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被譽為“長詩之圣”“古今第一長詩”,它代表了漢代樂府民歌的最高成就。這首詩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故事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長焦母的戀子情節(jié),歌頌了劉蘭芝身上的女性意識,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被迫害者的無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愛情生活的強烈愿望。
關(guān)鍵詞:戀子情結(jié);婆媳矛盾;戰(zhàn)爭
初讀《孔雀東南飛》,對焦母摧殘兒子婚姻的行為總感到不能理解。作為一個母親,看到兒子兒媳恩恩愛愛,應(yīng)該高興才對啊,怎么反而要強迫他們離婚呢?對于這件事情,我曾經(jīng)很是痛恨焦母為代表的封建家長?,F(xiàn)在再來讀這首詩,對焦母的痛恨逐漸變成了同情。
從全詩來看有人說,焦母所之以逼迫仲卿“出妻”是因為蘭芝“無嗣”,我認(rèn)為此說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蘭芝因為不能生育而被休,這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社會,劉蘭芝不生育的事情早就傳開了,縣令與太守就不可能接蹤來求婚。所以,焦母逼休蘭芝,應(yīng)該不是因為她無嗣。
那么,焦母究竟為什么要逼休劉蘭芝呢?我認(rèn)為應(yīng)該與焦家的家庭背景和焦母的戀子情結(jié)有關(guān)。
在《孔雀東南飛》中只提焦母,而沒有提焦父,在以男性為主宰的封建社會里,這簡直是不可理解的。焦父哪里去了?我們只能作這樣的猜想:焦父去世較早,家道中落已久,焦母當(dāng)然也守寡已久。結(jié)合焦仲卿的年齡來推算,焦母是早寡。她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兒子身上,形成了心理學(xué)上的“戀子情結(jié)”。她對仲卿愛之越深,愛之越久,“戀子情結(jié)”就越難解開。她全身心地希望兒子長大后就把自己的愛反傾注于她。這就是“愛的報償”。但是,焦母的錯誤在于她為仲卿娶了個漂亮又能干的媳婦。小夫妻倆婚后感情篤厚,盡管仲卿對焦母仍很孝順,但他的愛情業(yè)已傾注在蘭芝身上,對母親的愛難免有所減弱。仲卿與蘭芝“兩情依依”,纏綿悱惻,難免引起寡婦的忌妒心理。焦母試圖把“愛”從兒媳手中奪回來,但談何容易。愛情的力量超過母愛的力量?!皭矍槭鞘澜缟献蠲赖?,愛情有著神圣與純潔,是兩個人彼此之間深厚的交流與真誠的信賴,愛心、關(guān)心以至于對方心里所想都一清二楚,愛到最深的時候,時時刻刻會想著對方,腦海中會回蕩著他的名字,愛情是兩個人彼此之間的事情,愛情永遠(yuǎn)是兩個人的事情,愛情很美好;也很苦澀,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兩個人也許會彼此分開,但要記住只要心在一起,愛情是永遠(yuǎn)不會分開的,真正的愛情是你中有他,他中有你。愛情是酸甜苦辣的完美象征?!睋碛辛送昝缾矍榈慕怪偾錈o意識中疏遠(yuǎn)了自己的母親,這就引起了焦母的極大嫉妒。但焦母不能也不忍心責(zé)備自己的兒子,但她可以遷怒于媳婦,何況媳婦“生小出野里”,并無后臺,所以焦母對蘭芝的嫉妒以至仇恨是肆無忌憚的?!拔嵋饩脩逊蕖?,這是焦母不打自招。當(dāng)然焦母要把蘭芝遣走時,仲卿前來求情,焦母便惱怒了:“何乃太區(qū)區(qū)!”多么嚴(yán)厲的呵斥啊!其實這不僅是對仲卿的呵斥,而且是對蘭芝的指責(zé)。她曾對仲卿說:“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她對蘭芝的“敵意”已發(fā)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了!她甚至對仲卿下令:“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魯迅先生也曾說過:“至于因為不得已而過著獨身生活者,則無論男女,精神上常不免發(fā)生變化,有著執(zhí)拗猜疑陰險的性質(zhì)者居多?!苯鼓妇褪瞧渲兄唬鼓冈缒陠史?,長期寡居,和兒子相依為命。突然家里多了一個女人,并且還奪走了自己深愛的兒子,所以,她一定會想方設(shè)法地趕走打破她寧靜生活的那個人,劉蘭芝的被休那就成為必然,就算蘭芝沒有一絲一毫的過錯,婆婆也會雞蛋里挑骨頭,找出一些理由休掉她。
當(dāng)然了,焦母的變態(tài)心理的形成除了上述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原因外,還有社會的原因,那就是罪惡的封建禮教制度。正如魯迅所指出的那樣“這也是勢所必至的事,為社會所逼迫”。漢朝是封建禮教形成的重要時代。前漢劉向的《烈女傳》,強調(diào)女子要“動作有節(jié)”。后漢班昭的《女誡》,提出一系列壓抑女子的規(guī)范與理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從四德”,為整個封建社會壓迫女子定下了基調(diào)。焦母是大官的妻室,而且有子,改嫁是根本不允許的。所以,她只能守寡,表面上固不能不裝作純潔,但內(nèi)心卻終于逃不掉本能能力的牽掣,不由自主地蠢動著缺憾之感。唯一能補償這種“缺憾之感”的,那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從而造成了“戀子情結(jié)”。
再說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這個矛盾曾經(jīng)釀成多少愛情悲劇啊。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不也是婆媳矛盾所形成的嗎?而婆媳矛盾的背后卻是封建禮教。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蘭芝被休的直接原因是寡婦焦母的“戀子情結(jié)”所產(chǎn)生的變態(tài)心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婆媳矛盾,而根本原因是封建禮教。如果我們能這樣理解,那么《孔雀東南飛》的反封建主題非但不會因之削弱,相反能得到更深一層的闡述。
在封建社會,婆婆可以任意壓迫媳婦,這也是封建禮教所允許的。更何況焦母和劉蘭芝之間并不是純粹的婆媳矛盾,而是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一場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雖然沒有硝煙,但足以傷至人的性命。焦母為了從蘭芝手中奪來本不屬于她一個人的兒子,她迫使蘭芝“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焦母“故嫌遲”。蘭芝盡管“事事循公姥”,進(jìn)止不敢自專,但焦母卻顛倒黑白,誣蔑蘭芝“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最后,終于把蘭芝“休”掉了。這個焦母蠻不講理。但她這樣做,是得到封建禮教支持的。如果沒有封建禮教,焦母的變態(tài)心理也難以形成,由變態(tài)心理而產(chǎn)生的逼迫媳婦的目的也難以達(dá)到。
其實,焦母本身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的下場也是可悲的,丟了媳婦,死了兒子。當(dāng)然這是罪有應(yīng)得,咎由自取,但是,我們與其恨焦母,還不如恨封建禮教。是封建禮教反對夫妻間建立真正的愛情,反對青年追求美滿婚姻,是封建禮教迫使美麗善良的劉蘭芝和忠厚正直的焦仲卿走上絕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