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陽,路芳芳,王秀芝
(德州學院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山東德州253000)
臉譜作為一種藝術現(xiàn)象,晚于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臉譜,但追本溯源,它的起源很早。臉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最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的紋面與面具,較為著名的是川劇臉譜。臉譜是一種繪畫的表現(xiàn)語言,尤其是京劇臉譜,其形式多種多樣,色彩也是五彩繽紛,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段使其具有簡潔、明快的藝術風格[1]。臉譜的各種表現(xiàn)技巧對服裝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將臉譜藝術用于服裝設計,可以為服裝設計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運用得當更易出彩,因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臉譜來源于舞臺,又沖出了舞臺的范疇,廣場雕塑圖案、大型建筑物圖案、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臺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占據(jù)的地位,同時也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nèi)的有識之士出于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除了具有鮮明的色彩外,還形象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臉譜圖案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是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完美統(tǒng)一。臉譜圖案除了具有圖案的一般特性,即審美性、功能性、工藝性、裝飾性之外,還具有其獨有的特性。臉譜服飾圖案作為圖案藝術的一個分支,有著自己特定的裝飾對象,它所表現(xiàn)的主體是人。因此,臉譜圖案與服飾的結合具有塑造形象、傳達信息、體現(xiàn)時尚、表達情感,展示個性等特點。
臉譜藝術用于服裝設計,對于其色彩、圖案及工藝表現(xiàn),都應充分的理解、運用,臉譜有自己的個性,不同的化妝方式,不同的臉譜代表不同人的性格。服裝亦如此,不同的服裝適合不同的人,同一件服裝穿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有不同的感覺,而每一件服裝都有自己的性格,同一類型的服裝又有相似的性格,適合相似性格身體特征的人,所以服裝中蘊含著臉譜藝術。將戲劇臉譜藝術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融入服飾設計當中,凸顯了服裝鮮明的特色,也是一種藝術與時尚的完美融合。
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可以完全借鑒臉譜圖案用在服裝的整體或者局部,以單一圖案的形式出現(xiàn)在服裝開襟處或衣服的后背,或?qū)ΨQ或非對稱分布,使服裝充滿個性、張揚的氣質(zhì)。
當然還可以取臉譜圖案的一部分用在服裝的局部,如底擺、領子、袖口、褲腳口等處,使局部設計更加有力度,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增加服裝的亮點。
具象表現(xiàn)亦即寫實呈現(xiàn),將自然形態(tài)完整或者部分移入服裝設計當中,給人一種造型真實、層次清晰的感覺。臉譜是戲曲臉譜中用色最多的劇種之一,所謂臉譜色彩是指臉膛的主要色彩而言,有紅、紫、黑、白、藍、綠、黃、粉紅、褐、赭、金、銀等色,各具妙用,以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突出劇目中復雜的人物形象,出現(xiàn)于舞臺上。對于臉譜圖案的寫實運用,則給人一種嚴肅莊重之感和新奇曼妙之意。
如果對臉譜圖案進行部分或全部借鑒,并加以抽象化,再進行夸張變形,作為獨立形或者連續(xù)式的圖案,連續(xù)式構成如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及邊緣連續(xù),用在服裝的整體或局部,形成別具一格的圖案紋樣,也能收到意外驚喜,從而增加服裝的獨特魅力。臉譜著重在形、神、意等方面,表現(xiàn)多種人物忠、奸、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而且著色變化有致,勾繪精巧,富有圖案美,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對戲中人物膚色夸張的描繪,是對戲中人物性格的夸張。臉譜上的面紋常用其他色彩勾繪,有烘托主色的作用。一般來說,紅色的代表忠勇、正直;黑色的代表勇猛、直爽;白色代表奸詐、狠毒、陰險;油白色代表自負、跋扈;藍色的代表剛強、驍勇;綠色的代表頑強、俠義;黃色的代表兇暴、沉著;灰色的代表老年梟雄;紫色的代表智勇剛義、剛正威嚴;金銀色代表神、佛、鬼怪、精靈。
圖1、圖2所示為具象和抽象化臉譜圖案的運用,圖1中的上衣是采用刺繡的工藝手法來加以表現(xiàn)的,文化韻味濃厚,服裝圖案對稱分布,并且加以抽象化的運用,賦以民族特色。臉譜圖案掛飾則是采用寫實臉譜來加以表現(xiàn)的。兩者抽象與具體對比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方式。圖2則是古今結合與對比的典范,左邊本身就是古典中透著現(xiàn)代的氣息,右邊則是將傳統(tǒng)臉譜圖案抽象化的應用在現(xiàn)代服裝中。臉譜用色也不是絕對的,有靈活性。如紅色在表現(xiàn)三國戲中人物關羽時,代表其赤膽忠心,但在《法門寺》中太監(jiān)劉瑾雖為紅色臉是代表其養(yǎng)尊處優(yōu),權壓朝臣;如《水滸》戲中人物晁蓋雖是“黃色三塊瓦臉”在這里就不是代表其兇暴、沉著,而是代表其面部膚色發(fā)黃,印堂勾畫一個橢圓紅光,一看就知是位堂堂正正起義的老英雄;如《八大錘》中的金兀術用的金色,并非是神仙、精靈,而是代表其姓金,真正體現(xiàn)臉譜的抽象化的應用。
圖1 臉譜抽象紋樣唐裝及具象臉譜掛飾Fig.1 Tang suit with abstract facial makeup patterns and concrete facial makeup hang decorations
圖2 臉譜圖案在服裝中的抽象化及具象化運用Fig.2 Abstract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facial makeup patterns in clothing
壓印是指通過特殊工藝在服裝面料上壓出所需圖案和紋樣,在面料上形成很好的肌理效果。臉譜圖案經(jīng)過壓印處理形成各種凸狀圖紋和花紋,顯示出深淺不同的紋樣,具有明顯的浮感,增強了圖案的立體感和藝術感染力。作為服飾圖案用于服裝設計,無論用在服裝的哪個部位都凸凹有致,民族色彩顯著。如圖3所示,將壓印的效果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極具立體感,將臉譜圖案經(jīng)過壓印工藝處理進而用于服裝設計,別致中饒有新奇之意。
圖3 壓印凸凹質(zhì)地面料Fig.3 Impressing concavo-convex fabric
刺繡是最傳統(tǒng)的服裝面料裝飾手法,是一種在織物上用各種線料繡出各種圖案的工藝,繡線的針路和凸起的花紋使圖案具有浮雕式的獨特的造型美。臉譜圖案的刺繡表現(xiàn)可以是珠繡、十字繡、米字繡、絲帶繡、線繡、雕繡、褶繡、抽絲繡、貼線繡等[2]。
圖4所示抱枕是采用十字繡形式來表現(xiàn)臉譜圖案的,精致唯美,臉譜圖案的不對稱分布為服裝設計增添了民族氣息的別樣美,可謂不對稱美。臉譜刺繡圖案的特點是刺繡材料導致具有反光的感覺。在表現(xiàn)臉譜刺繡圖案時,可以采用特定的排線手法,表現(xiàn)圖案的深色調(diào)、固有色及亮部,由此產(chǎn)生一種不平整的紋理和反光效果(圖5)。
圖4 十字繡抱枕Fig.4 Cross-stitch pillow
圖5 珠繡線繡臉譜圖案Fig.5 Facial makeup patterns with pearl and line embroidery
服裝手繪就是圖案設計者用毛筆和染料直接在服裝上繪制圖案,服裝手繪染料一般采用丙烯。通常,手繪圖案具有不規(guī)則性、隨意性,繪畫藝術性強,變化較大,需根據(jù)不同的風格,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以表現(xiàn)[3]。如表現(xiàn)國畫風格的花卉圖案可運用淡彩的繪制方法。手繪臉譜圖案或抽象化或具體,或取部分或整體,或用于局部或大面積描畫,在服裝面料或服裝成品上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審美力將臉譜圖案表達得近乎完美[4]。
手繪臉譜圖案應用廣泛,通過臉譜手繪工藝處理應用于各種服裝及服飾配件,如衣服、手袋、扇子、鞋子、帽子、披肩、包、圍巾、手套、襪子等。一般T恤上手繪圖案比較常見。近幾年,情侶裝上多見手繪圖案,臉譜作為經(jīng)典民族元素,經(jīng)常被當作情侶T恤圖案的選材,臉譜情侶裝經(jīng)典中蘊含著個性。將臉譜藝術抽象或具體地用在各種服飾上,可以為服裝增光添彩。圖6、圖7所示的T恤、鞋子、包、衛(wèi)衣都借用手繪臉譜圖案,表現(xiàn)得生動別致。
防染印花是在織物上預先印上能夠防止地色染料上染的防染劑,以防止花紋上染的一種印花工藝。簡言之,防染印花就是在染色的過程中,通過防染手段來顯花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蠟染是防染印花的一種[4]。蠟染印花即蠟防染色印花,它類似于印刷上陰圖印刷,即圖文部分用蠟封住保持底色,而其余部分染上其他顏色。蠟染臉譜圖案印花最突出的特點是圖案粗獷、自然、典雅、古樸,別具韻味,蠟染印花可稱作是印染產(chǎn)品中常開不敗的一朵奇葩。
根據(jù)原有的臉譜圖案既可以選擇蠟染簡單顏色的圖案,也可以先把彩色臉譜圖案畫在白布上,對其進行蠟封,浸染,最后形成蠟染臉譜圖案,或按照一般蠟染的方法漂凈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臉譜色彩,可以根據(jù)留白的面積及形狀進行自由設計。要染多色彩層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蠟的手段,表現(xiàn)力更豐富。最后,再根據(jù)面料圖案特點或先前構思進行服裝設計。
圖6 手繪臉譜帆布鞋和包Fig.6 Canvas shoes and bag with hand-drawn facial makeup
圖7 手繪臉譜上衣Fig.7 Jacket with hand-drawn facial makeup
圖8所示為蠟染臉譜圖案完成品,幾種臉譜圖案相間分布,色彩較豐富,圖案也較粗獷,適合創(chuàng)意裝構思,或與其他面料搭配使用,可用于裙裝、唐裝,或整件裝局部裝飾,如領部、口袋、褲腳、衣身包邊、袖口等處。
圖8 蠟染臉譜圖案Fig.8 Batik facial makeup pattern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歷史悠久。作為對傳統(tǒng)扎染工藝的繼承和發(fā)展,扎染是通過捆綁或針縫布料來達到防染目的。扎染主要有大理、白族、彝族和現(xiàn)代扎染,現(xiàn)代扎染是針對傳統(tǒng)扎染、蠟染和藍印花布[4]。
臉譜扎染就是將其圖案外輪廓縫制捆扎好,投入事先準備的染液中煮沸15 min,也可用低溫染料浸染,然后取出布料,拆除線即可觀察效果。對于復雜顏色多的圖案,可以進行多次套染,將不需要動的地方用塑料紙包纏好,放入染料中煮沸。扎染工藝縫制及捆扎的松緊度因人而異,得到的作品效果也是因人而異。所以,每個人的臉譜扎染作品都會是一種別樣的風景,而將其用于服飾品的設計,更會有一種別樣的風采。
圖9所示是一塊臉譜扎染布料極具民族色彩,與蠟染工藝處理后的效果有幾分相似,只是這塊面料圖案過于逼真,如果用于服裝設計,創(chuàng)意裝較合適,也可用來做披肩、圍巾、或者做唐裝,民族與經(jīng)典相碰撞,相交融。
圖9 扎染臉譜圖案Fig.9 Tie-dyed facial makeup pattern
拔染印花是利用染料氧化還原退色原理,把織物上的顏色抽拔掉,使之變成另一種較淺的顏色,強似水洗效果。在染好的布料上涂上拔染劑,被涂之處就會退色,進而形成斑駁別樣的紋理。拔染工藝容易掌控,是一種簡單易行、實用自由度大的圖案表現(xiàn)技法。利用拔印工藝進行臉譜圖案的表現(xiàn),做出的產(chǎn)品具有細膩自然,地色勻凈、花形細致、輪廓清晰、濃艷飽滿的特點。如圖10所示為拔染印花蝴蝶圖案,效果自然,輪廓清晰,紋理豐富,色光豐滿,用于T恤表面華而不花,清新自然。臉譜圖案豐富多彩,經(jīng)過拔染工藝,得到特殊效果,用于服裝配件及服裝的不同部位,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面料再創(chuàng)造,進而設計服裝。
圖10 拔染印花T恤Fig.10 Discharge printing T-shirt
圖11 激光熱轉(zhuǎn)移印花T恤Fig.11 Laser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T-shirt
編結盤繞主要是指將線性材料纏繞盤結成形釘縫在服飾上,或?qū)⒗K帶直接在衣物上盤繞出想要的花形進行縫制。臉譜盤結圖案和花形變化非常豐富,可抽象可具體,做出的圖案花形極具立體感,具有類似浮雕的效果。中國民族元素中應用較多,除了臉譜編結盤繞,最具代表性的要數(shù)盤扣、立體花、中國結等[5]。
用繩帶編結盤繞,以盤扣的形式組合成臉譜圖案,在衣身的開襟、底擺、領口等處添加,會別具一番風味。圖12為臉譜與盤扣的結合,這是一種綜合運用中國民族元素的典范,民族元素用得恰到好處,設計的作品就更容易出彩。圖13中運用盤扣編結盤繞等手法,形象地呈現(xiàn)出吉祥喜慶的服裝外形,讓人由衷地喜愛、欽佩。
圖12 民族風現(xiàn)代服裝Fig.12 Modern clothing with folk style
圖13 盤扣華裳Fig.13 Fine clothes with plate buttons
織花鉤花工藝是用棒針、勾針將毛線或絲線、紗線等編結成型,也可運用面料的裁剪縫綴制作。在日常生活中,鉤織工藝品比較普遍,如毛衣、坎肩、包、圍巾、手套、罩衫、襪子、鞋子、水杯套、車座套等。針織類的服飾因其舒服無束縛,可以進行厚薄、凹凸、鏤空等多種變化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根據(jù)自己的構思可以將臉譜圖案抽象化或以寫實的手法,經(jīng)過織花、鉤花工藝處理,將其鉤織在衣服前胸、后背、肩頭或者用在各種服飾品上。如圖14和圖15所示毛衣上都是用臉譜圖案來裝飾,使得原本平淡的款式添了幾分新意,古典與現(xiàn)代結合,彰顯個性的同時又不失時尚[6]。
圖14 臉譜圖案兒童毛衣Fig.14 Children sweater with facial makeup pattern
圖15 臉譜毛衣Fig.15 Sweater with facial makeup pattern
臉譜藝術作為中國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利用臉譜獨特的圖案,加入自己的設計構思,巧妙地將其與服裝設計結合在一起,形成擁有自己個性特色的服裝,可謂古典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7]。臉譜藝術的運用為服裝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內(nèi)涵。正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服裝設計也不例外,把中國傳統(tǒng)藝術融入服裝設計,發(fā)揮至極致,才更容易被世界認可。臉譜被服裝設計師作為靈感來源,運用到服裝上,Valentino在2005年秋冬服裝上直接將京劇臉譜變成了隨身配飾,典型的京劇臉譜搖身一變成為了胸前的扣飾。最特別的是,這種扣飾其實可以別在衣服上,掛在包上,或者插在盤起的頭發(fā)上,很有特色。服裝設計的過程,正是一個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相互交織的過程,只有將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形成自己的構思,付諸實踐才能完成令人滿意的創(chuàng)作,服裝設計這個過程才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宋釗.基于隱的圖形語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1,28(2):210-212.SONG Zhao.A semantic study of graph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s[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1,28(2):210-212.
[2]喻英.中國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安徽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1(2):1-4.YU Ying.Application of Chinese elements to clothing design[J].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2002,1(2):1-4.
[3]尹艷梅,朱寒宇,徐麟健,等.服飾手工藝在現(xiàn)代針織服裝中的設計應用[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0,27(1):84-86.YIN Yanmei,ZHU Hanyu,XU Linjian,et al.The application of clothing handicrafts in the knitwear design[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0,27(1):84-86.
[4]劉曉剛,崔玉梅.基礎服裝設計[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0.LUI Xiaogang,CUI Yumei.Basic Clothing Design[M].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erss,2010.
[5]張卓然.淺析中國傳統(tǒng)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01(8):116.ZHANG Zhuoran.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to modern clothing design[J].Art Education Research,2001(8):116.
[6]徐媛苑.論服飾圖案在服裝中的和諧運用[J].英才高職論壇,2009(2):54-56.XU Yuanyuan.Harmonious application of fashion pattern on clothing[J].The Forum of Yingca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2009(2):54-56.
[7]徐雯.服飾圖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XU Wen.Fashion Pattern[M].Beijing:China Textile &Apperal Pres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