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江靜 白麗瓊 肖水源 徐慧蘭 陳有芳 唐益 萬燕萍 譚振 肖濤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一種貧困性疾病,也是一種社會性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湖南省為全國結核病高疫情區(qū),2000年全國第四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湖南省活動性肺結核患病率310/10萬,涂陽肺結核患病率107/10萬,結核病死亡率15/10萬[1]。雖然我國政府為結核病患者提供了免費診斷和治療的基本費用,但患者及家庭還需自費支付輔助檢查治療費用,嚴非等[2]對農村肺結核患者的費用負擔分析表明,政府減免的費用不足患者實際支出醫(yī)療費用的20%,且患者實際支出醫(yī)療費用占家庭年總支出的13%~40%。為探討減輕患者醫(yī)療費用帶來的家庭經濟負擔的有效途徑,本研究調查分析了罹患結核病對患者家庭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研究現場
采取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分別在湖南省國家級、省級扶貧重點縣和非扶貧縣各隨機抽2個縣作為研究現場,以年齡≥15歲,自2005年7—9月至6個抽樣縣(區(qū))結核病防治所接受診治的連續(xù)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自制的結核病社會經濟學調查問卷,在知情同意下,分別在確診時和療程結束后2次入戶訪談,收集患者病后醫(yī)療費用以及患病前、后1年家庭經濟收入、支出等相關資料和信息。6個抽樣縣(區(qū))分別為安化縣、平江縣、石門縣、永定區(qū)以及邵東縣和湘潭縣。
(二)樣本量的估算
以患者因病臥床為失能依據。前期研究表明,有22.5%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發(fā)病后因病臥床[3],按照樣本計算公式:N=1.962×P(1-P)/D2;N 為樣本含量,P為肺結核患者因病臥床的比例,D為容許誤差;設容許誤差D=0.2P,得出N=345。預設15%的失訪和不應答,即至少需要397例確診的連續(xù)肺結核患者樣本。
患者排除標準:患者診斷參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2002年版)》[4]中的診斷標準和相關定義。排除標準:(1)不能進行正常交流者;(2)肺結核可疑癥狀出現達到6個月及以上者;(3)合并或并發(fā)其他急、慢性嚴重疾患者;(4)講明調查目的和意義后,不愿意參加者。
(三)納入患者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患者354例,<30歲78例,30~歲121例,45~歲89例,60~歲66例。平均受正規(guī)教育中位年限為9年(0~16年),初中占47.2%(167/354),小學占32.8%(116/354),高中及以上占11.9%(42/354),不識字或識字少者(識字少于150個者)占8.2%(29/354)。職業(yè)構成中,從事農業(yè)生產(包括農業(yè)、林業(yè)、手工業(yè)和畜牧養(yǎng)殖業(yè))者占57.6%(204/354),農民外出務工者占26.6%(94/354),從事批發(fā)零售(批零)、餐飲和運輸等商業(yè)和服務業(yè)者占10.2%(36/354),學生、無業(yè)或家務等其他人員占5.6%(20/354)。在2005年,絕大多數結核病患者沒有任何醫(yī)療保障,以自費為主,占89.5%(317/354);參 加 新 型 農 村 合 作 醫(yī) 療 者 占 6.2%(22/354);參加醫(yī)療保險者占3.1%(11/354);其他占1.1%(4/354)。性別、年齡和縣(區(qū))分布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和樣本縣(區(qū))調查患者的年齡構成
(四)相關定義和計算方法
1.家庭年經濟收入:主要指農村居民通過各種來源所獲得的全部實際現金收入(如糧食、蔬菜等自家消耗而沒有變成現金的部分不計算在內),家庭年經濟收入渠道被定為以下3類:(1)經營性收入,包括農業(yè)、林業(yè)、手工業(yè)和畜牧養(yǎng)殖業(yè)、批零貿易或餐飲業(yè)等收入總和;(2)工資性收入,主要指在外務工或在當地企業(yè)所得收入總和;(3)其他收入,包括子女贍養(yǎng)和人情收入等總和。
2.家庭經濟支出:支出項目定為以下4類:(1)生活開支,包括食品、衣著、日用品、住房修繕、水電及燃料、添置家電、人情支出、吸煙、喝酒等開支總和;(2)生產資料開支,包括農藥化肥、種子飼料、農具添置、農業(yè)稅款、集資等開支總和;(3)文化、教育及娛樂和通訊開支,包括學費、培訓費、添置娛樂文化用品、手機、電話及話費等開支總和;(4)醫(yī)療保健服務開支,包括家庭所有成員1年內因病診治和預防保健費用開支總和。
3.家庭經濟收入損失:由于經濟收入受物價上漲和時間貼現等因素影響,家庭經濟收入損失量需要引入調整系數。收入調整系數指:發(fā)病年當地居民人均純收入/發(fā)病前1年當地居民例均純收入。該調整系數<1,說明當年當地居民人均純收入低于上1年;調整系數=1,則當年當地居民人均純收入與上1年一致;調整系數>1,則當年當地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上1年。
調整后的收入=當年實際收入×收入調整系數
家庭經濟收入變化(損失或增加)量=患病前1年家庭純經濟收入×收入調整系數-患病當年家庭經濟收入;正數表示量減少,負數表示量增加。
家庭疾病負擔指數(disease burden index,DBI)計算公式如下:
肺結核DBI的單位以“年”表示,即:患者家庭需要多長時間(年)的純收入來支付患者因疾病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DBI越大,家庭經濟補償所需要的時間越長。本研究計算的肺結核DBI,將來還可用于不同疾病之間家庭經濟負擔的比較。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經正態(tài)性檢驗,涉及到費用如家庭經濟收入和支出等呈偏態(tài)分布的資料,統(tǒng)計量采用中位數(M)、P25、P75描述。對于正態(tài)分布變量,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作t檢驗和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病后患者家庭總經濟收入共減少了437.4萬元,戶均減少1235.6元(中位625元),患者本人年收入占家庭年收入1/2及以上者由患病前的48.9%(173/354)減少到患病后的27.1%(96/354)。
患病前、后1年肺結核患者家庭戶均經濟開支除了醫(yī)療保健開支較患病前1年戶均增加2.8倍(465 925/166 575)外,家庭總開支、生活開支、生產開支、文教娛樂通訊開支等均較患病前1年有所減少[分別減少了6.3%(205 210/3 275 317)、25.5%(556 711/2 184 275)、5.9% (15 053/255 475)、15.0%(100 415/670 036)]。
表2顯示,患病后肺結核患者平均醫(yī)療費占家庭經濟開支的(20.4±15.1)%;本研究中,隨著患者年齡組的年齡增大,醫(yī)療費用占家庭總開支的比率逐漸增高(H=26.788,P=0.0001)。
肺結核患者平均醫(yī)療費用占家庭總醫(yī)療開支的(89.6±18.9)%;其中45~歲年齡組低于其他年齡組(F=2.982,P=0.031)。
患者患病前1年共有93戶(26.3%)家庭總經濟收入低于當年支出(收不抵支),2戶(0.6%)收支持平,259戶(73.1%)家庭收入高于支出;戶均總節(jié)支(收支差,“節(jié)支”指收入大于支出)226.7元(中位287元)?;颊呋疾『?年共有246戶(69.5%)家庭總經濟收入低于當年支出(收不抵支),108戶(30.5%)家庭收入高于支出;戶均總超支429.2元(中位539元)。
DBI是指患者因病產生的直接醫(yī)療損失占家庭純收入的比例;DBI越大,家庭補償結核病的直接醫(yī)療損失所需的時間就越長。結果表明,肺結核患者戶均DBI為0.33年,中位DBI為0.16(0.14~10.3)年。不同年齡組患者家庭中,患者年齡越大,DBI越大(表3)。
結核病對家庭的經濟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患者因病失能休工和家庭成員陪護診療所造成的家庭收入減少;(2)患者因病求治所致的額外醫(yī)療費用負擔,導致家庭開支類別改變。
通過患病前后比較,患病后家庭經濟收入戶均減少1235.6元。應用DBI來評價,家庭戶均要以約4個月(DBI 0.33年)的純收入來補償肺結核給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筆者清楚地認識到結核病不僅僅是一種“個體”疾患,也對家庭造成了重大的經濟負擔,肺結核使得更多家庭的經濟收入降至當地平均水平以下,收不抵支的家庭由患病前的26.3%增加到患病后的69.5%。為了應對肺結核患者對家庭帶來的經濟影響,家庭不得不削減必要的開支,包括減少生活開支,文化、教育和娛樂通訊開支,以及學雜費、培訓費開支等。印度的相關研究表明,有11%的患者家庭兒童因病輟學[5]。泰國的研究也證明,結核病患者通過削減其他開支來應付因疾病而增加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有超過15%的貧困患者家庭需要變賣自己的家產,10%的家庭需要向銀行貸款[6]。
表2 肺結核患者醫(yī)療費平均占家庭總開支及家庭醫(yī)療總費用的比率
表3 肺結核患者家庭疾病負擔指數(年)
要減輕社會結核病的負擔,首先要減輕患者和家庭結核病的經濟負擔,如果政府能將確診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全納入免費項目,就可真正解決政府為群眾免費診治結核病的問題。目前肺結核的診治尚未能在醫(yī)療保險和新農合中統(tǒng)籌考慮。調查表明,當前農村醫(yī)療費用自付的醫(yī)療保健形式,是影響農民衛(wèi)生服務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農民患者求醫(yī)行為的最大障礙[7]。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障制度的推行,盡快將農村不住院肺結核患者的診治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范圍,不僅能直接惠澤廣大結核病患者,也擴寬了全社會結核病防治的籌資渠道,得以分攤結核病的社會經濟負擔。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資料匯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2]嚴非,劉曉云,趙新平,等.當前農村肺結核病人費用負擔分析.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6,9(4):164-166.
[3]白麗瓊,肖水源.湖南省農村傳染性肺結核患者發(fā)現延誤的影響因素研究.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9):617-620.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2002年版).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2.
[5]Rajeswari R,Balasubramanian R,Muniyandi M,et al.Socioeconomic impact of tuberculosis on patients and family in India.Int J Tuberc Lung Dis,1999,3(10):869-877.
[6]Berman P,Kendall C,Bhattacharyya K.The household production of health:integrating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on micro-level health determinants.Soc Sci Medi,1994,38(2):205-215.
[7]劉潞平,栗慶林,楊懷玉.農民患者求醫(yī)行為和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2,22(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