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有關胡夫金字塔的建造
時至今日,對于金字塔的建造仍有諸多謎團,建造方法便是其中之一。先人怎么把平均2.5噸的巨石不斷推進到140多米的高度,并壘砌起精確到52度的坡度?坡度與每個石塊的體量是什么關系,才能使這座大金字塔巍然屹立數(shù)千年不倒?
在古典審美中,只有應和了自然的法則,才是人們審美的高度。關于52度這個坡度,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從高處使細沙自然流下,堆積起來的微型沙堆斜坡正好是52度。這與大金字塔的設計建造及其所包含的審美法則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究竟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大威嚴,而藝術風格又如此簡潔的工程?可惜的是,古埃及人并未留下任何關于建造方法的記錄。
關于吉薩高原上的金字塔群的建成,確實有不少令人困惑的謎,古埃及人留下的這筆文化遺產(chǎn)所包含的美學意義,值得后人進一步探討。
現(xiàn)代對胡夫金字塔群的研究成果認為,它對應著天空中獵戶星座腰帶上的三顆星星,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發(fā)現(xiàn),因為還有另一個奇妙的例子是墨西哥首都西北50公里的古城遺址特奧蒂瓦坎。城中的昆茲奧考特金字塔、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的建筑方位,完全相同于埃及吉薩的三大金字塔。也就是說,古代印第安人也是依照獵戶星座腰帶上三顆明亮的星的排列,建造了特奧蒂瓦坎的主體建筑。
綴滿繁星的天空帶著迷幻色彩,因為星光強弱的不同,夜空更像一個有著許多層的半球,它帶給遠古先民什么樣的思考與想象,我們無法弄清楚,但是它所具有的啟示作用,會令先人們用巨大的熱情和才情傾注到創(chuàng)造中。其中蘊含的藝術思維,總令后人有“人神交匯”的感嘆。
古代人使用了令現(xiàn)代人也瞠目的高超的專業(yè)知識,花費了浩大的資金建筑起的宏偉建筑群,其中必定含有某種神秘的宗教象征意義。昆茲奧考特金字塔祭祀的神靈就是印第安人的主神,所以特奧蒂瓦坎的金字塔的實際功能是神廟。那么埃及三大金字塔的功能是神廟還是陵墓建筑?是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還是營造幽冥陰間的龐大建筑?這在審美方面就存在著巨大差異了。
關于巨石壘砌的金字塔,從藝術思維的角度看,它的建造極致都是與自然法則相適應的。從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層面看,關于它向哪個審美方向延展,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形式感的極度冷靜被一堆億萬噸的石塊塑造,這二者之間需要史前先民什么樣的心理意識?
是否可以這樣推斷,建造如此龐大規(guī)模的世間奇跡,人們應該還抱有一個巨大的奢望,那就是使這堆石頭具有娛神的作用,以此來彰顯他們的誠摯之心。
太陽門設計中的黃金比率
如果說南美洲高原上太陽門浮雕的宗教含義晦澀難解的話,從藝術設計的角度來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修造者的意圖,在太陽門門楣居中的位置上,雕刻著太陽神的形象(也有說是雨神),這足以顯示它的重要位置,如果用黃金比率1:1.618框住太陽門的話(白線示意),其中一條矩形的邊正好從太陽神的足下通過。如果我們的視點正對著太陽門,在這個黃金比率中,門洞的右側(cè)墻面也正套著另一個黃金比率(黑線示意),只是太陽門的左側(cè)墻面因為殘破,情況不明,與黃金比率略有出入(黑線示意)。再看太陽門的門框以內(nèi),黃金比率的一個邊所處的位置也十分有趣,按照科學考察數(shù)據(jù),測量出的南美洲印第安人的普遍身高為160~170厘米之間,人的視點正好在門框內(nèi)黃金比率的上沿區(qū)域,如果根據(jù)古代印第安人普遍身高在165厘米上下這個數(shù)據(jù)來看,從視覺的角度來說,會使人通過門洞時,其寬度給人以較為舒適的感覺。
再說太陽門上的太陽神,它處的地方對于整座門構成的黃金比率的寬度來說,取中間的位置。再把門框內(nèi)的黃金比率向上移,框住太陽神時,黃金比率的下沿正好靠近門框的上沿,因此,就有了太陽神是處在另一個境界中的臆想。人的視覺范圍在門框給出的黃金比率和太陽神所處的黃金比率之間,不論是向上看,還是平視或向下看,其視覺高度也處在一個相當適合的角度,對于人的崇拜心理,就會施加更有力的影響,應該說宗教感情在這樣的方式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
更為巧妙的是門楣與石質(zhì)墻面之間鑿刻出的區(qū)隔橫線,被十分突出地強調(diào)出來,用以打破黃金比率在多處使用而形成的概念僵化的效果。同時,門楣上的雕刻風格也采用了與平整墻面相協(xié)調(diào)的平面浮雕手法,就是浮雕的造形基本不采用帶弧度的體積,形象的設計也多傾向概括為幾何式的造型方式。
是什么樣的美學理論鑄造了尚處在石器時代的古印第安人?大概是直覺,可以說直覺是一切美學的基礎。古人把對神的虔誠和對自然的崇敬直接融進審美意識中,當時未必真正了解黃金比率。
這里要著重提到的是,黃金比率的數(shù)學計算,是后人對視覺效果的普遍感受,由史前先民對它的認知,足見當時文化所達到的高度。
太陽門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