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靖巖 賈艾玲 邱智東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長春 130117)
通草提取工藝及其鑒別的研究
★ 劉靖巖*賈艾玲**邱智東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長春 130117)
目的:對通草提取工藝及薄層鑒別進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設計安排實驗,用薄層色譜(TLC)進行定性鑒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進行含量測定。結(jié)果:優(yōu)選了通草的最佳提取工藝,在薄層色譜中可檢出特征斑點。結(jié)論:該提取工藝和質(zhì)量控制方法科學合理,可作為通草生產(chǎn)和質(zhì)量控制的依據(jù)。
通草;提取工藝;薄層鑒別
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Tetrapanaxpapyrifer(Hook)K.Koch的干燥莖髓。主要分布在西南及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主產(chǎn)于臺灣、貴州、廣兩、云南。具有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等功效,用于濕溫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2010版《中國藥典》中對通草僅有性狀和顯微鑒別,缺少對其有效成分的鑒別和含量要求,而目前市售通草品種混亂,摻次摻偽日益增多。鑒于通草中多糖含量較高,本實驗對此作出相關研究,對通草中多糖進行含量測定并對其薄層進行定性鑒別,為完善其質(zhì)量評價體系奠定基礎。
紫外分光光度計(儀器型號:TU-1810PC),葡萄糖對照品(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批號:110833—200904),5%苯酚,硫酸溶液,購自北京化工廠,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正交試驗設計 根據(jù)預試驗結(jié)果,以總多糖含量和出膏率為考察指標,以加水量、煎煮次數(shù)、提取時間作為3個考察因素,優(yōu)化提取工藝,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2.2 總多糖含量測定
2.2.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葡萄糖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蒸餾水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水煎干膏適量,研細,過60目篩,精密稱定約0.2g,置于100mL錐形瓶中,加入蒸餾水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蒸餾水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收集續(xù)濾液。吸取1mL續(xù)濾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再用0.45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2.2.3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99.8μg/mL)0.1,0.2,0.4,0.6,0.8,1.0mL,分別置于10mL具塞試管中,加蒸餾水至1.0mL,加入1mL5%苯酚溶液,搖勻后,迅速加入5mL濃硫酸溶液,混勻,于100℃沸水浴中,加熱15分鐘后取出,放入冰浴中,冷卻15分鐘。在490nm處測定吸光度。以濃度為橫坐標,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求得回歸方程:Y=0.00613X-0.05364,r=0.9999,結(jié)果表明,葡萄糖在9.98μg/mL~99.8μg/mL濃度范圍內(nèi),與吸收度呈良好線性關系。
2.2.4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6mL,置于10mL具塞刻度試管中,加入蒸餾水至1mL,按“2.2.3”項下的方法顯色,測定吸光度,重復6次。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的精密度良好,RSD為0.55%(n=6)。
2.2.5 穩(wěn)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按“2.2.3”項下的方法顯色,分別于0,10,20,30,40,50分鐘不同時間測定其吸光度,供試品RSD為0.15%,說明供試品在50分鐘內(nèi)穩(wěn)定性較好,測定結(jié)果準確、可靠。
2.2.6 重現(xiàn)性試驗
精密稱取正交樣品中2號樣6份,每份0.2g按照供試品溶液項下的方法制備,精密吸取0.5mL供試品溶液置于具塞試管中,加蒸餾水至2.0mL。按“2.2.3”項下的方法顯色,測定吸光度,并計算總多糖平均含量為850.0764mg/g,RSD=2.52%,說明重現(xiàn)性較好。
2.2.7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供試品粉末(總多糖850.0764mg/g)6份,每份約0.1g,分別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對照品粉末,按“2.2.3”項下的方法顯色,測量吸光度值,并計算含量及加樣回收率,結(jié)果見表2。
表2 回收率試驗結(jié)果
結(jié)果表明,平均回收率為100.47%,RSD=2.12%。本法回收率較好,方法可行。
2.3 通草的提取制備最佳工藝確定:正交試驗結(jié)果見表3,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4。
表3 正交試驗結(jié)果
表4 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
由以上極差分析及方差分析可知,影響因素大小順序為:Cgt;Agt;B,即煎煮次數(shù)C是主要影響因素,加水量A是次要影響因素,而煎煮時間B對試驗結(jié)果影響較小。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依次為:A因素的第1水平,B因素的第1水平,C因素的第3水平,確定A1B1C3為最佳提取方案,即加3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小時。
2.4 通草的定性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60%甲醇30mL,于水浴上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0mL溶解,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通草對照藥材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1 以出膏率、總多糖轉(zhuǎn)移率為考察指標,通過綜合評分,由表4中極值F值大小顯示,各個因素作用主次為C﹥A﹥B,由表3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A因素無顯著性意義(P﹥0.05),B因素也無顯著性意義(P﹥0.05),C因素有顯著性意義(P﹤0.05),以A1B1C3為最佳,即以加3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為最佳提取工藝。
3.2 本實驗在目前國內(nèi)對通草藥材化學成分研究較少的背景下采用TLC對其有效成分進行鑒別,方法簡便、易行,結(jié)果清晰,對儀器設備要求較低。由于《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通草項下并未收錄通草的薄層鑒別方法,通過條件摸索,初步定為展開劑∶石油醚—乙酸乙酯(8∶2),展開時,對照藥材與供試品斑點Rf值均較低,把比例調(diào)整為石油醚—乙酸乙酯(7∶3)時,則效果較好,斑點清晰;重現(xiàn)性好。
3.3 本實驗對通草提取制備工藝進行了研究,以主要有效成為指標,設計優(yōu)選了通草有效成分的最佳制備工藝;運用UV、TLC等方法對通草進行了化學表征和鑒別研究,初步建立了通草的質(zhì)量標準,可作為通草生產(chǎn)和質(zhì)量控制的依據(jù)。今后還將對通草進行多指標檢測,盡量闡明通草中的各種有效成分,進一步完善通草的質(zhì)量標準。
劉靖巖,碩士研究生,中藥制劑研究方向,Tel:15164310437,E-mail:438831128@qq.com
**通訊作者:賈艾玲,碩士,助教,從事中藥制劑的研究,Tel:18684341320,E-mail:171265932@qq.com
R 283.6
A
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