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個小姑娘,理鬢貼花,涂粉抹脂,愛怎么整就怎么整。所以,史上許多人事貌似耳熟能詳,可細究本源,往往令人瞠目結(jié)舌。不說別的,光是那些司空見慣的成語,古今比較,就別有一番風味。
比方說“推心置腹”,露面的場合十之八九是交談。兩人相見,開誠布公,都掏心窩了,自然能解開心結(jié),消除誤會,加強了解,增進情誼。正如前蘇聯(lián)作家溫·卡維林所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p>
可“推心置腹”原本是指劉秀的義膽之舉。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政,群雄紛爭。被皇室封為蕭王的劉秀屢立戰(zhàn)功,在大破于鄔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之后,他答應降軍將領都分派官職??山嫡咝拇嬉蓱],誠惶誠恐。劉秀為安撫人心,不僅給降軍統(tǒng)領配備兵馬,還親自輕騎巡行,無絲毫戒備之意。降軍將士見狀,個個感慨:“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報死乎!”正是有了大量義軍的傾心歸附,劉秀的宏圖霸業(yè)才逐漸成就。后人將“推赤心置人腹中”一句概括為“推心置腹”,也就有了這個成語。如今,原始意義上的“推心置腹”雖不復存在,但個中的“誠意”還在,偏離不算嚴重。
和“推心置腹”一樣,“學富五車”也走了樣?!皩W富五車”形容的是一個人學識淵博,也就是讀書多、學問大?!拔遘嚒本褪钦f讀的書可裝五輛車子。不管是竹片書,還是木片書,反正是個飽學之士。
然而,當初那個“學富五車”的人,不是讀了“五車書”,而是寫了“五車書”。《莊子·雜篇》曰:“惠施有方,其書五車?!被菔┻@家伙熱愛思考,道術很多,產(chǎn)量很大,寫的書足足有“五車”。按“等身”算,等八個十個絕對沒有問題??汕f老頭子后面的話是:“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扁?,差殊也;駁,雜糅也。也就是說,惠施說的道理多舛誤且雜亂,言辭也有不當之處。雖說莊子是個行家,但老頭子的話有沒有夸大其詞,論點是不是恰如其分,還須商榷。不過,“學富五車”與他老人家的原意不一致倒無須爭議。
有的成語古今兩意大同小異,而有的成語今昔相比相去深遠。如“衣冠禽獸”,一說到它,自然是那些道德敗壞的人,他們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甚至連禽獸都不如。這樣的人,將卑鄙、下流、無恥、惡毒一類的詞語全加上去,也不過分。
可“衣冠禽獸”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jù)載,明代對官員的服飾有明確規(guī)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將官服繪獸。文官的袍子繡仙鶴、錦雞、孔雀、云雁等,武將的袍子繪麒麟、獅子、老虎、豹子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禽獸,說明品級也不一樣??梢姡耙鹿谇莴F”原指文武官員,是公務員隊伍中的領導層、精英層,旁人都羨慕嫉妒恨呢!只是,由于越來越多的官員貪贓枉法、為非作歹,“衣冠”有“禽獸”者,老百姓當然唾之罵之。
又如“出爾反爾”,在今天也是個貶味十足的成語。它的意思很明了:說了又翻悔,說了卻不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俺鰻柗礌枴惫倘粵]有“衣冠禽獸”可恥,卻一樣可惡。老是忽悠,老是變卦,一次兩次還可容忍,次數(shù)多了,一定要整整這條“變色龍”。
但是,“出爾反爾”最初卻并不讓人討厭?!睹献印ち夯萃跸隆酚羞@樣的故事:鄒魯之戰(zhàn),鄒國的官員戰(zhàn)死了33人,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愿意隨長官而去。鄒穆公很糾結(jié)——如果殺百姓的話,人數(shù)太多殺不完;如果不殺的話,又不解心頭之恨。于是,他向孟子討教。孟子的回答很果斷:“眼前是饑荒年頭,老百姓不是餓死,就是逃亡;可您呢,糧食堆滿,金銀囤積,您的官員卻沒有一個人實話實說。這就是對上怠慢國君,對下殘害百姓!曾子說:‘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鄒穆公這才明白,老百姓見死而不救,是那些官員咎由自取。如果他們當官時能夠施行仁政,愛民親民,能不受百姓能親近、愛戴?可見,“出爾反爾”的原意是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么對待你。
有的成語,變著變著,到最后面目全非。例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望文生義是:城門起火了,眾人紛紛去池塘里取水滅火?;鹛?,水不夠,結(jié)果池塘干了,魚渴死了。這樣解讀,也合情合理。而翻開漢代應劭寫的《風俗通》,“辨惑”一章里一字一句,毫不含糊:“城門失火,禍及池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知道了吧,池魚不是池塘里的魚,而是個堅守崗位的守門員,因公殉職,烈士一個。
編輯 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