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那是一個周六,一邊倒計時過春節(jié),一邊忙碌于親朋好友迎來送往的我,在結束了一個晚宴,又陪大家去了ktv,提前抽身離開之后,已經晚上9點多鐘,從大廈那豪華的大廳走出來,松了口氣,頓時覺得外面格外清冷。雖然在一天里緊張的走了很多的路,很累,但當時更想在那冷冷的大道邊沒方向的隨便走走。
其實也只是走過了一個路口,遠遠的就看到市政的井蓋被拉開擺在一旁,有一個貌似男人的身形,雙腿跪在井邊,上半身探在井下,雙腳會隨著使勁而表現出有頻率的顫抖。警覺的我第一閃念,這人會不會是一個偷盜公共財產的小偷,因為他沒有穿市政施工統(tǒng)一的制服,而且一般常見的這類施工,為了防止意外發(fā)生,至少是井上井下各一人的,他只有一個人,從背影看,既緊張又賣力。而且在深夜的這個點鐘,不由得讓人懷疑。但是再轉念,又覺得不太可能,因為此地段還算繁華,過往都有車輛,最關鍵是正對著這個井蓋的一個單位宿舍的大門口,就有保安站在那里,眼睜睜看著。那么這位先生到底在做什么?
“先生,您好!需要幫助嗎?”,我走了過去,彎身去問他。
他可能在井下做事情太投入了,根本沒有察覺到我的到來,聽到我的問話,等了一陣子,才從井下抽出身來。跟我說了一句話,是方言,我沒聽清,或者是沒聽懂,他又繼續(xù)埋身井下了。
我奇怪的站在旁邊,心里繼續(xù)判斷,若是對方如此鎮(zhèn)定,想來必定不可能是盜賊,開始還那樣的懷疑,真是錯怪了。耐心的站在一邊,又過了一會兒,這位大哥總算又起身從井里出來。借著燈光,看清了他的摸樣,四十多歲的樣子,典型南方人瘦而有力的體態(tài),他長舒了一口氣,還是跪在井邊的姿態(tài),貌似看了我,又似乎沒看我,直接整理他手上的鐵絲。這時我才看清,原來他手上拉了很長的鐵路和螺旋的彈簧絲。原來他在通下水,我總算明白了。
“先生,這么晚了,您能看得清楚嗎?您有手電筒嗎?我?guī)湍蛑c?!彪m然我還不明白為什么在冬天的深夜他一個人通下水道,但我很想幫助他。
“不用不用,我可以看得見?!彼偹阏f話了,緊張的對我擺手。
“您這里哪里有手電筒嗎?”我等了等,見他沒有回答,繼續(xù)著又把手上的鐵絲拉出來?!耙挥梦沂謾C上的手電筒吧?也可以看得清的?!蔽矣掷^續(xù)跟他說,同時打開手機的電筒,照著井下,這時我才看清楚,原來井下有一個出水口,一點點的在往外流著黑黑的水。
“沒事的,我可以看得清,這么冷,您先回去吧?!边@位先生客氣的對我說。是啊,這么冷,冬天里刺骨的風,他卻是光著手,扯著鐵絲來通這個下水道。“以前這家店是做美發(fā)的,下水道里可能有很多頭發(fā),所以怎么都通不過去?!彼贿呎f著一邊俯身到井下,我繼續(xù)幫他打著燈,看他使了很大的力氣來回拖著鐵絲,而水流真是看不出有多大的變化。
我頓時替他無助,問“怎么不請專業(yè)的人來弄???這樣似乎沒有多大效果?”我嘗試性的問他。沒想到聽了這個問題,他似乎來了精神,“請維修工人來,每次要一百多塊錢,只要流水就算合格了,我是做餐飲的,下水量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找誰都沒用,只能自己來。”聽到這里,我發(fā)現除了鼓勵,我沒有什么別的可以幫助的地方。
“原來這樣呀,那您辛苦了,這需要每天都通嗎?”我繼續(xù)問他。
“不是每天,店里沒客人的時候,我就過來弄,有時間就通通,早晚能好的。”他樂觀的跟我說。
記得當時,我不禁被店老板的堅持感動,但同時發(fā)現,這是店老板的希望,更是店老板的無奈,因為除了這樣,在店老板的角度是別無他法的。
又和他聊了會兒天,才知道原來他是山西人,經營的那家路邊小店,有刀削面、餃子、炒餅等各種面食。上一個店主回家過年了,他才把店盤下來一個月左右。店里只有他一個人,自己是伙計也是老板,打算過了春節(jié)看看經營狀況,再回家喊人來幫忙。因為下水很慢,他用水不方便,本來就是小店,三張客人用的餐桌,一個灶臺,一個水盆,就是一個小食店了。如果下水不好,直接影響到他的操作,和食品的衛(wèi)生。
快十點的時候,路邊的風越吹越覺得涼了,為店老板打照明的手機也要沒電了,我也確實冷了,但見老板一臉有志者事竟成的態(tài)勢,滿懷希望一絲不茍的堅持,我很想繼續(xù)陪他,只是我確實該回去了,“大哥,我要走了,您一個人也早點回去休息,別凍著?!蔽腋绖e著。
“有時間到店里來玩!”店老板熱情的邀請著我。
“好啊好啊,有時間回來看您!”我口里答應著,向他揮手,轉身離開,心卻沉默了。
真的有機會回來探望他嗎?這位先生堅強的意志,會被惡劣的現實消磨掉嗎?如果下水問題總是解決不了,他的小店如何經營下去呢?其實這該是市政應該處理和解決的問題,現在卻由一個來這繁華都市討生活的外地人來承擔,他能承擔的起嗎?
冬夜的風真的很涼,我也變得好冷,想想眼里看到的生活,想想先賢古人對我們的訓導。有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應該平淡的看待這一切,人類的幸福與快樂,苦難與悲哀,都是自然的規(guī)律,沒必要打破它。就如生物學家眼睜睜看著老虎去吃一只羊,蛇去吞一只鳥,慢慢的享受和品味這自然的規(guī)律,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或者,對于我們有能力做點什么的事情,比方說在廚房洗菜的時候細心一些,讓剩菜殘羹少一些流到下水去,比方說在衛(wèi)生間打掃衛(wèi)生洗澡洗衣的時候,地漏收拾的仔細些,別把頭發(fā)衣屑流到下水里面。這可能是我們能為自己,在周邊開小店需要下水通暢的店老板,也是為這個城市,可以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