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菲,余祖江,梁紅霞,何 云,江河清,闞全程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 鄭州450052 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 鄭州450052 3)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鄭州400050
#通訊作者,男,1963年5月生,博士,主任藥師,研究方向:藥學及免疫學,E-mail :johnyue1970@yahoo.com
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已經成為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最有力的工具。HAART 除可以用于成人、青少年外,重要的是可以應用于兒童和孕婦,能顯著減少HIV 的母嬰傳播率,抑制病毒復制,部分恢復機體的免疫功能[1]。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但不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則可能導致耐藥毒株的發(fā)生,降低抗病毒療效,造成機會性感染發(fā)生,降低生命質量。為了探索適合我國的抗病毒治療模式和規(guī)范,作者對某一艾滋病治療示范區(qū)部分HIV 感染者進行全程督導治療,探討可能適合我國的HAART 模式,為我國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正規(guī)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AIDS 治療示范區(qū)某一鄉(xiāng)村HIV 感染者377例,年齡18~65 歲男208例,女169例;均通過ELISA 檢測和HIV 免疫印跡試驗鑒定為陽性。入選標準:CD4+T 淋巴細胞1.0~3.5×105L-1,HIV-RNA >5×104拷貝/mL。排除標準:①血紅蛋白<90 g/L。②WBC <2×109L-1。③嗜中性粒細胞數<1×109L-1。④血小板<7.5×1010L-1。⑤胰淀粉酶>440 U/L。⑥血肌酐>200 μmol/L。⑦天門冬氨酸氨其轉移酶(ALT)>120 U/L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120 U/L 和堿性磷酸酶(ALP)>450 U/L;總膽紅素(TB)>40 μmol/L。
1.2 實驗分組和治療 患者隨機分為督導治療組和未督導治療組。督導治療組134例,男79例,女55例,年齡18~64(38.4±25.6)歲;督導治療組243例,其中男129例,女114例,年齡19~65(39.1±24.6)歲。2組患者的治療均采用HAART 方案:齊多夫定(AZT,東北制藥廠),300 mg/次,2 次/d,二去氧肌苷(DDI,東北制藥廠),200 mg/次(若體質量小于60 kg則125 mg/次),2 次/d,拉米夫定(3TC,葛蘭素史克公司),300 mg/次,1 次/d,司他夫定(D4T,上海迪賽諾生物有限公司),40 mg/次(若體質量小于60 kg 則30 mg/次),2 次/d,奈韋拉平(NVP,上海迪賽諾生物有限公司)200 mg/次,2 次/d(14 d 導入期內200 mg/次,1 次/d)。督導治療組患者:15 d 定期隨訪,堅持發(fā)藥到手,服藥到口,建立嚴格規(guī)章制度,采用教育等方法促進患者長期、規(guī)律服藥。未督導治療組患者未采取以上督導措施。
1.3 觀測指標
1.3.1 CD4+和CD8+T 淋巴細胞計數 用EDTA K2抗凝采靜脈血2 mL,輕輕顛倒混勻,16~25℃保存,48 h 內檢測,每個樣品準備2 個試管,分別加入抗體(CD4+或CD8+單克隆抗體)和對照同型抗體,同時加入100 μL 抗凝血液樣品?;靹蚝蠓胖檬覝?0~15 min。每管加入紅細胞裂解液500 μL,紅細胞充分裂解后加入熒光微球100 μL,加入500 μL PBS 稀釋后上機(美國Beckman 公司產品)分析結果。
1.3.2 WBC 計數 用EDTA K2抗凝采靜脈血2 mL,輕輕顛倒混勻,應用Beckman Coulter HMX 血細胞分析儀檢測。
1.3.3 HIV-RNA 定量檢測 按照試劑盒要求(由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常規(guī)獲得患者的血漿100 μL,加200 μL RNA 提取液,混勻,常規(guī)酚:氯仿:異戊醇提取,4℃13 000 r/min 離心,14 min 后取上清,加2 倍乙醇沉淀,離心后加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洗滌,沉淀烘干后加20 μL 的無RNA 酶水溶解,依次加入隨機引物行逆轉錄。按試劑盒要求進行PCR 定量擴增。反應條件為:42℃,45 min;94℃,5 min 后進入主循環(huán)92℃30 s,55℃30 s,72℃30 s ,45 個循環(huán),定量檢測PCR 產物。所測外周血標本病毒檢測值取對數,檢測病毒數值為陰性者按0 計算。
外周血內CD4+、CD8+T 淋巴細胞,WBC 和HIV-RNA 定量檢測共計12 個月,其中第1 到3 個月每月檢測1 次,后每3 個月檢測1 次上述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AS 9.1 分析數據,2組患者外周血CD4+、CD8+T 淋巴細胞、WBC 計數和HIVRNA 載量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2組患者外周血CD4+T 淋巴細胞計數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外周血CD4 +T 淋巴細胞計數比較×109/L
2.2 2組患者外周血CD8+T 淋巴細胞計數 見表2。
2.3 2組患者外周血WBC 計數 見表3。5 分色法檢測AIDS 人群治療前后WBC 計數,共檢測7 次(其中第1 次為治療前)。
2.4 2組患者HIV-RNA 檢測值比較 見表4。
表2 2組患者外周血CD8 T 淋巴細胞計數比較×10/L
表3 2組患者外周血WBC 計數比較×109/L
表4 2組患者HIV-RNA 檢測值比較×104 拷貝/mL
盡管目前聯合治療還沒有達到理論水平,但聯合治療是目前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2]。隨著聯合抗病毒治療的療程進行,治療過程中出現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發(fā)展中國家與部分發(fā)達國家藥物價格昂貴,另一方面藥物產生的副作用以及藥物之間的大量相互作用也使患者難以接受治療[3]。如果治療方案不完善或者應用不當會導致病毒出現抗藥性。Prosperi 等[4]研究結果顯示,曾廣泛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后未堅持治療,導致了HAART 的失敗。另外研究[5-6]顯示病毒變異和耐藥株正在不斷出現,甚至一種耐藥可以引起藥物交叉耐藥。我國在開展HAART 治療中也發(fā)現不同程度的耐藥病毒株,這為防治艾滋病的傳播增加了難度[7-8]。
該研究發(fā)現,2組治療人群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細胞免疫功能顯著提高:抗病毒治療第1 個月起,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或者WBC計數逐漸上升,治療3 個月后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和WBC 計數逐漸穩(wěn)定。但HIVRNA 定量檢測結果提示抗病毒治療后前3 次獲得相似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從第5 次檢測開始未督導治療組HIV-RNA 檢測值明顯高于督導治療組,隨著時間延長,2組之間HIV-RNA 檢測值的差距加大。表明隨著抗病毒治療時間的延長,未督導治療組逐漸出現耐藥,但免疫功能重建后的CD4+、CD8+T 淋巴細胞計數并沒有隨之下降,出現滯后。
一般認為,首次治療方案失敗后選擇另一種治療方案進行補救治療,療效不容樂觀,短期內獲得最大限度病毒抑制的可能性較低[9]。作者的上述結果表明在不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耐藥出現時間早而且多,但CD4+、CD8+T 淋巴細胞和WBC 計數下降并未同期出現,給國人,尤其農村地區(qū)以“感覺”進行抗病毒帶來困難。因此規(guī)范化的抗病毒治療或者僅根據CD4+水平進行抗病毒治療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研究更完善和簡單的督導治療方案。
[1]Hammer SM,Katzenstein DA,Hughed MD,et al.A trial comparing nucleoside monotherapy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IV-infected adults with CD4 cell counts from 200 to 500 per cubic millimeter.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Study 175 Study Team[J].N Engl J Med,1996,335(15):1081
[2]Perelson AS,Essunger P,Cao Y,et al.Decay characteristics of HIV-1 infection compartments during combination therapy[J].Nature,1997,387(66I9):188
[3]曹韻貞.高效抗艾滋病毒治療的效果評論[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分冊,2000,27(1):1
[4]Prosperi MC ,Zazzi M ,Punzi G ,et al .Low rate of virological failure and maintenance of susceptibility to HIV-1 protease inhibitors with first-line lopinavir/ritonavir-based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J].J Med Virol,2010,82(12):1996
[5]Rizzardini G,Capetti A.Switch to abacavir-based triple nucleoside regimens in HIV-1 infected patients never treated with suboptimal antiretroviral therapy:a review[J].Med Sci Monit,2006 ,12(12):RA269
[6]Metzger DS,Woody GE,O' Brien CP.Drug treatment as HIV prevention:a research update[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0,55(Suppl 1):S32
[7]Zhang FJ,Maria A,Haberer J,et al.Overview of HIV drug resista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J].Chin Med J (Engl),2006,119(23):1999
[8]Cao YZ,Lu HZ.Care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China[J].Cell Res,2005,15(11/12):883
[9]Sosman JM.Optimizing HIV care:policy implications[J].Am J Manag Care,2010,16(13 Suppl):S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