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麗
(浙江工商大學(xué) 日本語言文化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近代中國人所撰日本竹枝詞的互文性研究
陳文麗
(浙江工商大學(xué) 日本語言文化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晚清之際,內(nèi)憂外患的因緣際會,近代中國人競相赴日,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日本竹枝詞。如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姚鵬圖的《扶桑百八吟》、何如璋的《使東雜詠》、濯足扶??偷摹对鲎|洋詩史》等。這些日本竹枝詞的內(nèi)容豐富、記敘生動,以竹枝詞加注的形式記敘了日本的地理風(fēng)貌、歷史沿革和風(fēng)土人情;反映了明治維新后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狀況。然而,前人與后人所創(chuàng)作的日本竹枝詞呈現(xiàn)互文性的特征。
近代中國人;日本竹枝詞;互文性
“互文性寫作乃游記文類的普遍特征,古今中外皆然”。①“所謂游記中的互文性寫作是指文本中的“旅行”重疊現(xiàn)象,即后人在游記中總是追隨前人的足跡,重寫前人的描述。后來者與前人的游記構(gòu)成一種互相闡釋的互文關(guān)系?!雹诮袊擞螝v日本所創(chuàng)作的竹枝詞也屬紀(jì)游文學(xué)范疇,近代中國人所撰日本竹枝詞互文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如下。首先,由于撰寫日本竹枝詞的近代赴日中國人,身份為赴日官員、文人、留學(xué)生等,中華文化底蘊基本相同,具有較高的國學(xué)修養(yǎng),因而對日本文化的認識大致是相同的。其次,近代中國人游歷日本,受到政策、經(jīng)濟、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基本上游歷日本的東京、大阪、神戶等大城市,因而其作品主要狀寫日本這些大城市的風(fēng)物。另外,日本竹枝詞互文性特征的形成,也與作者之間的密切交流相關(guān)。首批駐日官員黃遵憲、何如璋、張斯桂其作品未出版之前,就已經(jīng)相互閱讀。王之春在《談瀛錄》中也提到自己赴日之前看過何如璋的《使東述略并雜詠》與張斯桂的《使東詩錄》。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在國內(nèi)出版出版后反響巨大、影響深遠,之后的赴日官員、文人、留學(xué)生等赴日之前大都閱讀過其作品,容易受其文體的影響。
本文從日本竹枝詞題材的互文、文體的模仿、內(nèi)容的仿擬來論述近代中國人所撰日本竹枝詞的互文性。
首先是歌詠題材的互文,近代中國人撰寫的日本竹枝詞反復(fù)歌詠同一日本風(fēng)物,如“拔地摩天獨立高,蓮峰涌出海東濤。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積未消?!?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北峰積雪南峰火,煙絮紛紛逐逝波,一樣孱顏分冷熱,山猶如此奈人何。”(何如璋《使東雜詠》)“雪積蓮峰暑亦寒,麗人公子旅行歡。莫將紅豆調(diào)冰水,過冷心腸熱瀝難?!?陳道華《日京竹枝詞》)等竹枝詞均歌詠富士山?!俺乜吹较﹃栃?,流水游龍斗寶車。宴罷紅云歌絳雪,東皇第一愛櫻花?!?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吾妻橋外樹丫杈,雪意連江十里涯。堤畔畫船堤上屐,春游人看水櫻花。”(陳道華《日京竹枝詞》)“燦爛櫻云十里間,金龍山椄筑波山。鐘潭綾瀨都看遍,八百松樓買醉還?!?郭嘯麓《江戶竹枝詞》)等竹枝詞吟詠日本櫻花勝景。此外,近代中國人的日本竹枝詞還歌詠了向島、不忍池、紅葉等風(fēng)景;敘述了日本婚嫁、戀愛、飲茶、棋藝等民間風(fēng)俗,記錄政治歷史、社會、科技等現(xiàn)狀,前人的竹枝詞與后人的竹枝詞構(gòu)成了互相闡釋的互文關(guān)系。
其次是文體的模仿,其中姚鵬圖《扶桑百八吟》與濯足扶??汀对鲎|洋詩史》模仿黃遵憲《日本雜事詩》體最為明顯。
《日本雜事詩》最終定稿共計竹枝詞200首,分上下兩卷,上卷主要為歷史、地理、政治、文學(xué)等方面,下卷主要為風(fēng)俗、服飾、技藝、物產(chǎn)等方面。在敘述日本歷史方面,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按著略古詳今的原則,用竹枝詞加注的形式概敘了日本從遠古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從日本創(chuàng)世紀(jì)神話傳說的上古時代到漢孝武天漢四年“避秦男女渡三千”的徐福東渡,再到明治元年的“德川氏廢”,王政中興,西學(xué)大行,廢藩置縣,創(chuàng)設(shè)議院等。竹枝詞中加入作者的感概與評價,注解中進一步補充相關(guān)詳細的歷史史實,這也是典型的《日本雜事詩》體。
姚鵬圖的《扶桑百八吟》與濯足扶桑客的《增注東洋詩史》為典型仿黃遵憲《日本雜事詩》體。竹枝詞中均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并在一定程度上押韻。概括地描述眼前所看到的日本事物,但因描述的是域外的事物,作者均使用長篇的注解進一步補充與說明。下面列舉數(shù)首竹枝詞為例。
劍光重拂鏡新磨,六百年來返太阿。方戴上枝歸一日,紛紛民又唱共和。
中古之時,明君良相,史不絕書。外戚專政,霸者迭興。源、平以還,如周之東君,擁虛位而已。明治元年德川氏廢,王政始復(fù)古。偉矣哉!中興之功也。而今年來西學(xué)大行,乃有倡美利堅合眾國民權(quán)自由之說者?!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比毡痉Q君為日,如大日靈貴、饒速日命皆是。(黃遵憲《日本雜事詩》)
復(fù)古維新任主張,當(dāng)年龍戰(zhàn)血玄黃。一篇幕府衰亡論,信使無人說短長。
德川專政久,人知有大將軍,不知有王室也。自外人觀之,佐幕逆而勤王順,然幕府恩德已深,諸藩驟聞革政,頗疑新進挾少主以弄威福,人懷反側(cè)。又佐幕者多主開港,而勤王者轉(zhuǎn)主閉關(guān)。是非參錯,內(nèi)憂外患,國勢危于累卵。賴二三藩士明說利害于諸藩之間,漸致維新之治,厥維艱哉。國人述明治史者,指不勝屈。福地源一郎著《幕府衰亡論》,人以為信史。(姚鵬圖《扶桑百八吟》)
江山尤是主人非,舊日分矛賜錦衣。八十五邦城郭在,空余芳草對斜暉。
日本三府四十三縣,分之為五百三十一郡,五十二市,皆舊時八十五國之侯服也??寂f城遺址,如平秀吉之大阪城,德川市之江戶等,舉世皆知,無庸贅述。間有著名都邑,為人所略者,如德川義直之名古屋城,德川家康之駿府城,北條氏之小田原,伊達氏二十八萬石之仙臺,井伊氏二十五萬石之彥根,……島津氏七十五萬石之鹿兒島,為累世子孫不遷之地,至明治初年,而始歸入版圖者也。其余若鍋島侯之佐賀,大友氏之大分,酒井伯之白鷺城(即姬路市也),柴田勝家之北莊城(在福井市),大內(nèi)氏與毛利公所據(jù)之山口,彈丸黑子,不能盡書矣。(濯足扶??汀对鲎|洋詩史》)
從上述例舉的竹枝詞中可以看出,姚鵬圖與濯足扶??途7铝恕度毡倦s事詩》體,都是用七絕竹枝詞的形式講述日本的歷史,注解中進一步補充與說明相關(guān)的日本歷史史實,竹枝詞與注解均理智、客觀,邏輯較強。
文體的模仿,還表現(xiàn)在日語漢字詞的使用上。同時期的海外竹枝詞也出現(xiàn)英語音譯詞,如密司(Miss小姐)、姑莫林(goodmorning早上好)、巴克(park 花園)等等。但因為與漢語的差異較大,而近代中國人的外語水平也有限,因而《倫敦竹枝詞》《歐洲雜詠》等海外竹枝詞中只出現(xiàn)了少量的英語音譯詞。日語與漢語同為漢字語系,近代中國人充分利用此語言優(yōu)勢,多方接觸日本語言與漢字?!度毡倦s事詩》中使用了較多的日語漢字詞,之后的日本竹枝詞競相模仿,在竹枝詞中均使用大量的日語漢字詞。
最后是敘述內(nèi)容的仿擬,姚鵬圖《扶桑百八吟》主要是文體仿擬黃遵憲《日本雜事詩》,而濯足扶??偷摹对鲎|洋詩史》內(nèi)容仿擬《日本雜事詩》最為明顯,“濯足扶??汀边@個筆名,也使人聯(lián)想到黃遵憲的赴日前夕寫下的詩歌:“如此頭顱如此腹,此行萬里亦奇哉。諸公未見靴尖趯,待我扶桑濯足來?!标P(guān)于其內(nèi)容仿擬,下面例舉數(shù)首竹枝詞為例: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濯足扶??汀对鲎|洋詩史》 泰初一柱立天瓊,岳降真形地始成。西有和華東諾冊,一夸手造一胎生。紀(jì)神武以前事為《神代史》。曰開辟之天初,有國常立尊為獨化之神,七傳至伊奘諾尊、伊奘冊尊,為耦生之神。二尊以天瓊矛下探滄溟,鋒鏑凝結(jié)成磤馭盧島,名為國柱。因下居成夫婦。先以淡路洲為胞,鐘靈孕樣,乃生八大洲。馀島則矛頭滴潮濡沫所凝者。泰西人有創(chuàng)世紀(jì),稱耶和華手造天地萬物,七日而成,同一奇譚。 淡路成胞孕子孫,蜻蜓洲養(yǎng)大和魂。 遠從諾冊稽神代,上有鸕鶿草葺尊?!度毡旧翊贰吩?開辟元始之天神,曰國常立尊,為獨化之神,七傳至伊奘諾尊,伊奘冊尊,為偶生之神。二尊以天瓊矛探海,鋒鏑凝結(jié),成磤馭盧島,因以居之,遂為夫婦。先以淡路洲為胞,漸生八大洲,余島則矛頭濡沫所凝者。神奇荒誕,以至此。又云,人代之君,始自神武。神武之父初生,有臥龍蟠之,產(chǎn)室葺以鸕鶿羽,故號為彥波瀲武鸕鶿草葺不合尊。尊之母,則海神豐玉彥女,而父則瓊瓊杵尊也,神武立國,嘗至大和州,登山而望曰:“美哉國乎,其如蜻蜓點水呼!”故世稱日本為蜻蜓洲。其大和種族,勇敢有為,故名大和魂,亦名日本魂,猶言日本之元氣也。
上述表格中第一組描述日本開辟神話的竹枝詞詩注中,皆引用《日本神代史》,從劃線部分可以看出,除了個別詞語的更改,濯足扶??蛶缀跞繌?fù)制黃遵憲的詩注。
又如: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濯足扶??汀对鲎|洋詩史》 南朝往事久灰塵,歲歲櫻花樹樹春。手挈銅鈴拜遺像,嗚呼碑下吊忠臣。楠正成者,南朝殉難之臣。日本比之文文山、岳少保。源光國題其碑曰:“嗚呼忠臣楠子之墓”。墓在湊川,有櫻花數(shù)百樹,手澤所留,重于大壁。尚有神鈴塑像,能文者皆紀(jì)之。 千早城邊叫子規(guī),櫻花零落湊川湄。南朝已往北條逝,惟有嗚呼吊墓碑。河內(nèi)楠正成者,舉醍醐天皇之詔,舉兵勤王。北條高時以大兵圍千早城(城在大和州金剛山之西麓)。楠公能以少擊眾,卒滅北條氏。其后與足利尊戰(zhàn),相持五十年,兵敗,躬被十一創(chuàng),遂殉難湊川。弟正季亦同時戰(zhàn)歿。其后楠氏之族,如正行、正義者,據(jù)金剛山,與北朝力爭殘局,末幾亦亡。今湊川有楠公墓,墓旁有祠,即湊川神社也。湊川本一小水,在兵庫、神戶之間。墓碑為源光國所題,曰“嗚呼忠臣楠子之墓”,世稱為《七字碑》。櫻花數(shù)百樹,楠公手澤所留也。至今東京皇城二重橋前,有騎馬大銅像,神氣猶奕奕如生云。案日本福澤諭吉嘗著《楠權(quán)論》,以為當(dāng)世稱楠公為忠臣第一,然湊川之役,實可以不死,而竟死者也,事茍無裨于實際,雖不善賞也云云。附載于此,以求公論(今大阪櫻井驛有碑題曰楠公訣兒處,亦稱古跡)。
此組竹枝詞“歲歲櫻花樹樹春”“櫻花零落湊川湄”皆以櫻花之景緬懷日本歷史人物楠正成,濯足扶??椭裰υ~中“南朝已往北條逝”“惟有嗚呼吊墓碑”是黃遵憲竹枝詞中“南朝往事久灰塵”“嗚呼碑下吊忠臣”的簡單轉(zhuǎn)換。濯足扶桑客在黃遵憲詩注的基礎(chǔ)上,對楠正成的事跡進一步補充,并更為詳細地描述楠正成墓前情景。
再如: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濯足扶??汀对鲎|洋詩史》 臣連伴造稱官氏,藤橘源平數(shù)世家。將相王侯真有種,至今寥落族猶華。舊皆世官,故氏族最重。古所謂臣連伴造,以官有世功,以官為氏。其后賜姓命氏,自垂仁始。姓有升降,以氏為寵號,自天武始。氏之寵號既定,宏仁《姓氏錄》所載舊姓,有千百氏。諸藤專朝,不舉他族,而舊族皆降在皂隸矣。源、平迭興,枝葉之蔓,分宗立長,割據(jù)國郡。其長者,猶古氏上。其族人,稱家 藤橘平原世列侯,臣連伴造以功酬。宏仁姓譜詳華族,莫向《吾妻鏡》里求。數(shù)百年藩族,不外藤、橘、平、原四姓。明治廢諸侯,稱華族,以別于齊民耳。維新勛望,則稱新華族。至臣連伴造,則古所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也。椎古帝(欽明第九女)敕撰《天皇紀(jì)》、《國紀(jì)》及臣連、伴造、國造等,百八十部,皆記古來氏族。國造,則各居其國,以掌國事,古有國造一百三十余。伴造,乃諸部君長首直史之類也。天武詔定八等之姓,曰真人,曰朝臣,曰宿禰,曰忌寸,曰道師,曰臣,曰連,曰稻置。又其命氏有以國
子郎黨,蔓衍天下。數(shù)百年之藩,大都藤、橘、源、平四姓也。維新廢藩,猶稱為華族,以別齊民。者,吉備、飛多是也;以邑者,小野、菅原是也;以官者,刑部、采女是也;以功者,治田、垂水是也。蘇我氏之亂,姓譜散佚,允恭帝時,患群臣氏族錯亂,詔設(shè)鼎于廟,使諸姓盟神探沸湯,以別真?zhèn)?。天武?始有宏仁《姓氏錄》,以其舊姓尚有一千一百八十二氏。自諸藤檀國,源平繼之,舊族遂不見于縉紳之譜。足利時,贅婿冒宗,源平之間,尤多義子假兒,混淆之后,至望族各為嶶職,以自表異。如藤原為藤花,菅原為梅花,德川為葵葉,山內(nèi)為柏葉,各繪于袖,其名曰紋,使人一望而知其為某族也?!段崞掮R》五十二卷,僧奝然所著之國史,始安德帝治承四年,訖龜山帝文永三年,僅八十七年事耳。“藤橘平原世列侯,臣連伴造以功酬”仿擬黃詩“臣連伴造稱官氏,藤橘源平數(shù)世家”,濯足扶??蛯ⅫS遵憲詩注的最后部分(劃線部分)移至詩注的開(劃線部分),只是增加或更改了個別詞語。濯足扶桑客的詩注內(nèi)容有所擴展。其詩注“維新勛望,則稱新華族。至臣連伴造,則古所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也。”為黃遵憲竹枝詞“將相王侯真有種,至今寥落族猶華”的通俗化改寫。濯足扶??偷娜幹裰υ~中還存在很多類似的敘述與內(nèi)容仿擬,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雖然《扶桑百八吟》與《增注東洋詩史》是模仿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體,但由于赴日時間的差距,作品內(nèi)容有所不同。《日本雜事詩》創(chuàng)作于1876年—1879年間,時值日本明治初期。《扶桑百八吟》創(chuàng)作于1903年,作者只在日本逗留四個月。《增注東洋詩史》首次刊行與1903年,為作者留學(xué)日本十年間所著。姚鵬圖與濯足扶??透叭罩H,較之明治初期,日本社會各方面均進步顯著。此外,黃遵憲赴日的身份是外交官員,而姚鵬圖為山東省派往日本參加大阪第五屆國內(nèi)博覽會的下級官員,濯足扶??蛣t為留學(xué)日本軍校的學(xué)生,身份不同,作品關(guān)注點自然不同。
《日本雜事詩》為《日本國志》的副產(chǎn)品,“網(wǎng)羅舊聞,參考新政,輒取其雜事,衍為小注,丳之以詩,即今所行雜事詩是也”。③而黃遵憲作為第一屆駐日使團的參贊,對日本的國情評價相當(dāng)慎重,《日本雜事詩》也注重典籍文章的的沿革與全編整體綱目的清晰?!斗錾0侔艘鳌窋⑹鰞?nèi)容較廣,“大埔何氏如璋使東雜詠詳于山川;嘉應(yīng)黃氏遵憲日本雜事詩百篇,網(wǎng)羅二千五百年史事,日人推為巨制。予偶就見聞成本事詩一百八首,略述近事。”③增注東洋詩史》的記事類別與《日本雜事詩》大致相近,但其“惟隨時隨意之作,詳略非一,難免賦海遺鹽”,③“顯得隨意性較大,多有繁簡不當(dāng)、時序錯亂之處,不免予人錯亂之感”。④
總之,近代中國人的日本竹枝詞互文性特征明顯,但正因為不同階段日本竹枝詞互文,進一步加深了清末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普及了日本相關(guān)知識。
注釋
①孟華.中國文學(xué)中的西方人形象[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375.
②蘇明.“詩意”的幻滅:中國游記與近代日本人中國觀之建立[J].學(xué)術(shù)月刊,2008(8):109.
③鐘山,潘超.中華竹枝詞全編[M].北京出版社,2007(2):523-696.
④夏曉虹.吟到中華以外天[J].讀書,1988(12):119.
[1]邱良任,潘超.中華竹枝詞全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王曉秋,點.早期日本游記五種[M] .史鵬,校.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邱鑄昌.《日本雜事詩》簡論[J].華中師院學(xué)報,1979.
[4]夏曉虹.吟到中華以外天——近代海外竹枝詞[J].讀書,1988.
ClassNo.:I206.5DocumentMark:A
(責(zé)任編輯:蔡雪嵐)
OntheWritingofZhuzhiciofModernJapanese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textuality
Chen Wenli
(School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a lot of Chinese went to Japan for further studies and they wrote a lot of Zhuzhici of Japanese living , which are rich in contents and lively in narrating way. Those works of Zhuzhici described the historic customs and practices .They also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system,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Japan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 However ,there is the features of intertextuality among the different works of Zhuzhici.
modern Chinese; Zhuzhici of Japanese; intertextuality
陳文麗,碩士,助教,浙江工商大學(xué)日本語言文化學(xué)院2010級日語專業(yè)。
1672-6758(2013)06-0092-3
I206.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