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熱愛并學習古箏,演奏技巧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不少學習者只片面地注重演奏技法的難度,曲目的級別,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大大忽略了演奏時情感的表達,致使演奏的音樂沒有了靈魂,更無法打動觀(聽)眾,這樣的趨勢是不可觀的。
關鍵詞:古箏;情感;意境;靈魂
古箏是我國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之一,是一件極善于表達情感的樂器。古箏演奏屬于表演藝術,一個演奏者不僅要具有純熟、扎實的彈奏技能,還需要具備表現(xiàn)作品感情的能力。準確、深刻和細致地表達作品的情感內涵,是古箏演奏者的至高境界。要實現(xiàn)這一情感表達目標,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一、掌握古箏理論知識,明確古箏流派風格
兩千多年來,古箏在其傳播與傳承的過程中,因地域環(huán)境、政治經(jīng)濟、語言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與當?shù)氐膽蚯?、說唱和民間音樂的結合中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風格和流派,其中有河南箏(中州箏)、山東箏(齊魯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杭箏或武林箏)、陜西箏等主要箏的流派,還有閩南地區(qū)的福建箏(閩南箏)、少數(shù)民族中朝鮮的迦耶琴、蒙古族的牙托克(蒙古箏)、日本箏等。古箏演奏者應該豐富古箏理論知識,對古箏的流派有較全面的認識。
“真秦之聲”的陜西箏委婉悲怨,慷慨抒情;“中州古調”的河南箏高亢粗獷,明朗諧趣;“齊魯大板”的山東箏剛柔并蓄、鏗鏘深沉;“韓江絲竹”的潮州箏“重六”調深情莊重,“輕六”調清新明快,“活五”調悲惻纏綿;“漢皋古韻”的客家箏悠揚深長,古樸典雅;“武林逸韻”的浙江箏活潑明快、流暢秀麗;閩南地區(qū)的福建箏古樸淡雅;內蒙草原的蒙古箏高昂奔放、歡快明朗;朝鮮箏(伽倻琴)輕快活潑;伽倻琴彈唱是朝鮮族傳統(tǒng)演唱形式,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流派都有其典型的代表作品,比如,浙江箏派的《高山流水》《月兒高》;山東箏派的《漢宮秋月》《豐收鑼鼓》;河南箏派的《山坡羊》《鬧元宵》;潮州箏派的《柳青娘》《寒鴉戲水》等,只有明確作品的流派風格,領悟不同古箏流派的差異和共性,才能獲得情感表達的突破點,演奏中的情感激發(fā)和表達才能有本有源,進而從精神層面展現(xiàn)各個流派的藝術魅力。
二、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充分理解作品內涵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充分理解作品內涵是進行情感表達的重要前提。每一首箏曲都是對人生的感悟、經(jīng)歷和心靈深處情感的再現(xiàn)。正確地分析作品能夠讓演奏者深入地了解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如,在彈奏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時,我們就要明確這首作品是何占豪先生根據(jù)我國傳統(tǒng)樂曲《滿江紅》改編的,表現(xiàn)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陷害,囚禁在臨安(今杭州)獄中,在赴刑場的前夕,他對社稷面臨的危難的焦慮,對家人處境的掛念,對奸臣當?shù)赖膽嵑?,以及對自己精忠報國卻無門可投的無奈而引發(fā)的感慨。演奏者只有了解了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正確理解了作品的內涵,清楚了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挖掘出了箏曲作品蘊藏的情感因素,領悟到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將主人公復雜的情感變化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強化對箏曲的再創(chuàng)作,展開豐富的想象力
古箏演奏中的情感表達,除了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品內涵,想象力也是進行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通過聯(lián)想才可能從音樂中獲得美感,當然豐富的想象力也是需要生活的積累和人生境界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的也許便無法完全領略其情感。如果想完美地表達音樂的思想感情,那么一定要注重平日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通常古箏演奏者在少年時期很難把作品的音樂情感完全地表現(xiàn)出來,這與他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悲傷來臨時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反應,但是可能都是一開始比較激烈,然后漸漸歸于平淡之中。如,《湘妃淚》是根據(jù)琵琶曲《塞上曲》改編的,取材于昭君和番的歷史故事。描寫了漢代王昭君去兇奴和親離別故鄉(xiāng)后的凄涼情景。因此,樂曲沒有表現(xiàn)出一種大起大落的感情變化,這應是昭君去匈奴多年以后她內心的真實寫照。這時的思念和哀怨不可能是激烈的了,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憂愁和哀傷。再如,《漢宮秋月》是一首山東箏曲,其風格淳樸古雅,情緒哀婉惆悵,刻意表現(xiàn)了處在古代封建暴君壓迫和禁錮下的漢代宮女們對月傷情,望月思念的憤懣心情。在演奏時,我們可以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自身的生活體驗,把自己想象成為王昭君和漢代宮女,那么,樂曲中蘊含的情感就能自然地表達出來。
四、掌握演奏技巧,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在具備了良好的音樂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現(xiàn)意欲的前提下,手指能不能得心應手地勝任音樂演奏的需要,就成為古箏演奏中的情感表達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古箏演奏的技巧形式多樣。傳統(tǒng)箏曲,右手的勾、托、抹、提、大撮、小撮、搖指、刮奏、花指等;左手的顫、按、揉、滑等技巧?,F(xiàn)代箏曲,左手便移到箏碼右側與右手同時彈奏。這些技巧都需要在大量的練習中才能慢慢地積累。如: 《香山射鼓》是一首陜西秦箏音樂風格的創(chuàng)作曲, 在這首樂曲的慢板中,重點技巧的是“劈”這個指法。在譜面上所要用“劈”來演奏的音都標得很清楚,一定要按指法的標注來演奏。在慢板中,總有一些后綴句,要劃分好樂句,分清樂句的輕重處理。另外,慢板中左手的顫音幅度要大些,不要演奏得太快,只要演奏清楚就可以了,這樣后面的快板速度才可以表現(xiàn)出來。我們只有掌握了古箏演奏的各種基本技巧、科學的彈奏方法,并處理好演奏時雙手放松與緊張的關系,做到觸弦快而有力、松弛有度、富有彈性,再融入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樂思,展現(xiàn)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悅或哀愁,才能達到“聲與情合二為一”的演奏境界。
總之,箏樂的意境是人的情感的表達,我們在演奏技巧提高的同時,努力表達出栩栩如生的音樂形象,把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完美地傳達給觀(聽)眾,與觀(聽)眾的情感相互交融、發(fā)生共鳴。把傳統(tǒng)之精華繼承發(fā)揚光大,讓古箏這顆民族彈撥樂中的璀璨明珠永遠閃爍出動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