政治裂痕在加深。法國如何克服這些分歧?
法比尤斯:歐債危機開始之初,歐元區(qū)各國領導人就決心采取必要措施,維護歐元區(qū)的穩(wěn)定與完整。各國有時表達不同的意見,但路徑是很明確的:我們既要嚴肅財政,又要保持增長。
當一些成員國面臨困難的時候,我們作出了必要的緊急決定,在歐元區(qū)范圍內進行財務整頓,強化對銀行業(yè)的監(jiān)管以及提高財政協(xié)調能力。即使這些舉措尚不完善,但已見成效,歐盟表現(xiàn)出了應對挑戰(zhàn)的能力。我們的目標是恢復經濟增長,擴大就業(yè)。
中國也將從中受益,因為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客戶。中國需要強大的歐盟,歐盟也同樣需要強大的中國。
《財經》:長期觀察法國外交的人士稱法國外交新政策的一大轉變是“面向亞洲”,傳統(tǒng)上法國在這一地區(qū)并沒有太多介入,“面向亞洲”政策的考慮是什么?中國在其中處于什么地位?
法比尤斯:現(xiàn)屆政府決定將加強亞洲地位納入我們的外交政策。這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世界的明天在亞洲。
亞洲的經濟活力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亞洲大陸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經濟增長總量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未來幾年還將為全球貢獻將近一半的經濟增長率。法國對亞洲的出口占總出口額的17%,亞洲成為法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qū)。
亞洲,也是對法國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的一個大洲,同時對于我們共同關心的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氣候變化等影響到所有國家的挑戰(zhàn),亞洲的作用也處于中心位置。
事實上,法國與亞洲的關系悠久且充滿活力,亞裔社群,特別是華裔社群在法國的地位正是這一點的體現(xiàn)。法國歷史上為亞洲和平做出過許多努力,尤其是在1991年,正是由于法國的關鍵作用,使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巴黎協(xié)定》(即《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xié)定》)得以達成;法國與新加坡還是亞歐對話的倡導者。
強化同亞洲的關系符合法國關于世界多極化與平衡的觀點,在這一點上,我們與中國持有相同觀點。在今天的多極世界中,歐盟與亞洲是21世紀出現(xiàn)的兩個主要平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