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學習中,一談到作文,部分學生就抓耳撓腮,有的不知道怎樣組成文章,有的擔心寫不具體,還有感覺沒有東西可寫。如何引導學生走出“怕”寫作文的困境,讓學生能輕輕松松寫作文呢?
一、激發(fā)寫作興趣,產生寫作動力
興趣是學生積極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他就會把這種興趣化作一種動力,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去探索。因此,我將寫作指導貫穿在學生喜愛的各種活動中。例如,為了讓學生寫好一次足球比賽的過程,我就精心地組織了一次有興趣的足球比賽。讓學生親自體驗比賽,細心觀察比賽,從而把帶球、射門的動作,進球的神態(tài)、表情等捕捉下來,把自己的切身體會記下來,然后引導他們進行加工整理,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大膽地寫出來,這時學生會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他們的寫作熱情便會激發(fā)出來,一篇不錯的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
“到處皆詩境,隨處有物華”。但是,現在由于學生在校內學習負擔太重,在校外又多迷戀于電腦、電視和手機,所以學生對生活很少關注,也就發(fā)現不了生活中一個個精彩的片段,許多有用的習作材料都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悄然溜走。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多彩多姿的生活。比如,春天到了,引導學生留心田野的一草一木,感受春天的美麗;夏天到了,帶領學生投入大自然,感受夏天的生機勃勃;秋天到了,組織學生觀看農民豐收的情景,讓他們也去感受付出后的喜悅;冬天到了,讓學生觀察動物冬眠的情形,感受白雪皚皚的世界。只有這樣長期的積累,學生才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三、增加閱讀,拓寬知識面
正如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要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單靠從課文中獲得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增加課外閱讀量,只有學生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就會“如有神助”。所以,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增加語言功底,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為此,我?guī)椭鷮W生成立了讀書俱樂部,一方面讓學生將自己所擁有的課外讀物都捐獻出來,成為班內所有同學的公共讀物,另一方面,將學生自己寫的優(yōu)秀文章或裝訂成冊,讓學生互相傳閱,或貼在班級的墻上,讓學生隨時隨地瀏覽,通過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不再感到寫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就不能把作文只當做一堂課來教。要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人和事,時時注意,處處留心,還要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只能這樣,學生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才能使學生的作文變得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