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體制深入改革,應試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轉變。然而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出現(xiàn)了教育方式相對于教育體制嚴重滯后的現(xiàn)象。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更新觀念,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電化教學就是在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它依賴于信息科學的高速發(fā)展,以錄音機、錄像機、多媒體、衛(wèi)星電視等為教學手段,以其特有的教學效果,在素質教育中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常常是教師講得興趣盎然,學生卻聽得枯燥無味。而與此相反,學生家中寫字臺上的電腦、游戲機和電視中的卡通人物卻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語文教師對此不由得感嘆:同樣是故事,為什么學生們對課本卻置之不理呢?他們抱怨這些現(xiàn)代化的“武器”奪走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實不然,教師們也完全可以利用這種現(xiàn)代化“武器”把學生們重新吸引到語文課的教學中來。
我校利用電化教學進行語文課的教學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途徑就是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廣泛地采取電腦多媒體技術,根據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制作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以及卡通片為教學所用,激發(fā)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在寓教于樂中,原本抽象枯燥的語言文字變成了豐富多彩的動畫片,根據語文課制作的卡通人物以及卡通中的故事情節(jié)為學生們所吸引、所熟記。這樣,不僅可以完美、自然地達到教育教學的要求,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
我校在語文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習字、詞、句以及訓練朗讀能力這一特點,用電化教學設備配合教學,以吸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狐貍與烏鴉》一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書上抽象的文字可能難以使他們讀懂其中的寓意,而且也很難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在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的基礎上,在上課時利用微機視頻播放錄像帶導入課文,使聲、像、字都融為一體,讓學生仿佛進入到神奇的童話世界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引起他們的注意,遵循了低年級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電化教學手段的充分利用,使學生感知到課文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并做出他們自己的判斷,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語文課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們由被動變得主動,產生非常活躍的課堂氣氛。
隨著情景的發(fā)展,學生們時而隨著狐貍流下一串串口水而咽一下唾沫,時而因烏鴉上當而“哎哎”地惋惜。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教師以及電教手段有機地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學生走神、不注意聽講等現(xiàn)象也從課堂上消失了。隨著微機視頻輸出的八幅卡通片,學生們爭著復述課文的內容,而且在課文的基礎上,繪聲繪色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從而鍛煉了學生們的朗讀表達能力,加深了對字、詞、句和課文的理解。
而對于高年級的語文課,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習字、詞、句以及進行朗讀訓練,而且對文章段落、句子等都要求有較深的理解。另外,由于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只需要提供對他們學習有幫助的材料即可。因此,在高年級電化教學的應用上,我們主要是收集課文有關背景,應用錄像等設備,使學生以看為基礎,利用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全篇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電教設備進行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為全面分析課文留下形象的感知材料。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在精神上得到愉悅,每個學生對于每個問題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他們的思維十分活躍,這非常有利于調動群體的求知欲望。
那么,怎樣有效利用多媒體,最大限度地促進語文教學,從而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呢?
第一,教師必須掌握電教設備的使用方法,熟練地將電教設備應用到教學中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作為教師只有掌握電化教學方法,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充分地利用好課堂教學的四十分鐘時間,有理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第二,利用電化教學手段之前,教師必須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文章能與學生產生共鳴的結合點,并使之反映出教學目標。電化教學是一種手段,它反映教師授課的側重點。如果教師脫離教材,那么制作的電化教學資料就不可能反映課文的要求,使學生偏離課文,以至于適得其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制作出能吸引學生興趣的電化教學資料,不要忽視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們的興趣所在。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電化教學的優(yōu)勢。第三,在進行語文課教學時,要注意使用電化教學手段與正常的課本教學之間的比例。我們強調電化教學的重要性,但不能把課堂四十分鐘全部用在看片子、聽錄音上,那會導致學生脫離教材、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后果。教師應合理地確定電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比例,使學生在享受電化教學優(yōu)點的時間上恰到好處,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要讓學生了解課本,學習基礎知識,使電化教學促進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第四,教師在制作語文電化教學資料時,要按照課文科學、系統(tǒng)、靈活地制作資料。由于語文課文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所以教師在制作電化教學資料時要嚴格按課文順序構思,不能使電化教學資料成為間斷地、跳躍地或是順序顛倒的制作。要使整個電化教學構思合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教師在電化教學中,一定要有張有弛,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要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允許學生們在課本的基礎上作合理地發(fā)展。教師對學生應采取點而不撥、浮而不空、實而不死的啟發(fā)性、鼓勵性的語言,營造一個活潑向上的課堂氣氛。第六,教師在制作語文電化教學資料時,一定要做到風格多變,手段多樣。電化教學的目的,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們感到新鮮、生動、直觀。如果教師所制作的電化教學資料的方式都一樣,那么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感,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扼殺了。
正如許多學者所預測的那樣,將來不是“電腦教師”吃掉“人類教師”的問題,而是“人類教師”如何更好地設計和控制“電腦教師”的問題。電化教學可以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電教媒體手段,科學、準確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