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上刊登的一組照片,打動了所有人。
畫面很簡單,很樸素,一組,三幅,講的是一個孩子喝完可樂后,扔瓶子的故事。第一張照片,孩子仰著脖子,噘著小嘴巴,在喝可樂,可樂瓶已經(jīng)快見底了。第二張照片,孩子手里拿著喝空了的可樂瓶,沿著碧綠的草坪,向什么地方走去。孩子大約兩歲,胖嘟嘟的,看樣子,走路都還不是很穩(wěn)。第三張照片,孩子趴在一個垃圾桶旁,好象是跌倒了,只見他一只手撐著地面,另一只手努力將可樂瓶塞進(jìn)垃圾桶的入口。
照片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三年前在西湖邊抓拍到的。他當(dāng)時正在西湖邊采風(fēng),很偶然地看到了這一幕,并將它抓拍了下來。他回憶當(dāng)時的情景,孩子喝完可樂后,看到草坪邊有個垃圾桶,不用爸媽教,就自己走了過去。草坪和垃圾桶之間,隔著一道鐵鏈,小家伙跨過去的時候,不小心被絆倒了。站在一邊的爸媽見狀想沖過去扶他一把,但又忍住了。孩子跌倒后,沒有哭,也沒有向爸媽求助,而是自己匍匐著,爬向垃圾桶,一手撐著地面,一手有點吃力地將可樂瓶,扔進(jìn)了垃圾桶里。
西湖景區(qū)正在舉辦一個“隨手拍”文明大行動,這位攝影愛好者便將這組三年前抓拍的照片投了過去??上М?dāng)時拍完照片后,他只是和孩子的父母簡單地聊了幾句,僅知道他們是外地來的游客,其他就一無所知了。雖時隔三年,這組照片還是打動了組委會的工作人員,他們希望通過報紙,找到這名可愛的寶寶,并邀請他作為文明小使者重游西湖。
這組照片,留下了西湖邊美好的一幕。在西湖邊,每天的游人摩肩接踵,美麗的西湖,給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一些不文明不和諧的音符,比如地面上偶爾可見的痰跡和煙蒂,草坪里的塑料袋,涼亭座椅上的空瓶子和果殼皮,等等,它們是一些游客留下的不文明的痕跡。在西湖邊可以見到,其他景區(qū)也不例外。
而這個只有兩歲大的小寶寶,卻執(zhí)著地要將自己喝完的可樂瓶,扔進(jìn)垃圾桶里。我注意到其中的一個細(xì)節(jié),當(dāng)時,孩子沒用爸媽教,就自己主動去扔進(jìn)垃圾桶里。我想,平時爸媽一定都是這么教他的,爸媽自己也是這么做的,所以,小小年紀(jì)的他就已經(jīng)懂得并習(xí)慣性地將垃圾扔進(jìn)垃圾桶里。
父母的教育和身體力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一次,在火車站,一個女孩和母親一起去買票,每一個售票窗口都排了很長的隊,女孩自覺地排在了一只隊尾,而媽媽卻巧妙地擠進(jìn)了另一個隊伍之中,女孩喊媽媽過來排隊,媽媽白了女兒一眼。很快,媽媽就買到了車票,而女兒還排在長長的隊伍中。媽媽得意地過來,喊女兒走,女兒卻不肯離開,指責(zé)媽媽不應(yīng)該插隊。媽媽生氣了,強(qiáng)行將女兒拉出了隊伍。母女倆都是一臉不開心地離開了售票處。
幾乎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一點,文明一點,有教養(yǎng)一點??墒?,我們卻常看到這樣一幕:一邊在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要將垃圾扔進(jìn)垃圾桶里,一邊自己隨手將手中的煙蒂扔在地上,一腳捻碎。
我相信,每個孩子本來都是天使,他們都有一雙好看的翅膀??墒牵诤⒆映砷L的過程中,有的翅膀被人為地折斷了,有的甚至蛻化變質(zhì)了,成了一根根刺。當(dāng)我們長大之后,我們悲哀地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沒有了翅膀。
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人們能夠找到那個可愛的寶寶。他已經(jīng)五歲多了,他的步履,一定也堅實多了。他還是會主動地將手頭的垃圾,扔進(jìn)垃圾桶里嗎,無論何時何地?我想他會的,因為他一定還是個天使,長著美麗的翅膀,隨時飛到我們身邊。
編輯 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