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宏觀上的把控,還是微觀上的設(shè)置,無論是包含的直接信息,還是隱蔽的間接信息,教材無一不蘊藏著豐富的學習資源等待我們?nèi)ネ诰?。作為教師,我們要能揣摩編者的設(shè)計意圖,正確把握其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有目的地組織教學,使我們的課堂增值,培育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關(guān)鍵詞:教材;思考;質(zhì)疑;英語;合格人才
記得剛上學時,老師告訴我們:字典是位不說話的老師。在這里,我把我們的教材比作不說話的老師,那是因為教材里浸透著編者們的良苦用心,顯示出他們卓群的智慧。我們需要用心研讀教材,才能理解編者呈現(xiàn)材料的順序, 才能感受所選素材的內(nèi)涵,才能震撼于他們對于引導開發(fā)學生的智慧的精心設(shè)計。
無論宏觀上的把控,還是微觀上的設(shè)置,無論是包含的直接信息,還是隱蔽的間接信息,教材無一不蘊藏著豐富的學習資源等待我們?nèi)ネ诰颉W鳛榻處?,我們要能揣摩編者的設(shè)計意圖,正確把握其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有目的地組織教學,使我們的課堂增值,培育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一、宏觀上把握讀懂滲透的學習方式
以9A Unit One為例,談?wù)劰P者是如何來理解每個課時的層次與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有序組織學生層層深入,理解和內(nèi)化知識的。
整個這一單元所處的模塊為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要與人相處,需要了解其性格特征。
第一課時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通過漫畫引入話題Star Signs,借此過渡到第二、三課時Reading中展示的每一個星座的人物性格特征的詞匯。另外,第二課時的練習中評價一個人物的性格,并不是簡單的一個個詞匯,而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這個評價的緣由,即由詞過渡到句的表達。第四課時Vocabulary給我們呈現(xiàn)Describing friends的詞匯,并分成positive和negative兩個類別。筆者認為編者的目的一是向我們傳達應(yīng)該“一分為二”地評價一個人,同時也是為Grammar課時做了鋪墊。因為句型enough與句型too…to轉(zhuǎn)換將涉及反義詞使用。第五、六課時Grammar中的兩個句型 ‘It is’+ adjective + ‘of’…+ ‘(not) to’– infinitive和 Verb ‘to be’ + adjective + ‘enough’ + ‘to’– infinitive,這兩個句型在前面Vocabulary及Reading基本句型的基礎(chǔ)上有了提升。把兩個簡單句,合并成了一個句子。如Vocabulary中Billy ha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ideas、He is imaginative兩個簡單句,我們可以運用Grammar給予的句型合并成Billy is imaginative enough to have all kinds of different ideas.這樣的表達,在語法層面上提升了一級。第七課時Integrated skills中,我覺得編者把前面的獨立的句子放入了對話中,類似于speak up,為過渡到Main task篇章打下伏筆。第八課時Study skills內(nèi)容是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比較第九課時Main task標題A formal recommendation,我們不難看出Study skills也是為Main task做了鋪墊。第十課時Checkout,表面上看是對本單元語法及詞匯知識的小結(jié),在內(nèi)容上看使前面整個單元設(shè)置的話題情境更為完整:被推薦者David,對Millie和Kitty表示感謝??傊麄€單元的內(nèi)容按照詞、句、句型、對話、篇章這樣一個語言習得進程設(shè)計。
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淺見,也許對編者的意圖還沒能夠把握到位,但希望可以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微觀上研究,讀懂蘊含的思維方法
思維方式是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橋梁。下面,列舉問題來闡述教學實踐中筆者如何利用教材中所蘊含的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的。
問題一:danger是可數(shù)名詞還是不可數(shù)名詞
不知各位給我的答案是什么?但容我冒昧地替大家回答:“這還用問,當然是不可數(shù)名詞?!焙茫埓蠹曳_8A課本到62頁,看最上面一行的文字“Millie is telling Amy about the dangers that giant pandas are facing.”這個發(fā)現(xiàn)啟發(fā)了我和我的學生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的概念?
問題二:Do you want to have some noodles? 還是Do you want to have any noodles?
您是如何理解這個表達呢?是用some還是any, 還是兩個表達都可以?這個答案也同樣需要分情況而定。我們同樣可以翻到書本9A第31頁,文中用的是Do you want to have some noodles?
類似的還有: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sth?還是How do you think about sth?對于第一個表達,大家沒有任何疑問,那第二種表達恰恰是對應(yīng)書本8B第100頁“We can also use?”“It is' + adjective+ to -infinitive to express how we think about something.”不知道你在意了嗎?
“難道書本上的表達就正確嗎?”肯定有人會用這個問題反駁我。 不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舉上面的例子,只是為了分享一個想法:做學問,應(yīng)該于無疑處有疑。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和學生們在解讀教材時,關(guān)注了前后教材間的練習,所以像前兩個問題的發(fā)現(xiàn)一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fā)進一步地思考、質(zhì)疑自己原有的知識是否全面、正確,又激發(fā)并培養(yǎng)了學生質(zhì)疑權(quán)威的意識。這里質(zhì)疑的對象,既包括自己原有的知識,也包括老師及教材等。由此,使學生獲得創(chuàng)新和突破,繼而更好地啟智生慧。
再看問題三:
——How ( )do you know about our school?
——I know it very well. I've visited it twice before.
A.well、B.long、C.soon、D.far.
這是八年級《暑假作業(yè) 每日一刻鐘》第37頁單項選擇的第三題。你選擇的是?說實話,我沒法選擇。細心的老師會發(fā)現(xiàn)這個練習對應(yīng)的是8B書本Unit One第八頁第一句話“How well do you know Sunshine Town,Mr.Chen?”所以暑假作業(yè)提供的參考答案是“A”。那什么讓我糾結(jié)呢?不妨讓我們一起找出前一版7A教材,翻到21頁和63頁。 我們可以找到這樣兩句話:“How well do you know your new friends?” 以及“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food”?另外,8A第75頁有“What do you know about birds?”現(xiàn)在該輪到您為難了吧?所以,如果我們用心解讀分析我們的教材,我們的學生就不會被奴化,他們一定會具有質(zhì)疑意識,從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那么,我的學生如何去創(chuàng)新的呢?
問題四:請大家思考一下:教材8A第45頁Grammar A部分我們可以做怎樣的修bafa4f2c4b66786836e5962bfe1c43feee5353319a00470b72f87702d470888d改,使之更加完善?
這是我在講課時,提出供我的學生思考的問題。要能回答出這個問題,首先學生要能質(zhì)疑這部分教材的不完美??墒俏乙膊荒茏屪约号囵B(yǎng)出只會一味抱怨的學生,于是,更希望學生們能對此提出建設(shè)性的想法,這就是創(chuàng)新!
有一個學生提出的想法是:文中說“We use‘or’ to join possibilities or options.”但課本上給我們舉的例子只體現(xiàn)出了options的用法,所以我們可以再增加一個例句來表達possibilities,這樣就更加清晰完善了。
你覺得怎樣?看到孩子這種狀態(tài),我很欣慰,我的目的達到了。如果我們能培養(yǎng)出這樣的孩子,那就不會有“錢學森之問”了;我們國家,也不再只是“中國制造”了!
問題五:請告訴我,這部分內(nèi)容,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什么?
這是筆者和大家最后分享的一個問題,也是在講授Grammar時,常問學生的一個問題。只是想讓學生們學會充分利用好每一個資源,尊重并思考其價值。下面以書本9A第73頁的練習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對這部分教材內(nèi)容做了怎樣的解讀與分析。
課本素材:My classmates like the story of Friendship (1)( ) (well) that of Spacemen on earth. They think the actors act (2)( )(well) those in Spacemen on Earth. However, among the four programmes, they watch Ken’s Story (3)( )(regularly). They think the actors in Ken’s Story act (4)( )(well).
They seldom watch Unusual Weekend. They think the actors act (5)( )(badly) and that the story is (6)( )(bad) of the four programmes. Very few people like this programme.
這個練習,是讓學生鞏固不規(guī)則副詞的等級。講課時,筆者總是要求學生們尊重編者們的勞動,盡量去體會編寫意圖并思考挖掘價值??崭?、2,表面上看,答案都是well的比較級,但深入觀察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比較對象一個是that,另一個是those;第3、4、5、6空格,雖都是最高級,不一樣的是比較范圍不一樣,有among the four programmes、of the four programmes,也有in Ken’s Story;第5、6空格告訴我們bad和badly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拼寫形式是一樣的。
通過解讀這段文字里所隱含的信息,學生們不僅掌握副詞等級的構(gòu)成、比較范圍的表達、比較狀語從句中代詞的運用,而且還能進一步學會懂得尊重、珍惜每一個人價值,“以德載道,以道御術(shù)”,讓教學不再只是浮于表面的做題得答案而已。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蓖ㄟ^教材的深度解讀和比較挖掘,幫助學生形成學科思維,拓展學科視野,有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學會質(zhì)疑,能讓學生敢于對和自己想法相左的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fā)求異精神;讓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揮學習潛能,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
學出版社,2002.
[2]何鋒,王守仁.牛津初中英語教材7A-9B[M].南京:譯林出
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