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商品價值的研究對象出發(fā),簡要論述價值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亞當·斯密從分工與交換、生產、市場三種研究對象出發(fā),得出了真實價值、自然價格、市場價格三種不同的價值含義,是各種不同價值理論的起源。勞動價值論、需求一效用價值論、生產費用價值論、數(shù)理經(jīng)濟學、綜合價值論等,都是從這些不同的研究對象中發(fā)展起來的。只有馬克思選擇了商品作為研究的對象,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但是馬克思并沒有把它堅持到底,商品二因素的不當確定使他抽去(而不是抽象)了商品物質因素的作用,從而脫離了商品本身的屬性。正確確定商品的二因素:物質因素與勞動因素,是發(fā)展與完善勞動價值論的突破口,也是把勞動價值論與效用一需求價值論統(tǒng)一起來的結合點。勞動價值論由此被肯定,但它不是商品價值的唯一因素;需求一效用價值論也被吸收進來,它反映了商品物質因素對商品價值的作用。二者的結合形成了以勞動價值為主體的綜合價值理論、價值公式:V=DLK。既可以說明各種價值理論中的科學成分,也可以與生產過程統(tǒng)一起來、把價值與價格統(tǒng)一起來,為政治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剩余價值的科學分配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研究對象;商品價值;勞動力;勞動效率;需求度;以勞動價值為主體的綜合價值理論
中圖分類號:F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3-022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