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媛
戲劇的表演,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人物的塑造。無論是形體的表演;臺詞的念白;唱腔的運用等等,目的就是要把所飾演的人物,真實而又藝術(shù)化地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通過藝術(shù)表演的形式,讓觀眾在欣賞戲劇劇目的同時,能夠產(chǎn)生共鳴,從中能夠得到一些生活的感悟,產(chǎn)生一點體會。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戲劇藝術(shù)要起到教化民眾的作用”。
我是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的一名青年演員,主工小花旦這一行當,同時也經(jīng)常反串娃娃生一類的角色。在這一行摸爬滾打了近二十年,其中也塑造了一些人物。就人物塑造而言,我始終堅持“若要感動觀眾,先要感動自己”的創(chuàng)作論點?!案袆佑^眾”自不必說,隨著劇目故事情節(jié)的逐步展開,劇組演員的傾情演繹,以及林林總總的綜合因素的完美合成,這樣或可 “感動觀眾”。那么,如何“感動自己”呢?就這一點,我作如下詳細的論述:作為演員,我們一進入劇組就要閱讀劇本,并且要和導(dǎo)演一起分析人物,細致地把握所要飾演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是塑造好人物的關(guān)鍵。因為,人物性格決定著人物的言行舉止。例如,在《清風亭》中,我所飾演的少年時期的張繼保。他的性格特征就是少不更事,叛逆而又任性。因此,在《清風亭》的第二幕中他才會有“等我做了大官,我也要好好的氣氣他們”的言語。以及為了弄清身世真相,負氣離家的行為。所以我以為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是能否達到“感動自己”的第一步。走好這一步,就必須細細體會劇本中規(guī)定情景內(nèi)的所有人物,而這些不是你飾演的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感動自己”的誘因。例如,《清風亭》中,我飾演的少年張繼保,聽說自己的親生父親是禮部侍郎的時候,興奮異常。跟養(yǎng)父說要去找親生父親,被養(yǎng)父急怒痛心的情況下打了一個巴掌,隨后傷心欲絕地唱了一段如何含辛茹苦養(yǎng)育十三年的唱段。此時,我依偎在養(yǎng)父身邊,一邊聽他唱,一邊不斷地回想著那些年養(yǎng)父母的艱辛。這個時候,我把自己真正當成小繼保,有意識地跟隨著張元壽唱詞的內(nèi)容,仿佛看到了襁褓中奄奄一息的自己被一對善良的老人撿起。看到老人為了我不挨餓,抱著我到處討奶喝??吹嚼先藶榱瞬蛔屛沂軆?,暖被給我一個人蓋,兩人簌簌發(fā)抖地擠在一張小床上合蓋一條薄被相互取暖??吹嚼先瞬铰嫩橎堑赜昧ν颇ィ瑸榈氖亲龆垢軌驌Q錢來買我喜歡吃的肉包子。看到自己一天天健康快樂地長大,看到老人的頭發(fā)一天天地由灰變白……等張元秀唱完,我已經(jīng)淚流滿面。聽到養(yǎng)育了自己十三年的父親張元壽用凄涼,悲哀的口吻,對自己說:“可憐天下父母,一心都是為了兒女,繼保,你就隨你的親生母親去吧……”的時候,我已經(jīng)徹底感動了自己。一方面是主要演員“張元壽”的扮演者張金華老師的表演給予我情感的流露作了最大程度的刺激,更為主要的是我真實地體會到了我所飾演的少年張繼保在面對父子別離時的悲傷心境。正是有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體會和感動,我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淚流滿面地撲抱了上去,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爹爹,孩兒不走,孩兒不走……”這一段短短的真情表演最大程度地渲染了這場戲的氣氛,同時也深深地感動了全場的觀眾。每一次演出到這兒,觀眾都會流著淚水為我們鼓掌。
上述所舉的兩例,是我在演出《清風亭》時的參悟和心得??偨Y(jié)下來,要做到“感動自己”首先要細致地分析人物,做到準確地把握人物性格。其次,仔細體會劇中關(guān)聯(lián)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達到和所關(guān)聯(lián)人物的配合,進而用自己的真情表演來“感動觀眾”,使之進入演出者和觀眾一起融入劇目情節(jié)之中的境界。
戲劇表演的形式很多,我這里僅就真情表演及如何能達到真情表演,寫下了我的一點心得。首先,要達到自然而然的真情表演,就必須先“感動自己”。而自己感動的真情表演則一定能“感動觀眾”,自己感動了,觀眾就被感動,那么這就是真情表演對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
作為一個青年演員,我塑造的大多是一些配角人物。但是這么多年下來,我也有了一些在表演上的心得和體會,雖然其中有很多不足并且有點淺薄,畢竟是我從業(yè)二十多年以來的點滴積累。正因為如此,我才想把這些心得體會寫下來,期望能得到專家及老師的糾正及指點,為的是讓我在以后的藝術(shù)道路上能走得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