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齊海蓉 段青梅
(青海紅十字醫(yī)院,青海 西寧810000)
高海拔地區(qū)氣管切開患者,因特殊的氣候條件如空氣稀薄、寒冷、干燥等造成呼吸道水分大量喪失,痰痂形成,氣道阻力增加,甚至支氣管痙攣,造成吸氣性呼吸困難,加之反復吸痰致氣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加重低氧血癥。目前,臨床上傳統的氧療不能達到有效的氧療目的,對防止低氧血癥效果不理想,成為臨床護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研究采用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對氣管切開病人脫機后低氧血癥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11月因顱腦外傷、胸部外傷、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收入我院治療并行氣管切開機械通氣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男性26例,年齡19~65歲,女性10例,年齡24~66歲;觀察組36例,男性27例,年齡17~67歲,女性9例,年齡22~6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因、病情方面,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患者組均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脫機后對照組常規(guī)采用傳統人工面罩濕化吸氧,觀察組采用新西蘭費雪派克公司生產的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主要由文丘里空氧混合閥,加溫濕化器MR850和濕氧療加熱絲管路RT308組成)。兩組均持續(xù)24h吸氧,流量為4~5L/min觀察組操作過程:(1)安裝濕化水罐并加入無菌注射用水,水量不得超過最高水位線;(2)連接管道,用輸氧管連接供氣源的氧氣流量計與文丘里閥。按照文丘里閥上的說明標志,設定流量計和文丘里閥以獲得所需氧濃度。連接文丘里閥、濕化水罐和加熱呼吸管道;(3)安裝呼吸濕化器:包括連接溫熱探頭和加熱絲連接線,開啟濕化器,選擇合適的加溫濕化模式;(4)把加熱管路與病人端(面罩、氣管切開罩或T管,不包括在本套產品內)連接起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脫機后氣道濕化效果及1h、6h、12h、24h、48h的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pO2)等參數的變化。
1.4 效果評價[1](1)濕化滿意:分泌物較稀薄,可順利通過吸引管,氣管內無痰栓、無結痂;聽診氣管內無干鳴音或大量痰鳴音;病人安靜,呼吸通暢;(2)濕化過度:使氣道阻力增加,甚至支氣管痙攣;分泌物稀薄,咳嗽頻繁,需要不斷吸引;聽診氣管內痰鳴音多;病人煩躁不安,紫紺加重、血氧飽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壓改變;(3)濕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難;聽診氣道內有干鳴音;氣管內可形成痰痂,出現突然地吸氣性呼吸困難,紫紺加重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據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脫機后不同時間PaO2、PaCO2、SpO2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脫機后不同時間PaO2、PaCO2、SpO2比較(±s)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脫機時間(h) PaO2(mmHg) PaCO2(mmHg) SpO2(%)觀察組36 1 81.27±14.2 37.28±3.92 95.61±0.73 6 79.84±13.9 37.63±3.81 95.77±0.81 12 79.12±13.4 37.40±2.58 95.89±0.89 24 78.71±12.6 37.61±2.88 95.76±1.15 48 76.45±11.1 37.93±3.15 94.84±1.74對照組 36 1 81.45±13.7 38.61±2.35 95.56±0.78 6 78.17±14.6 38.88±2.46 95.67±0.42 12 79.05±14.1 39.01±2.85 95.68±0.92 24 78.81±13.1 39.67±2.65 95.71±1.69 48 77.01±13.5 40.16±1.87 94.22±2.02
表2 兩組患者脫機后氣道濕化效果比較 例(%)
3.1 常規(guī)選用中心供氧 為減少對氣源壓力的影響,氧氣管直接連接氣體流量計;如果接口不匹配,氣體只能從流量計經過濕化瓶再到氧氣管,要求倒掉濕化瓶中的濕化液,同時,檢查各個接口是否有漏氣。吸氧裝置保證通暢,加熱濕化罐清潔,定期更換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2 正確選擇氧氣流量和混合氣體濃度 觀察出口混合氣體的流速。注意從氧氣流量計到文丘里閥的連接是否符合要求,不能漏氣。
3.3 濕化液的選擇 加熱濕化罐禁用生理鹽水或加入藥物,溶質不易蒸發(fā)在罐內形成沉淀,在使用加溫濕化氧療裝置的過程中,要及時添加濕化液,保證加溫濕化連續(xù)性和濕化效果。
3.4 注意冷凝水的問題 由于氣流量大,經過濕化器后所含的氣體濕度高,在加熱管路里仍然可以出現冷凝水,如果出現可移動的冷凝水,應該及時清除。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管路的最低端一定要低于病人。
3.5 嚴密觀察氧療效果 調整氧濃度為30%~35%。應根據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和病人的臨床表現,及時調整吸氧流量或濃度,保證氧療效果。
3.6 協助患者排痰指導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氣道遠端分泌物的排出,如縮唇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每1~2h翻身一次,并給予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無力咳痰者行機械吸痰,護士注意無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每次吸痰時間不能超過30s,注意觀察痰的顏色、性質、量、味及痰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并及時做好記錄。
人工氣道建立后,氣管受干燥空氣的刺激,尤其在高海拔地區(qū),缺氧、氣候寒冷、干燥致呼吸道水份喪失量增加[2],而氣道濕化不充足,容易發(fā)生呼吸道阻塞,導致低氧血癥。而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可通過供氧來提高動脈血氧分壓以及動脈血氧飽和度,提高動脈血氧含量,同時改善缺氧狀態(tài),以促使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更好地維持身體生命活動。此系統結合物理學、生理學和能量指標綜合考量,可以有效減輕對氣道的刺激,稀釋痰液,維持黏液和纖毛正?;顒樱_到最好治療效果。該系統有兩種溫濕度輸出模式,有創(chuàng)模式可以給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的患者提供符合生理需求的、核心體溫下的飽和氣體(37℃,44mg/L)無創(chuàng)模式則可以給面罩吸氧的患者提供接近34℃,32mg/L條件下的溫濕氣體,對于呼吸道濕化、各種原因引起的分泌物粘稠,痰痂和痰栓,尤其是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的患者提供的氧流充分濕化,起到良好效果[3]。提高患者氧療依從性,增加舒適度。
[1]王欣然,楊莘.危重病護理臨床實踐[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82-83.
[2]王靜,段青梅,熊曙光.高海拔地區(qū)氣管切開患者不同方法濕化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7):667.
[3]晁月甫,陳玉愛,戴捷.新型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探討[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