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式笑
摘 要:在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中,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是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學生主動完成意義建構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而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對教師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向?qū)W生傳授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為學生的發(fā)現(xiàn)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支持。學案導學的落腳點就是為學生構造一個路線圖,從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從這一角度切入,著重描述學案導學這一教學思想的設計原則。
關鍵詞:自主學習;意義建構;學案導學;設計原則
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的奠基者布魯納認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fā)學生主動地求取知識和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組織屬于他們的組織。正是在這種理論背景的支持下,許多學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提出了以學案導學為載體,為
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一個腳手架,讓學生有跡可循,以此來提高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學案導學的設計原則
“導學案”的基本功能是引導自主學習。學生需要知道該掌握哪些知識,因此,導學案要設置“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基本知識梳理”等欄目。學生需要知道自己自學的效果,因此導學案要設置“預習檢測”等欄目。此外,學生還須掌握課堂重點難點的方法,因此導學案要設置“課堂研討”等欄目。最后,為了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還可以設置“拓展延伸”欄目。
二、導學案中的問題原則
問題的設置是學案導學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實際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原則去操控。
1.自然界或社會生活中的真實問題
2.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3.要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啟發(fā)意義
4.非良構的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
上述原則雖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從總體而言,教師如能充分考慮這些原則,深入挖掘教材,必定能找到課時目標與學生的契合點,提高課堂效率。
三、導學案中的學情原則
導學案是由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以及課后鏈接評價組成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型方式。制訂導學案除要符合問題原則,還必須符合學情原則。我任教的是一所農(nóng)村初中,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以中等生為主,兼顧優(yōu)等生和差生。把課堂作為師生對話的平臺,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如:在九年級第一章第一節(jié)日常生活中的酸和堿。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以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同時也可加強學生對第一節(jié)課的認識。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設置了一些常識填空題。如:常見的三大強酸有_____、_____、_____;四大強堿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針對中等生,設置了一些思考題:
下列物質(zhì):1.橘子汁2.肥皂水3.白醋4.蒸餾水5.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_____;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的是_____;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的是_____;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的是_____;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的是_____。同時為了使導學案能兼顧到優(yōu)等生,設置了探究實驗用花卉或果實加酒精浸泡的自制指示劑。如下表:
四、學案導學的目標原則
在設置導學案的時候,在每一個課時中,我都會分層次向?qū)W生闡明本課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的討論實踐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如:九年級第一章酸、堿、鹽。這章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對酸堿鹽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研究是化學科學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以此為知識載體,同學們可以形成基本的化學知識框架。且這三章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科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科學知識是有趣有用的情感”,借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科
學的興趣。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是:了解酸和堿的主要性質(zhì),能舉例說明酸和堿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對人類的影響。能說出某些重要的鹽的性質(zhì)(如食鹽、純堿、小蘇打、碳酸鈣等)要求基本是“了解”級的。
五、學案導學的長度原則
導學案的長度不宜過長,要不然就有拖沓之感。問題設計、欄目編排以精煉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中,會采用半面A4紙羅列本課的知識體系。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主要是為課堂設計的,這是主體部分,其中包括思考題,鼓勵學生大膽討論。在生本教育的討論中,作為老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問題,我們可能會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討論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平等的民主關系,有利于思維的開啟。學生在一個民主的、寬松的氛圍中,充分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并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質(zhì)疑。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求知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意識,這是新課標為每一個科學老師設立的要求。學案導學就是基于這種要求,并在實踐中證明為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開發(fā)出學生的內(nèi)在能力,而且能激活、誘導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教學系統(tǒng)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孟建平.教案·學案[M].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4.
[3]繆建新.高效課堂:模式與案例[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12.
注:本文系2013年臺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編號TG13257, 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 浙江省三門縣花橋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