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qū)⒆拥某砷L至關重要。在游戲中,孩子既體會到了快樂,又對身體協(xié)調(diào),腦部發(fā)育很有益。特別是寒假、春節(jié)期間,好多孩子難得聚在一起盡情玩耍。這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遠離有危險的游戲,以免對孩子造成心理或身體上的傷害。在美國,每年因玩耍而意外受傷害的兒童達20萬之多,其中40%傷勢嚴重,需要急診住院治療。10歲以下的孩子,50%都受過不同程度的傷害。
玩泡泡水導致肺炎
2歲半男孩小西,前兩天突然咳嗽還嘔吐,爸爸媽媽趕緊帶他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聽診可聞及雙肺部滿布細濕啰音,懷疑小西患了肺炎。后來胸片果然證實了醫(yī)生的判斷:雙肺紋理增粗,雙肺中、下部可見斑片狀影。
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患肺炎了呢?分析小西患肺炎的原因的時候,家長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說兩天前帶小西在公園玩吹泡泡,有一次不小心把泡泡水吸入了鼻腔,當時就引起了劇烈的咳嗽,這兩天來一直沒好才帶他來醫(yī)院看病的。聽完后醫(yī)生告訴他們,小西很可能是因為泡泡水吸入呼吸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家長聽后后悔不已,說以后再也不讓小西玩吹泡泡了。
泡泡水是所有小朋友都非常喜歡玩的玩具,輕輕一吹,便能夠吹出大量色彩斑斕的泡泡,在太陽的折射下更加的漂亮。很多商家為了迎合小朋友的心理,還做出了各種各樣性能不同的泡泡機、泡泡棒、泡泡槍等,這類玩具在公園等一些游樂場所賣的特別的好,有的甚至還脫銷。
一些不良商家為了利益大肆宣傳他們的泡泡水是無毒配方,無色無味,對呼吸道、皮膚無任何不良刺激。事實真如他們所鼓吹的那樣嗎?
我們先來看看泡泡水的成分。據(jù)調(diào)查表明,泡泡水大部分都是由洗滌劑、肥皂、洗衣粉、沐浴露、洗手液等相互搭配混合配成的,洗滌劑主要由烷基苯磺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醚硫酸鈉、二甲苯磺酸鈉等制成,對人體有著較強的毒性;洗衣粉和肥皂中所含的氫氧化鈉含量較高,有著較強的腐蝕性,特別對小孩的皮膚和呼吸道損害比較大,如果不小心接觸多了,很容易造成局部的灼傷:沐浴露中絕大多數(shù)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鹽,這是一種增塑劑,有一定的毒性,嬰幼兒如果過多接觸這類化學物質(zhì),不但對肝腎功能有一定的損害,更嚴重的是還可能會引起生殖系統(tǒng)方面的問題。
泡泡水的組成成分中,基本上都會對人體特別是嬰幼兒的皮膚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對于偏向過敏體質(zhì)的小孩,如果接觸過多或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過敏反應,體質(zhì)越差的小孩,造成的后果會越嚴重。所以說,像那些本身免疫力低下、過敏性鼻炎、皮炎、濕疹、過敏性咳嗽、哮喘、好發(fā)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的嬰幼兒更加要注意,最好不要玩泡泡水,以免誘發(fā)上述疾病,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家長們?yōu)榱俗约盒『⒌慕】?,應該多帶他們做一些有益的體育鍛煉或益智類的活動,培養(yǎng)小孩的廣泛興趣,增強小孩的體質(zhì),從而增強小孩抵抗疾病的能力。
蹦床蹦出了關節(jié)脫臼
5歲的小女孩妙妙,脖子上裹著一個頸套,被重重的牽引錘固定在醫(yī)院骨科病床上一動也不能動。據(jù)妙妙的奶奶回憶,有天她帶著妙妙去兒童樂園玩耍,在玩蹦蹦床時,不小心摔倒了,當時妙妙正玩得高興,也就沒太在意是不是摔傷了哪里。第二天妙妙起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脖子動不了,疼得直流眼淚。這時家人趕緊將妙妙帶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說是脖子的關節(jié)脫臼了。
根據(jù)X光片來分析,妙妙主要是因外力導致第1、第2頸椎受傷移位,目前采用牽引復位,住院治療一周左1rh8ZGajckYAnAeF0kCkO3uyLIQmb40VCy/7ZDR/Bvk=右后,出院還需用頸托保護頸椎3個月再復查。頸椎半脫位是小兒矯形外科的常見病,發(fā)病年齡多在3~7歲之間。人體頸部有7個椎體,第一頸椎稱寰椎,第二頸椎稱樞椎,在臨床上以寰樞椎脫位最為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酸脹,頭頸伸屈和旋轉(zhuǎn)功能受限,頸部肌肉痙攣,頭頸呈前傾、自身感覺僵硬,損傷節(jié)段的棘突和棘突間隙腫脹并具有壓痛,椎前側(cè)也可有觸痛。嚴重的脫位會引起嘔吐,甚至壓迫神經(jīng)脊髓,導致大小便失禁及下肢活動障礙。
玩蹦床的小孩子,最容易摔傷各個部位的關節(jié),像手肘、手掌、手指、還有腳踝這些部位都是極容易受傷的。醫(yī)院都曾接到過因為蹦床而受傷的孩子。孩子的頸椎較為脆弱,頸部肌肉又比較薄弱,因此他們頸椎穩(wěn)定性就比大人差得多,當遭受突然性壓力極易脫位,嚴重時還有癱瘓的危險。因此家長在陪孩子玩“蹦床”時一定要小心謹慎,最好是做一些防護措施。
同時他也提醒廣大家長,小兒寰樞關節(jié)脫位后,頭部哪怕是受到輕微外傷如旋轉(zhuǎn)、打噴嚏、乘車時突然剎車等都可使脫位加重,甚至可因椎動脈受牽拉或延髓受壓造成窒息而死亡。一旦確診,家長要精心照料和護理,禁止一切劇烈活動。輕者可用砂袋擠壓頭部,臥床休息1~2周,重者可用頭部吊帶牽引復位。
還有哪些游戲有危險捉迷藏
捉迷藏是小孩子最喜歡玩的游戲之一。但是,在游戲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安全隱患。比如,有些孩子對危險缺乏經(jīng)驗,在室內(nèi)玩捉迷藏時,喜歡爬到窗臺上藏在窗簾后面,常因不小心而墜樓;或者躲藏在箱子或櫥柜里被反鎖而造成窒息等事故。
同樣,在戶外玩捉迷藏,也要注意安全,比如馬路上來往的車輛。
防范措施:游戲過程中,小年齡的孩子還不善于識別危險情境和不安全的行為,因此家長要注意結(jié)合平時的生活,因地適宜地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和指導。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地方不能躲之外,還要告訴孩子在游戲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安全小常識,比如告訴孩子如果躲在大櫥里別把櫥門關得太緊。
追逐游戲
老鷹抓小雞、警察抓小偷、老狼老狼幾點鐘,這些游戲為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宣泄情緒和消耗體力的途徑。
在追逐游戲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意外傷害是皮膚擦傷、關節(jié)扭傷、骨折、脫臼等。
防范措施:游戲開始前幫助孩子選擇寬闊平整的游戲場地,并向孩子說明游戲規(guī)則,在游戲過程中對孩子加強監(jiān)護,適當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及時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
玩沙游戲
細軟的沙子里經(jīng)常會埋有一些釘子、碎片、樹枝等不起眼的異物,在玩耍中孩子的皮膚就很容易被劃傷。另外,飛揚的沙子飛進孩子的眼睛里,對眼睛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防范措施:在孩子玩沙前,家長要注意檢查沙坑里是否藏有異物。提醒孩子在玩沙時不要用手揉眼睛,也不要拋沙子。如果沙子不小心飛進了眼睛,別用手去揉,應該及時告訴大人。如果孩子的皮膚被劃破,應該立即回家?guī)秃⒆忧逑?、消毒傷口;如果是被生銹的釘子扎破,必須及時去醫(yī)院打破傷風針。
家長自己要避免的親子游戲
小寶寶都非??蓯?,年輕的父母們也很喜歡逗他們玩,這樣可以保持寶寶愉悅的心情,增進親子間的交流。但寶寶畢竟很嬌弱,可能經(jīng)不起父母的一些逗弄。父母要避免一些危險的逗弄游戲,以免傷害到寶寶。
騎大馬
兒童騎在家長的脖子上到處轉(zhuǎn)悠。
危害:這就有可能從脖子上摔下來,造成嚴重后果。
轉(zhuǎn)圈圈
大人雙手抓住寶寶的兩只手腕,飛快地轉(zhuǎn)圈。轉(zhuǎn)得寶寶頭暈眼花,甚至放在地上都站立不穩(wěn)。
危害:這種玩法最容易拉傷寶寶的關節(jié),造成肘關節(jié)及肩關節(jié)脫位或半脫位。
捏鼻子
個別寶寶鼻子長得扁些,大人就想逗寶寶笑,常用手捏寶寶鼻子。
危害:這么做不利于寶寶健康,因為寶寶的鼻腔黏膜嬌嫩,血管豐富,外力作用會引起損傷或出血,甚至并發(fā)感染。寶寶的耳咽管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亂捏鼻子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fā)中耳炎。如果成人手上粘有感冒病毒,這樣捏鼻子最容易使寶寶染上病毒性感冒。
坐飛機
坐飛機是指大人一手抓住寶寶的脖頸,一手抓住寶寶的腳腕,用力往上一拋,飛快地轉(zhuǎn)圈圈。也有人用手托住寶寶的屁股,向上高拋。寶寶往往因為新鮮、刺激,被這樣的游戲逗得哈哈大笑。
危害:這種都寶寶方式不僅容易使寶寶跌傷,而且還可能造成“搖晃綜合征”,導致腦癱。因為寶寶的腦組織及腦血管比成人脆弱嬌嫩,把寶寶向上拋或自由落下,兩者均可產(chǎn)生速度差,它類似飛機起降或坐過山車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加速度會使寶寶的顱骨與脆弱的腦組織相互發(fā)生碰撞,導致腦震蕩,腦挫裂傷,重者則會發(fā)生生命危險。
拔蘿卜
大人雙手托住寶寶的下巴往上提,逗得寶寶哈哈大笑,這就是所謂“拔蘿卜”。
危害:這種玩法最容易扭傷寶寶的脖頸,損傷脊椎骨。輕者疼痛不止,重者會導致癱瘓。
觸摸生殖器
爸爸喜歡逗寶寶找自己的“小雞雞”,或者用手捏摸寶寶的“小雞雞”。這種逗樂方式不但不雅觀,還對寶寶的健康有不良影響。
危害:寶寶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較嬌嫩,容易損傷,而且這種逗樂還會助長寶寶成人以后出現(xiàn)手淫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