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者,老上子下是為孝。繁衍更迭是天地運行之根本,老與子的關系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而孝道,便是老與子的相處之道。
講起孝道,筆者先要悔過再三,自幼父母對我疼愛有加,身為女兒的我也是乖巧聽話,長大后離開了家,獨身生活在外地,享受不盡的自由和孤獨,還有看不完的這世界上的奇奇怪怪。漸漸開始排斥回到父母身邊,曾很厭煩父母的關心嘮叨,曾逃避父母每天都會打過來的電話,甚至有段時間在父母身邊會感到度日如年。
剛好處在這個尷尬的年齡,十幾歲或者是二十幾歲,當我們開始具備自我意識,開始獨立思考的時候,我們很愿意為父母付出些什么,可是又很多時候無能為力。當我們想對父母表達感恩于關懷,很多時候又不知如何說出口,當我們想與父母親近交流,很多時候又不懂得父母的話該如何對答才好,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年代與成長經(jīng)歷的巨大差異,導致父母和我們在觀念上有著太多的不同。于是父母親精神上被忽略在了一邊,年輕人瀟灑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還會不時的安慰自己,父母親很健康,父母親很幸福,自己就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兒女們是否玩樂的忘記了父母,父母都會時刻牽掛著子女。很多叔叔阿姨會自豪的跟朋友說自己的女兒在國外生活的很好,喜歡上了喝咖啡,喜歡上了旅行,還談了某某省的華裔男朋友。當他們把自己沒有看到過的子女們的生活描繪的眉飛色舞之后,對于自己的生活,往往會簡單概括幾句,草草了事。經(jīng)歷了文革、上山下鄉(xiāng)、改革開放、下崗再就業(yè)的這一代人,是大多數(shù)年輕人的父母,社會的變革與動蕩讓他們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所以他們學會了自強,養(yǎng)成了擔當。為了生活,他們的精神時刻緊張,為了子女,他們可以無怨無悔的承擔到孫子輩。偉大的一代人,社會的砥柱,無私的付出,默默的承受,堅強的意志,廣闊的胸懷。當他們要逐漸退出社會一線活動的舞臺,當他們年老體邁步伐開始沉重,他們唯一可以依賴的,是自己的親人,他們的兒女,是我們!
很多時候想為父母做些簡單的家務事,卻又覺得插不上手而貪戀在電腦旁,很多時候心里覺得愧疚,卻依然帶給他們落寞,很多時候自己心里想的很多事,卻總是做不到,這是為什么呢?
二十一歲大學畢業(yè)那年,也是我剛開始變得任性而想逃離父母的時候,曾驚訝于自己叛逆的改變,曾在內(nèi)心對于自己是否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進行深思,曾想若是父母親生病了,需要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換取才可以康復,那么我愿意付出嗎?付出什么?因為身外之物是不用思考的,父母必然重要過任何身外之物。我想了想,只愿意付出一只手,去換取父母的康復。當時大約是想著少了一只腳會影響走路,影響正常生活,而手少了一只還有另一只。幼稚的心,幼稚的思考,但是至少證明叛逆的行為后面是一顆愿意回報父母的心。
孝有道,行孝亦有道。只有孝心,卻不懂得如何行孝,在孝道的路上只會越走越偏。很多時候當我們迷途欲返,卻總沒有能力達到,想要的目的地。
有一種人們常見的行孝方式是去掙很多錢孝敬父母,一位1972年出生的河南籍大哥,說高中畢業(yè)的他獨身來到北京,來的時候曾給自己定下目標,“攢夠了10萬塊,就回河南老家,”后來十萬塊到手了,二十萬三十萬也到手了,他的目標變成了“掙到一百萬的時候回家,”于是工作越來越忙了,他睜到了一百萬,他忙得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時間都要沒有了。他想,“那我就掙到了一千萬,無論如何抽出一個月的時間帶父母親出去旅游,到處走走?!睔q月如梭,十多年過去了,他的身價以億來計的時候,父母已經(jīng)年邁的不夠到處游玩的體力了,而他還在忙碌的工作,拼命的賺錢,還沒有實踐自己帶著父母出去旅游的想法。與他交流的時候,他告訴我,甚至在那段只顧著賺錢的時間里,他沒日沒夜的陪著達官貴人溫泉旅游,桑拿保齡,迎來送往,周到萬分。他曾經(jīng)驕傲于自己為了事業(yè)五年沒有回過河南老家的敬業(yè)與專注。他也能驕傲于自己有能力春節(jié)一次性匯三萬塊人民幣給父母親,而在老家的兄弟,只能帶些寒酸的禮品回家過年。雖然他是那樣的驕傲,但他卻并未感到真正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他生活在北京的岳母去世了,他發(fā)現(xiàn)即便守護在身邊的外母,他也沒有真正用心的好好孝敬過?!白佑⒍H不在”的痛,喚醒了他。他明白了,父母是給自己生命的那兩個人,父母用無私的愛把自己養(yǎng)大,父親母親才是真正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而他的父親母親竟然在不知不覺的歲月里,已經(jīng)變得那么老了。他開始羞愧于自己為了拿到項目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一些負責人和負責人的家人,卻把父母親仍在一旁。他開始羞愧于自己為了朋友花掉三十萬二十萬覺得是小意思,而對于父母區(qū)區(qū)三萬塊他就自以為很了不起了。他開始每天打電話問候父母親,他開始有了耐心聽父母親對他的噓寒問暖,他開始放下工作回老家探親,陪父母親做一些在之前他看認為陳舊而無意義的事情。他再也不覺得不耐煩了,再也不感到父母老套陳舊了,他發(fā)現(xiàn)順著父母的意思原來并不難,和父母交流也并不是那么的費力,而父母親想要的,其實很簡單,僅僅只是陪伴,只是互相安好,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云:“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毙⒆謱懙木褪抢先伺c子女的關系?!对娊?jīng)》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行孝是天大的事,報答父母的恩情,是每個人自懂事開智之后,必須要做的事情。而行孝之道,也是每個尋找真正幸福的人,必經(jīng)的一條路?!缎⒔?jīng)》有云“小孝養(yǎng)父母之身,中孝養(yǎng)父母之心,大孝養(yǎng)父母之志,至孝養(yǎng)父母之慧”。
替父母親做做家務活,為父母親捶背洗腳,端茶倒水,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用自己勞動賺取回來的物品供應給父母吃穿用住,也是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去做的,這事小孝孝身,任何一個人只要愿意做,都可以為之努力的。
用心觀察父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做父母親喜歡吃的飯菜,說父母親喜歡聽的話,做讓父母親高興的事情,盡自己的能力為父母親分憂解愁,這是中孝孝心,需要花費精力和心思才能做到的。
為父母帶來生機和希望,為父母帶來快來和幸福,為父母分憂和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疑惑,為父母提供無盡的動力源泉,這事大孝孝志,這看似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和智慧才可以做得到,但也可能只要你的出生,就能夠為父母帶來這些。
當父母為世事而惆悵,用豁達的想法去開導,用平靜的心去感化,真正智慧的人會得到真正的幸福,一種不用向外尋找,便會由內(nèi)心洋溢而出的安寧。孝父母之慧,天下至孝也。
小孝養(yǎng)父母之身,中孝養(yǎng)父母之心,大孝養(yǎng)父母之志,至孝養(yǎng)父母之慧。這是祖先沿襲下來行孝的標準,也是在切實的教導我們該如何去做。請不要以為盡孝道只是付出,任何付出都必然會有收獲。就如落葉歸根,葉子飄落,把養(yǎng)分回報大地,得到的是來年春天,一片肥沃的土地再次孕育出綠綠的生機。
孝道是每個人都應該走的路。會有人迷失,還會有人步履蹣跚,還會有人南轅北轍。如果您已經(jīng)在路上,請指引一下身邊迷路的人,幫扶一下蹣跚的人,“百善孝為先”,真誠的孝道必然可以產(chǎn)生人間的大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會的和諧,環(huán)境的美好,人們的幸福,還有我黨我國為之奮斗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要去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