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蘇生平 陸錦風(fēng)
近年來,東臺梁垛鎮(zhèn)大力發(fā)展高效設(shè)施種植業(yè),充分利用大棚設(shè)施溫光資源,科學(xué)復(fù)種,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尤其是如意村的大棚茄子—絲瓜—芹菜—萵苣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每667m2產(chǎn)萵苣4 750 kg、紫茄 6 000 kg、絲瓜 3 500 kg、藥芹 5 000 kg,合計 19 250 kg,純收入分別為萵苣1 700元、紫茄4 500元、絲瓜3 500元、藥芹4 000元,合計667m2年純收入13 700元。此種植模式安排緊湊,技術(shù)要求高,用工相對多,效益好,目前我鎮(zhèn)如意、梁北村均有種植,種植規(guī)模近千畝。
大棚茄子10月上旬播種,11月分苗,翌年2月中旬定植,4月20日左右開始上市,6月中旬清茬;絲瓜1月中旬播種,2月中旬定植,4月底開始上市,一直到9月清茬;藥芹可利用絲瓜遮蔭,5月下旬播種,6月中旬定植,8月中旬上市;9月中旬萵苣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萵苣,春節(jié)前后上市。
①品種選擇 蘇北沿海地區(qū)習(xí)慣種植和食用燈泡型紫茄,品種可選用黑帥王、世紀(jì)王,其顏色深,果形正,商品性好,種子少,抗逆性強。
②播種育苗 播前把茄種放在20℃溫水中浸泡5 h,然后在0.2%高錳酸鉀液中浸種10min消毒,清洗后放在10~15℃處,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一般選用直徑7.5 cm的營養(yǎng)土缽育苗,苗齡90天左右,也可采用基質(zhì)穴盤育苗,苗齡30天左右。
③定植 選用直徑7.5 cm的營養(yǎng)土缽育苗,一般在2月底4葉1心時進行定植,定植前每667m2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2 000~2 500 k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20~30 kg,耕翻均勻,一般667 m2栽3 500~4 000株,為方便操作,可按大小行栽植,大行距7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0 cm。
④田間管理 定植后可采用雙大棚套中棚加小棚加地膜的“四層五膜”覆蓋方式防凍保溫促長,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10℃以上,溫度過高時要進行通風(fēng)降溫,追肥在醒棵后,每隔10天左右追一次,每次每667m2用尿素10 kg左右,配合糞水追施,坐果后再追施復(fù)合肥15~20 kg,開花授粉時涂施防落素,注意根據(jù)棚溫調(diào)節(jié)防落素濃度,以促進開花坐果,防止藥害。
⑤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灰霉病、菌核病、黃萎病、紅蜘蛛、茶黃螨等。防治猝倒病、灰霉病、菌核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黃萎病,可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灌根。防治紅蜘蛛、茶黃螨,可用15%達螨靈1 000倍液等。
①品種選擇 復(fù)種大棚絲瓜宜選用生長期長、適應(yīng)性強的品種,沿海地區(qū)可選用五葉香絲瓜或江蔬一號、江蔬二號絲瓜。
②播種育苗 絲瓜一般于1月中旬采用穴盤基質(zhì)電熱線育苗,選用直徑7.5 cm的營養(yǎng)缽育苗效果更好,雙拱棚外蓋草簾或無紡布,補足水分,棚溫保持在20~30℃。
③定植 2月中旬,當(dāng)苗齡達30天左右時,在棚架兩側(cè)進行定植,每667m2栽植1 200株左右,株距30 cm,定植前667m2施腐熟糞肥1 000 k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20 kg。
④棚間管理 白天大棚溫度保持在20~30℃,夜間保持在18℃左右,苗高20 cm時綁蔓引蔓,及時摘除側(cè)蔓和卷須。坐果后667m2施尿素15 k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20 kg,開塘追施,促進瓜果膨大。開花結(jié)果后,7~8天澆一次水??刹捎萌斯な诜奂臃缆渌赝炕?,減少落花,提高坐果率。一般4月底即可采收上市,為不影響下部茄子生長,5月前引蔓時盡量向兩側(cè)引。
⑤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可用70%百菌清500倍液、50%多霉靈500倍液等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潛葉蠅、瓜葉螟、煙粉虱等,可根據(jù)測報及時用1.8%阿維菌素2 000倍液、25%吡蚜酮懸浮劑2 500倍液等進行防治。
①品種選用 一般可選津南實芹、玻璃脆芹。
②播種育苗 5月下旬采用小拱棚“一網(wǎng)一膜”播種育苗,播種前可將芹菜種子放在冰箱中冷藏3~5天進行低溫處理,利于出苗。一般小畦直播,播前整平畦面,薄蓋籽土,澆足水分。
③定植 6月中旬苗高10~15 cm、4~5葉時起苗定植,定植前667m2施腐熟有機肥1 000 kg、45%硫酸鉀型復(fù)合肥30 kg,耕翻整平。株行距12 cm×15 cm,667 m2栽3.0萬~3.5萬株,定植后澆水促醒棵。
④大田管理 芹菜栽植后,棚架上的絲瓜要向頂部引蔓,為芹菜遮蔭,每20天左右667 m2施尿素10 kg,干旱時要配合糞水澆施。
⑤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有斑枯病、蚜蟲。斑枯病發(fā)生初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25%吡蚜酮懸浮劑2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①品種選擇 蘇北沿海地區(qū)選用四川產(chǎn)的東坡青秀,肉色翠綠,商品性好,耐寒,抗病性好。此外可選武漢掛絲紅、揚州冬萵苣、特耐寒二白皮等。
②播種育苗 冬萵苣于9月中旬播種,先用冷水浸種5~6 h,用手搓洗除去黏液和雜質(zhì),淘洗后晾去種子表面水分,用濕布袋包裹,置于冰箱冷藏室中3~4天,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一般采用小拱棚營養(yǎng)缽育苗,苗床覆土后蓋上農(nóng)膜、遮陽網(wǎng)等,并經(jīng)常澆水,保持濕潤,出苗后揭去覆蓋物,2~3葉時間苗一次。
③定植 苗齡20~25天、具5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667m2施用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 k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20 kg,深翻整地作高畦深溝,定植株行距 30 cm×30 cm,每 667 m2植 8 000~10 000株,氣溫高時覆蓋遮陽網(wǎng),促進成苗。
④大田管理 a.肥水管理。定植后澆好活棵水,活棵后每667m2施尿素5 kg,趁墑施用,團棵時每667 m2施尿素5~7 kg、硫酸鉀5 kg。當(dāng)莖部開始膨大時,看苗施好第3次肥,每667m2施尿素6 kg、硫酸鉀5 kg左右,促進肉質(zhì)莖肥大。
b.溫度管理。10月下旬隨著溫度下降,要及時上大棚薄膜保溫,溫度繼續(xù)降低時,可在大棚內(nèi)蓋小棚,大棚外覆蓋草簾、無紡布或遮陽網(wǎng),通過多層覆蓋,白天保持15~18℃,夜間保持0℃以上,保證萵筍莖部不受凍,同時注意通風(fēng)散濕,防止病害。
⑤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和蚜蟲等。霜霉病、菌核病可分別用64%殺毒礬(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懸浮液500~8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25%吡蚜酮懸浮劑2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防治2~3次。
⑥采收 當(dāng)肉質(zhì)莖已充分膨大、頂端小葉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采收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