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寫于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小說于1940年12月在中國香港地區(qū)完稿,1942年1月蕭紅即與世長辭。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尋找著“愛”和“溫暖”的一生:孤獨的童年——失家之痛,身為女兒的性別,決定了蕭紅被封建父權(quán)放逐的命運,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坎坷的愛情——失愛之痛:從逃脫家庭包辦婚姻,初戀受騙,與蕭軍、端木蕻良的愛情糾葛及最終失敗,來自男權(quán)社會的冷漠與欺凌貫穿了蕭紅落寞而痛苦的一生?;馃岬目箲?zhàn)時代,民族的獨立成為社會和歷史的主流,而堅持女性意識的創(chuàng)作,注定得不到男尊女卑社會的認同?!逗籼m河傳》可以說是蕭紅在生命的盡頭,對故鄉(xiāng)與童年所作的深情的眷顧。蕭紅在“尾聲”里說:“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記,就記在這里了?!闭鐑簳r的“我”從儲藏室里發(fā)掘出各樣“寶貝”,讓“我”驚異,也讓大人感喟,如今在悲壯的斗爭年代,蕭紅也帶著“含淚的微笑”回憶著兒時寂寞小城。
《呼蘭河傳》通過兒時的回憶,描寫了北中國呼蘭河畔一座小城單調(diào)刻板的生活:賣豆芽菜的王寡婦死了獨子依然賣豆芽菜,居然瘋了;扎彩鋪的伙計們扎出了富麗的陰宅,也依然在人間辛苦地生老病死;小胡同里一籃麻花,可以惹出一家小孩的追打;一塊豆腐也能為人們的晚餐錦上添花……除此之外,還有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七月十五的放河燈,唱野臺子戲,充滿神秘情調(diào)的跳大神……矛盾先生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部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在引導(dǎo)學(xué)生學(xué)習(xí)《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時,我讓同學(xué)們從這部文學(xué)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形象來分析一下作者在小說中體現(xiàn)的女性意識。
一、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一個被異化的典型代表
當(dāng)全院子的人眾口一詞地說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團圓媳婦,團圓媳婦的婆婆就想把她規(guī)矩成一個大家眼中的正常人,規(guī)矩成像個團圓媳婦,就對小團圓媳婦施以毒打。在“跳大神”還沒開始之前,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更是堅信自己的媳婦一定是有病的,而且病得不輕,用破棉襖將小團圓媳婦蒙得連臉也露不出來。在讓小團圓媳婦洗澡時,她的婆婆請人把小團圓媳婦怕羞不敢脫的衣服撕掉了,但當(dāng)小團圓媳婦被熱水燙暈從熱水里解救出來,擺在炕上后,她的婆婆趕快拉了一張破棉襖給她蓋上還罵她赤身裸體不知羞……后來又聽說那團圓媳婦的大辮子,睡了一夜覺就掉下來了。她的婆婆說這團圓媳婦一定是妖怪……而且偏說不是用剪刀給她剪下來的, 就說,睡了一夜覺就自己掉下來了。小團圓媳婦的婆婆被男尊女卑的思想毒害、對自己被奴役被欺壓狀態(tài)認同,而且用自己的這種被扭曲思想來規(guī)范約束自己和其他女人。
二、去娘娘廟里燒香的人們和小團圓媳婦之死——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作者寫道“那些燒香的人,雖說是求子求孫,是先該向娘娘來燒香的,但人們都以為陰間也是一樣重男輕女……所以都是先到老爺廟上去……而后才上娘娘廟上去”。作者在指出男女地位不平等——陽間和陰間一樣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作者寫到在娘娘廟的泥像,塑起的女子都是溫順的,而且是被挨打的原因造成的。
而作者寫到小團圓媳婦的死:一個黑乎乎、笑呵呵的,走起路來風(fēng)快,一片碗碟也拿在眼前照一照,想坐起來在炕上玩彈玻璃球的女孩,一個茁壯的有著鮮活生命力的十二歲女孩因為孩童般的天真與爛漫,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yī)、云游真人、跳大神等用開水燙了三次(每一次都被旁邊的人從缸里攪起熱水來往她的頭上澆,而且按頭的按頭,澆水的澆水)的折磨、摧殘,終于死去,因為大辮子掉了,被認為是“妖怪”,而且又要被婆家“休”了,當(dāng)我問埋葬團圓媳婦的經(jīng)過時,有二伯說:“……人死還不如一只雞……一伸腿就算完事……”作者這樣借助于“老廚子和有二伯”的口輕描淡寫地說出來,不僅突出了呼蘭河人的愚昧和精神麻木,更加突出男尊女卑制度下女性生命的被蔑視、被踐踏。
三、“我”眼中的小團圓媳婦——作者認為的女性美的標(biāo)準(zhǔn)
《呼蘭河傳》中,小團圓媳婦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一個人物形象,作者沒有直接寫小團圓媳婦的長相和面貌特征,只是說小團圓媳婦黑乎乎、笑呵呵,眼睛骨碌骨碌的,長得高,走路風(fēng)快·……她說破碗碟好看,她說玻璃球也很好玩,這樣一個天真率直、個頭高大有力的女孩形象不需要過多的濃墨重彩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我”的眼中,小團圓媳婦不像大家都效仿的娘娘廟上的娘娘,溫柔典雅的,而是走路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天真快樂的,是率直的,而且她是沒有病的,是好好的,堅信小團圓媳婦不是妖怪,她的生命力是強大的,體現(xiàn)了作者認為的女性美標(biāo)準(zhǔn)。
俗話說得好:文以言志,文以樹人。教師在《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教學(xué)中,要使用啟發(fā)性的語言,帶領(lǐng)學(xué)生反復(fù)誦讀小說中人物描寫段落,讓學(xué)生通過作者對小說中人物悲慘命運的描述,充分體會到一代才女蕭紅對女性命運的關(guān)注和強烈的女性意識,理解作家在字里行間所要“言”的“志”:控訴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控訴傳統(tǒng)意義上對女性個性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