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文
一、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
什么是分類分班?把同年級的學生打破人為的班級界限,把興趣相同的學生分入同一個班進行教學,形成班際之間的人際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球類項目特別感興趣,而球類項目中又包含著田徑、體操、武術等項目的基礎練習。
因此把一個級部分為籃球、足球、軟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學班,把同一年級的體育課安排在同一課次進行。優(yōu)化評價標準和評價手段,關注學生的體驗和興 趣,從根本上改變了體育課“副”與“輔”的位置。
什么叫模式?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確定對事物發(fā)展過程的一個標準樣式。關于體育教學模式,人們的看法還不很一致。
我們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體育教學思想(或理念)指導下,圍繞著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所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化的體育教學范型。
它是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行動方式,是連結體育教學理論和體育教學實踐的中介。小學體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就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運用素質教育理論,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小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運動技能的一種教學范型
二、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教學指導思想的轉變帶來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終身體育觀強調在教育思想上要改變強制性為自主性,從追求眼前的學習效益,躍升為追求長遠效益;從強調主導作用轉化為強調主體作用為主;方法內容上則以實用有效為主,不僅教運動技術,而且教鍛煉方法。
2.快樂體育觀把運動作為體育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手段,讓學生能夠理解、享受、掌握和創(chuàng)造運動,使運動文化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階段應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各種外在的方法和手段,使其愉快地參加體育運動,逐漸產生內心的一種需要和追求。
3.教學主體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分類分班教學也就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使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
三、分類分班教學模式的原則
1.樂學原則。興趣,是內化的起點,從外部誘因看,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使“學生不斷地迷在某種體育活動”中的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使學生樂此不疲。
“好”,是內化的過程,在自覺發(fā)展興趣為情趣,進而達到志趣境界時,獲得遷移、創(chuàng)造的才能?!皹贰?,是內化的結果,透過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教學活動,培養(yǎng)和引導他們對健康的自覺的愛,自覺樹立“健康第一”意識并樂于主動去實踐。
2.發(fā)展個性原則?!胺诸惙职鄥f(xié)作”教學強調尊重兒童個性,發(fā)展兒童個性,不同的個性差異使得體能潛勢的挖掘更帶個別的特殊針對性。體能的培養(yǎng)既有統(tǒng)一的要求,又不能一刀切。
要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與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要求、方法和途徑,要十分精確地把握每位小學生的特點,讓各層次學生在不同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3.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重視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教學活動的主人。
4.系統(tǒng)性原則。用系統(tǒng)論的觀念指導體育教學,把課內、課外融為一體,把必修與選修內容融為一爐,把綜合項目與單一項目連為一體,把田徑、體操、和民族傳統(tǒng)項溶到球類項目中進行分類分班教學,讓學生從開放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體會體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不斷獲取系統(tǒng)的體育知識。
5.成功性原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關注學生的情感,保護學生對體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強身健體的信心。
四、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特點
1.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層次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過程中充分反映了該教學模式的層次性。
另一層意思: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小籃球、小足球、軟式排球、乒乓球等)的興趣,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掌握利用球類項目鍛煉身體的方法,力爭在小學階段掌握一項專門的運動技能;淡化對球類項目的動作技能的要求,因此層次分明。
2.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體育教學始終處于動態(tài)之中,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是以體育教學實踐為基礎,把球類項目做載體,,對較為復雜的教學過程,各種組織、手段加以概括、提煉,因此可操作性強。
3.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適應性。不管是哪中教學模式都有它最適合的條件和內容,也有它不適合的條件和內容,而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適應的內容和條件將更多更廣,不光適應小學體育教學,對中學、大學乃至社會同樣適合,因此適應性廣。
4.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綜合性。所謂“綜合性”就是單一的教學模式是不存在的。分類分班教學模式也是多種教學模式的交叉、組合而成的,是“復合型”的,因此綜合性強。
五、推廣價值。
1.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教育觀念是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只有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教育才識成功的教育”
2.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始終貫徹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深化小學教學改革,探索素質教育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新模式,使體育課堂教學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性、全面性、全體性和主體性。
3.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是面向二十一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以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學生主題論為理論依據,根據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以相應的微型理論為基礎,從學校體育的實際出發(fā)。
4.小學體育課分類分班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可以為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它是通過體育教學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應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得以推廣和落實。
(廣西玉林市英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