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皎瑩 張?zhí)煦?/p>
1.遼寧省興城市婦女兒童醫(yī)院兒科,遼寧興城 125100;2.湖北民族學院醫(yī)學院11級5班,湖北恩施 445000
嬰幼兒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尤其是其尿路癥狀并不突出,因此容易漏診及誤診等。臨床對于本病的研究并不少見,嬰幼兒尿路感染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及治療,則可能導致腎臟瘢痕[1],在影響腎功能的同時,也可能影響患兒的綜合機體狀態(tài),對患兒預后的不良影響較大。要對其做到有效治療,分析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及耐藥情況是基礎[2]。本研究中筆者就嬰幼兒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具體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8月~2013年6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91例尿路感染嬰幼兒為研究對象,男性42例,女性49例,年齡0.1~2.8 歲,平均(0.9±0.2)歲,其中<1 歲 42 例,1~2 歲 30例,>2歲19例;發(fā)熱57例,黃疸24例,嘔吐腹瀉14例。所有患兒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及積極配合本研究。
91例尿路感染嬰幼兒均取中段尿作為尿標本進行檢測,尿液標本量為10 ml左右,進行病原菌的檢測,分析病原菌分布(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及真菌)情況,并分析主要病原菌對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情況,主要取所占比例最高的3種病原菌進行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情況檢測分析及研究。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1例尿路感染嬰幼兒中共檢測出90株病原菌,其中以革蘭氏陰性菌檢出率為最高,其檢出率明顯高于革蘭氏陰性菌及真菌的檢出率,所有病原菌中又以大腸埃希菌檢出率為最高,其次為肺炎克雷伯菌及變形桿菌(表1)。
對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變形桿菌對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性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上述3種檢出率最高的病原菌的耐藥性均較高,其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及慶大霉素的耐藥性高于其他常見抗生素(P<0.05),而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性相對較低,可作為臨床治療用藥(表2)。
表1 90株嬰幼兒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表2 3種主要病原菌對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情況[n(%)]
嬰幼兒尿路感染是嬰幼兒中多見的一類感染性疾病,且本病在患兒中的臨床表現并不突出,因此本病往往容易漏診或誤診[3],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故臨床對其診治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有臨床研究顯示,嬰幼兒尿路感染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導致膀胱輸尿管反流的發(fā)生[4],可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腎臟功能受損,引起腎臟瘢痕的形成[5],最終影響患兒日后的健康狀態(tài),因此對于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要保證早期的有效治療[6],對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病原菌耐藥性的了解是必要的前提。
本研究結果顯示,90株檢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其次為革蘭氏陽性菌,真菌感染率最低,這與成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基本一致[7],另外檢出病原菌中主要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變形桿菌所占比例最高,而其對常見的抗菌藥物均表現出較高的耐藥性,提示應提高對上述菌株感染的重視程度,并注意對不同菌株進行針對性藥物的應用,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并盡量避免濫用藥物[8]。對于常見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變形桿菌的耐藥分析結果提示,應加強對藥敏的監(jiān)測,其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及慶大霉素的耐藥性均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變形桿菌的耐藥性雖然相對較低,但是對上述幾類抗生素的耐藥性也達到了30%以上,這與其他地區(qū)或醫(yī)院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耐藥性方面仍有出入。應進一步重視對病原菌耐藥性方面的監(jiān)控與檢測,以達到針對性用藥的目的,避免濫用藥物。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嬰幼兒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主要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且應充分重視其耐藥性,以為疾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
[1]藍俊偉,林小春,莊捷秋,等.2歲以下嬰幼兒尿路感染與原發(fā)性膀胱輸尿管反流的臨床特點[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2,42(3):269-272.
[2]應曉倩,胡國華,王有成.阿莫西林/舒巴坦鈉治療嬰幼兒尿路感染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138-139.
[3]Park S,Song SH,Lee C,et al.Bacterial pathogens in first febri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fect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in infants with vesicoureteral reflux treated with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J].Urology,2013,81(6):1342-1345.
[4]邵子翼,熊德秀,王琴.新生兒與嬰幼兒尿路感染臨床特征對比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6,10(5):427-428.
[5]Golding GR,Persaud N,Levett P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solates in remote northern Saskatchewan communities:the Northern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rtnership[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2,74(3):242-247.
[6]高秀芝,張麗瓊,陳麗娟.嬰幼兒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及藥敏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9,30(3):289-290.
[7]伏小紅,周雯,張雪梅,等.22例兒童銅綠假單胞菌社區(qū)獲得性尿路感染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4):298-301.
[8]宋少娜,張碧麗,王文紅,等.97例腎病綜合征合并尿路感染患兒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9):65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