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試題中發(fā)現(xiàn),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無非是在考查對有用信息的把握和篩選能力,但是這些信息形式多樣、內容廣泛,有明示、暗含的,有來自文章的、試題要求的,所以難于準確把握,再加上考生心理緊張,更是掛一漏萬。但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就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 解題原則
(1)堅持立足于文章全局。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選文都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個集中的主題,全文的任何一點內容都是圍繞主題而展開的,對任何一個問題的表述也不能拋開文章主題而主觀臆斷。這就要求在進行表述時必須堅持立足于文章全局,以防斷章取義。而事實上,試題正是針對這一考查點而設置的,常犯的錯誤也正是沒有立足于文章全局致使答案有失偏頗。
(2)認真把握其題干要求。在閱讀中,題干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源,對于回答什么問題,如何回答都會有明確的要求。因此,首先要認真分析題干要求,把握其中題眼,這是正確回答問題的第一步,這就要求必須認真引導學生如何把握題干,如何找準對應點。
(3)放眼于前后聯(lián)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句與句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基于這一點認識,對于試題,就必須放眼于文章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善于從更廣泛的閱讀空間里把握有用信息,準確概括出答案,尤其是一些有指示代詞的試題,它的答案更是要離開本句,向前追溯。
(4)遵循其規(guī)定句式。在設置題干時有一個原則就是:在題干中列出事情的最終結局,要答的是造成這結局的原因;或者在題干中列出的是原因,要答的是如何根據(jù)文本推出事情的必然結局。其實,此類試題的解答就是在“因為”與“所以”之間的一個轉換。解答此類題時,一定要深入研究題干本身的內容,讀透題干所說的“因”與“果”的內部關系,由此決定解答的角度與內容。
(5)概括要簡明、準確、深刻。一般情況下,簡答題都有字數(shù)限制,因而首先要本著簡明的原則進行概括。其次還要準確、深刻,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二、 解題步驟
(1)讀文章,首先整體把握內容。在初步讀的過程中,概括每段段落大意,并感悟寫作目的。
(2)由試題原本的順序進行解答。解答只涉及文章部分文本的試題,可以使用下面的解答思路。①研究題干,掌握答題的方向;②找到文本的對位信息;③比照有關內容組織答案。解答涉及到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的題時,可以使用下面的解答思路。①研究題干,掌握答題的方向;②整體感知文本,體會文本主旨,作為答題的依據(jù)和出發(fā)點。③速讀全文,找到對位信息,比照題干組織答案。
(3)再讀課文,確定答案是否準確。
三、課上學生解題過程
(1)共同分析題目,注意題目的結構,找出關鍵詞,初步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為理解文章主旨奠定基礎。
(2)朗讀文章,以此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朗讀時要求學生注意節(jié)奏,富有感情。
(3)概括出段落大意,分清文章層次,進而理清文章思路,總結出全文主旨。
(4)按序答題。
(河北省遷西縣羅屯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