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然而我們沒有說英語的自然環(huán)境,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盎顒訂巍睂W模式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實行高效教學,提高學生英語交際才能。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活動單”導學模式;交際才能
活動單導學模式是英語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實行高效教學,提高學生英語交際才能。
一、定義與內(nèi)涵
根據(jù)加拿大學者卡納爾和斯溫提出的交際能力學說,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即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我們的課程理念也在教學改革中也有了以下八大變化:①以知識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本;②講解、傳授→啟發(fā)、發(fā)現(xiàn)、探究;③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④以課本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⑤以課堂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⑥封閉型→開放型;⑦師生互動模式:T-S T-Ss→T-S、T-Ss、S-S、Ss-Ss、S-Ss;⑧學生角色:被動聽講,死記硬背→主動參與;學習模式:自主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此可見,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我們運用了“活動單”導學模式,該模式從課前預習、課堂活動、課后鞏固等方面著手輔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它是任務型教學的具體實施。
二、調(diào)查與分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建構(gòu)知識框架、思維方式、學習情境,而不是知識的多少。 在運用“活動單”教學時,小組活動的效果不佳,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固定的座位不方便小組討論;②學生的語言水平不夠,因此很多學生覺得無話可說,或轉(zhuǎn)化使用母語;③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關(guān)系不協(xié)調(diào),小組合作僅成為優(yōu)等生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④課堂討論時常覺得時間不夠。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權(quán)威,優(yōu)等生的領(lǐng)導地位,導致小組成員之間不習慣于互相學習。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讓每個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鼓勵他們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長處,貢獻自己的智慧。同時,小組的組織形式不健全,分工不明確,才使得活動時勞逸不均,導致更大的差異;活動前準備不充分,表現(xiàn)在語言運用上,這需要在策略上進行指導。
三、調(diào)整與實施
我們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模式,絕非要求學生簡單化地獨自學習,而是要努力發(fā)揮學習者的首創(chuàng)精神,力爭通過個體知識外化來完善整體,進而實現(xiàn)自我反饋、自我評估、自我提高。
(1)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從教學的物理環(huán)境著手進行改進。①將班級優(yōu)等生按照各門學科優(yōu)勢,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將班級學困生按各門學科羅列下來,與優(yōu)等生形成“一幫一”自然小組,剩余學生再平均分配至各小組。②各小組課桌“face to face”布置,形成“馬蹄型”風格。③前后兩塊黑板平均分配給各小組:設(shè)計組名制表,記載一周得分及扣分情況,如課堂活動、班級衛(wèi)生、作業(yè)完成、競賽獲獎、好人好事等,剩余空間留給學生課堂展示。④合理并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設(shè)計“圖書角”“英語角”“本周之星”“我型我Show”“優(yōu)秀作品展”等等。⑤平均分配給各小組一塊小黑板,用來展示小組活動成果。
(2)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課堂教學中,多用IRFR和I-R1-F1-R2-F2話語結(jié)構(gòu),因為它們比IRF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課堂中,教師的引思、導思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設(shè)問鋪路搭橋,學生的思維層層拔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交際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具體地說,教師可以提出一些供學生自由回答的問題,多留給學生一些時間去考慮,要盡量地使學生多說、善說等等。我們的反饋不僅包括感嘆、稱贊或評論這些終止話語,還應有激發(fā)新的交際開始的反饋。②多問參考性問題。③給學生多一點等待時間。等待時間是指教師提出問題或給出任務后,在提示、改述或請別人回答前的等待。④給“未預料到的”課堂話語(Unplanned Classroom Languange)一定的空間。⑤合理運用評價、激勵體制,要形成一題多答、一題多評的風格。在課堂活動中,及時對學生的成果加以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
(3)教育學生轉(zhuǎn)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學習,課前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收集材料,為課堂活動做好準備。個人能力有限,合作交流是重要補充。小組活動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進行合理的小組分工,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組內(nèi)分工明確:組長、發(fā)言人、記錄員、紀律協(xié)調(diào)員等,且輪流擔當;②活動前,明確小組任務、組員分工。討論活動時所需語言,給予提示或幫助,活動時有專人提醒或記錄母語使用情況;③活動時,教師參與部分組,給予指導和幫助;④展示時,發(fā)言人應注意面朝大家進行展示,出現(xiàn)問題時,養(yǎng)成互相解決的習慣。⑤學生掌握活動規(guī)則后,方可開展組間競賽。
(4)重視交際策略。在交際過程中,由于學生有限的語言能力,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礙,這就需要機智地去應付、解決,這種因交際能力欠缺所導致的交際困難的技能被稱作交際策略能力。交際策略能力是指在交際時談論話題、維持話題、調(diào)整和轉(zhuǎn)換話題以及如何切入別人的話題和結(jié)束話題的能力。交際策略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拖延策略,即為達到流利和思考而使用的策略。如You know/As far as I know/Well/Of course/I say/I want to say that/I think (that)/And then。②自我修正策略。如Oh, sorry /I mean/What I mean is……③請求對方復述策略,如Pardon/I beg your pardon/Excuse me, please say that again/More slowly, please/I'm sorry I can't follow you……④處理話輪策略。⑤評論策略,如I agree with you./Me too./I don't think so./That's great!/Thanks a lot./Isn't that boring?/Not at all./Good idea/Right……
無論是洋思教學還是杜郎口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它們其中蘊含的都是“導學”的力量。如今我們把它的理念運用在“活動單”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融“合作與探究”于學習中,讓英語課堂綻放交際之花。
參考文獻:
[1]向靜,姚寶梁.語塊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交際策略能力發(fā)展[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12).
[2]尹剛,陳靜波.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大
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