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在軍旅詩詞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充滿了瑰麗雄奇,恢弘磅礴的豪壯美。這使詩人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享有了崇高地位?!靶坳P(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边@些豪邁之語,可以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
關(guān)鍵詞:毛澤東;軍旅詩詞;豪壯之美
毛澤東的詩詞大多是在馬背上哼成的。因而,他的軍旅詩詞沐浴著血與火的煙云,激蕩著戰(zhàn)斗的風塵,內(nèi)容博大精深,氣勢恢弘磅礴,具有氣吞萬里的豪壯之美?!靶坳P(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薄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登攀?!边@些豪邁之語,可以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這種豪壯之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博大的歷史內(nèi)涵是豪壯美的骨架
毛澤東的軍旅詩詞內(nèi)容博大,包含了各個革命時期。這些作品詞章峻秀,筆力雄健,無拘無束,揮灑自如。或光晶流麗,或氣象汪洋?!段鹘隆ぞ畬健妨钊擞星f嚴持重,凜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另一首《秋收起義》則一破格律,讀來別有一番風味?!恫缮W印ぶ仃枴烦列郾瘔??!度鐗袅睢ぴ放c《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則形成鮮明對照,前者宛如從軍令,后者卻置人于軍令如山,軍情緊迫的攝人魂魄之境。讀《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仿佛見到千軍萬馬在廝殺,神話中以頭觸不周之山的共工式英雄形象躍然紙上?!镀兴_蠻·大柏地》和《清平樂·會昌》頗有欲說還休的意味,它既暗藏了對開創(chuàng)江西革命根據(jù)地時艱難歲月的回憶,更隱現(xiàn)對革命事業(yè)前景的擔憂。這種回憶和擔憂糅合在彩虹、陣雨、斜陽映照下的蒼翠山巒里,或曉霧蒙蒙,山樹森森的峻嶺中。辭章豪放挺拔,壯麗華美的《十六字令·山》,《沁園春·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千姿百態(tài)。在這里,山成了力量的象征;它如巨瀾卷海,或如利劍刺破青天,或閱盡人間春色,或欲與天公試比高。自然的壯麗與超自然人格的壯美渾然一體,作者或愛或憎的鮮明情感亦從他對山的描寫中盡露無遺。這一階段不僅有《雪》這樣的蜚聲中外,光耀環(huán)宇的詞章,亦有令作者自以為愜意之極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樣壯美而意境悠深的佳句?!堆窐?gòu)思了一幅如此巨大崇高的畫面:一仗劍馳驅(qū)的偉大丈夫,立于華夏大地,為北國冰雪世界而凝神。蜿蜒萬里長城橫貫東西的黃河紛紛揚揚的彌天大雪,激起他無限的審美情趣。從“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八個字中,則似乎可以看到一支酣戰(zhàn)后休息的剛毅正氣之師,隱沒在那落暉染峰、晚秋氣寒的群山里。這畫面是那樣牽人心魂,不由你不問,這支遠征的孤軍明朝將在何方?《清平樂·六盤山》筆調(diào)輕逸明亮、秀美之中見陽剛?!读浴そo彭德懷同志》,寥寥數(shù)字,塑造了一位叱咤風云,橫刀立馬的大將軍形象,比之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毫不遜色。《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通篇顯示一種急風卷云的雄猛之風。
二、奇特的想象是豪壯美的羽翼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保ò啵┟珴蓶|的詩詞充滿了奇特瑰麗的想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借用典故。毛澤東在詩詞中借用古代故事和有一定來歷出處的詞語典故來展開想象,如:“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xiàn)?!保ā肚迤綐贰なY桂戰(zhàn)爭》)以唐人沈既濟《枕中記》中盧生做黃粱美夢的故事來諷刺國民黨新舊軍閥妄圖稱霸中國的野心是一定要破滅的?!稘O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中的“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李廣的神勇來表現(xiàn)紅軍作戰(zhàn)的勇敢、神速、機智、果斷的英雄氣概?!耙藢⑹S伦犯F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保ā镀呗伞と嗣窠夥跑娬碱I(lǐng)南京》)則以《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西楚霸王因沽名釣譽而被敗垓下的教訓來告誡人們: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些想象,言簡而內(nèi)蘊豐厚,意象雄渾,展現(xiàn)了豪壯之美。
(2)借用神話。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泵珴蓶|詩詞中多處借用神話來引起聯(lián)想,寄寓宏旨。如:“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保ā兜麘倩ā耐≈菹蜷L沙》)其中的“鯤鵬”源于《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重天之云?!苯琛蚌H鵬”來喻貌似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皢酒鸸まr(nóng)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保ā稘O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借用《淮南子·天文訓》中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喻革命人民的無畏精神和工農(nóng)武裝翻天覆地的威力。
(3)借用傳說。傳說是人們對古史事跡和英雄人物的記述、評價而長期流傳下來的口頭事故。毛澤東的軍旅詩詞中也借用了一些傳說,如“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這里,毛澤東通過民間傳說中的“蒼龍”,來喻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
三、遒勁的語言是豪壯美的珠粒
毛澤東詩詞的語言都是經(jīng)過反復(fù)錘煉的,可謂字字千鈞,很具強度與力度。尤其是那些熔鑄得如同警語格言的語言,更是璀璨奪目,閃閃發(fā)光,擲地有聲,給詩詞的豪壯美增添了絢爛的光彩。比如:“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薄靶坳P(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薄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登攀?!边@些鏗鏘豪邁之語,表現(xiàn)了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guān)山,今朝更好看?!薄疤け榍嗌饺宋蠢?,風景這邊獨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薄笆捝镲L今又是,換了人間?!边@些極富哲理思辨之辭,既贊美了革命根據(jù)地的大好形勢,又指示了人類社會除舊創(chuàng)新的歷史規(guī)律。實際上,這些語言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人們表達人生哲理和生活真諦的通用語,從詩詞走向了生活,超越和延伸了它本身固有的含義,極大地擴張和豐富了語言的內(nèi)蘊,激揚著一種豪壯之氣。
總之,毛澤東的軍旅詩詞創(chuàng)作豐富多彩,其藝術(shù)風格上的寶貴經(jīng)驗,值得后人借鑒,其昂奮風骨值得后人發(fā)揚,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詩歌傳統(tǒng)在新時代的閃光和驕傲。
參考文獻:
[1]傅建舟.毛澤東詩詞全集詳注[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
[2]傅德民,鄧洪平.毛澤東詩詞鑒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3]蔡清富,吳萬剛.毛澤東與古今詩人[M].長沙:岳麓書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