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癥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女性多于男性,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看到不少老年人患膽石癥后,有的癥狀較輕,有的無感覺,便認為膽石癥不礙事而疏忽治療。殊不知,膽石癥往往會發(fā)生兇險的并發(fā)癥。
1.容易發(fā)生膽囊穿孔 老年人膽囊收縮力減弱,排石功能差,結石易嵌頓于壺腹或膽囊管,導致膽囊內壓升高,繼發(fā)感染形成化膿性膽囊炎。再加上膽囊壁小動脈硬化狹窄,供血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應激能力下降,病情進展快,使膽囊發(fā)生壞死穿孔,繼發(fā)膽汁性腹膜炎,伴中毒性休克。由于老年人對痛覺反應遲鈍,早期臨床癥狀、體征不典型,有的膽囊已壞疽,但患者疼痛感覺并不劇烈,甚至只有上腹部有脹滿感,就診時間晚,容易延誤治療而危及生命。因此,患有膽石癥的老年人一旦有上腹部脹滿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做B超等必要的檢查,一經確診為膽囊穿孔,應立即手術。條件允許時可一并切除膽囊,否則手術從簡,行膽囊造瘺,減壓引流,3個月后擇期手術。對膽總管結石伴化膿性膽囊炎,要及時解除梗阻,有效控制感染,手術宜早進行。同時,要及時控制和糾正毒素吸收后導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密切配合綜合治療,加強護理,促使患者盡快康復。
2.易引發(fā)急性肝壞死 膽囊每天平均分泌膽汁約800毫升,如膽總管被結石嵌頓梗阻,則膽汁不能順利排出,再加上化膿使炎性滲出增加,造成膽管內壓升高,致使肝細胞功能受損,繼發(fā)肝急性壞死。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腹痛、黃疸、高熱,醫(yī)學上稱為三聯癥。由于肝臟血管豐富,毒素吸收過多,中毒性休克發(fā)生后死亡率達26%-30%。因此,對待老年膽石癥急診患者,一定要密切關注患者腹痛情況,檢查腹痛的范圍,注意體溫、神志、心率、血壓、尿量等變化,及時發(fā)現問題,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3.誘發(fā)膽囊癌 病理組織學和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表明,膽囊結石是誘發(fā)膽囊癌的因素之一。有些膽囊結石的患者之所以發(fā)生癌變,其原因與以下幾種情況有關:一是膽囊黏膜經常受到結石的機械性刺激,致使膽囊黏膜發(fā)生慢性損傷和炎癥,引起黏膜上皮發(fā)育異常,出現不典型增生,進而導致癌變;二是膽囊結石并發(fā)慢性膽囊炎,增加了膽囊癌變的危險性;三是膽囊內有結石而使膽汁排泄不暢,淤積的膽汁可滋生一種叫梭狀芽孢桿菌的厭氧菌,它能促使膽酸轉化為去氧膽酸和石膽酸,這種致癌物可參與癌變過程。因此,患了膽囊結石要注意防癌。
有關專家認為,對于有膽囊癌高危傾向者,可手術切除膽囊以防癌。如無癥狀且膽囊結石最大直徑大于2厘米者;做B超、CT或MRI,發(fā)現膽囊壁有局限性增厚或有息肉樣病變者;患膽囊結石病史在5年以上,膽囊區(qū)持續(xù)性疼痛,并出現消化功能障礙、身體消瘦者;膽囊組織鈣化明顯,甚至成為瓷樣膽囊者;此外,男性66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的膽囊結石患者,都應警惕膽囊癌變的可能性,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對不屬于手術指征的患者,可在肝膽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采用其他療法,并注重自我保健,密切觀察,定期檢查,以防癌變。
值得提及的是,并非患有膽囊結石的人都會癌變,有關資料表明,在結石手術患者中,并發(fā)膽囊癌的僅占1.8%,可見絕大多數有膽囊結石者不發(fā)生癌變。所以,不必為此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