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磊,王 寅
(1.安徽農業(yè)大學,安徽 合肥230036;廬江縣規(guī)劃局 安徽 廬江2315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也在不斷增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今城市,大到一如“北上廣”之類的一線城市,小至偏遠不為人知的小城僻壤,都難以讓人滿意其公共廁所的服務。不僅如此,由于大眾關注的公共廁所服務所指向的對象往往是城市中的行人或者駕駛非機動車的人群,駕駛機動車的出租汽車司機群體的如廁問題則常常被世人所忽視。本文所討論的正是針對這一常被忽視群體的公廁服務問題。
以合肥市步行街的公廁布置為例,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商業(yè)區(qū)是以淮河路步行街為核心、南北兩側被壽春路、長江中路所包圍而形成的綜合性商業(yè)街區(qū),其中公共服務設施較為完善,公廁的設置也相應較為密集,但是對于出租車司機來說,這里根本無法體現公廁的服務便捷性:巨大的人流交通量使得出租車司機無法在這一區(qū)域停車如廁;而兩側的長江中路和壽春路則是城市主干道,更不可能為出租車司機提供如廁方便的場所。這樣一個看起來公廁服務便捷的區(qū)域都無法為出租車司機提供便捷的如廁服務,更不用說其他區(qū)域的公廁服務了。
濱湖新區(qū)是合肥市近年來新建的市區(qū),作為新區(qū),其自然具備新區(qū)的基本特點即地域廣大、公服薄弱,很難在其中找到專門的公共廁所,出租車司機一旦載客到達這里,出現內急情況是難以解決的,這就造成很多出租司機不得不回城如廁,更有甚者采取就地解決的不文明方式。
截至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合肥市共有常住人口335.21 萬人,按照國家相應的環(huán)衛(wèi)標準,每萬人次應該設有4 座公共廁所,則對應的公共廁所數應達到1341 座。根據《合肥市城市環(huán)衛(wèi)設施專項規(guī)劃(2008-2020年)》的要求,近期規(guī)劃至2010年,合肥市公廁總數應達到719 座,遠期2020年總數應當達到1421 座。然而至2012年,合肥市的公廁實際存在數量是約達到700 座,并且其中只有178 座直屬于城管部門管轄,另外的500 多座屬于社會公廁性質,也就是說,只有城管部門直接管轄的178 座公共廁所是免費的,且這178 座當中還包含相當一部分的公廁并非24 小時對外開放。
不僅如此,盡管合肥市包河區(qū)市容管理局于1999年1月20日發(fā)布了《關于公廁收費標準的批復》,對包河區(qū)的相應社會公廁進行了政策上的約束(要求公廁最高收費不超過0.3 元),合肥市一級管理部門到目前為止也并沒有對社會公廁的收費進行管理約束,0.3 元的最高收費并沒有在包河區(qū)公廁收費約束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得到準確落實,亂收費的現象依然存在。
免費公廁的稀少、開放時間的限制連同社會公廁的亂收費直接造成很多出租車司機選擇忍受內急痛苦而選擇熟悉的地方如廁甚至不顧城市文明的擇地就地解決。
在合肥市主城區(qū)主要路段的公廁附近,設立免費臨時停車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臨時停車如廁不收取停車費用,以解決出租車司機如廁難問題,另外,城市相關管理部門根據城市環(huán)保環(huán)衛(wèi)專項規(guī)劃的相關公廁布點規(guī)劃,標注出有臨時停車位的公廁,對出租車司機發(fā)放“導廁圖”。西安市已于2012年5月初開始實施類似措施。
圖1 西安市于公廁旁劃撥出租車臨時車位
圖2 廣州市東風東路公廁旁臨時出租車停車位
為緩解不斷增長的交通壓力,目前我國各大城市均修建了不同數量的立交橋,它們在解決了交通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大面積的橋下空間,這些城市“背面”空間一直以來常被人們所忽視,事實上,合理、充分利用這些空間,將會為我們解決很多城市問題,出租車司機的如廁難問題即可以通過利用橋下空間得到適當解決。
據統計,2007年北京市二、三、四環(huán)路共70 座立交橋下可資利用的空間達近40 萬平方米。[1]這些空間一度被用作停車場 (包括公交和社會車輛,企事業(yè)單位停車專用和事故車停放),“駐扎”建設城市管理單位(包括道路養(yǎng)護、清潔環(huán)衛(wèi)、園林綠化、路政巡查、交通執(zhí)法),商貿經營活動開展,還有施工臨時占用或閑置。為整頓和合理利用立交橋下空間,2007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立交橋下空間整頓規(guī)劃》,規(guī)劃將五環(huán)內的所有立交橋下的商業(yè)、餐飲、娛樂等經營型場所從橋下撤離,將橋下空間主要用于構建停車場、公交場站和出租車待客站等。
作為增長型的二線城市,合肥的發(fā)展穩(wěn)定而迅速,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交通擁堵問題,修建立交橋便在所難免。目前合肥已修建8 座的立交橋,另有阜陽北路高架橋正在建設。這些立交橋在滿足交通需求的同時,帶來了相當數量的橋下空間。
合肥市的立交橋橋下空間根據橋的現有類型又可以分為互通式橋下空間和部分互通式橋下空間兩大類。
2.2.1 互通式立交橋下空間點狀布置公廁
合肥市互通性橋下空間主要有長江西路高架、馬鞍山路高架、包河大道高架、合作化高架、阜陽北路高架橋下空間。這類橋下空間的特征是面積廣闊、視野開闊、形態(tài)優(yōu)美多樣的特點。這類空間常被用作修建停車場、建設娛樂場所、新建休閑或文化公園等等,規(guī)劃中可以考慮結合此類場所點狀布置公廁。
2.2.2 部分互通式立交橋下空間序列狀設置生態(tài)移動公廁
部分互通式橋下空間主要有金寨路高架、銅陵路高架、裕溪路高架、徽州大道高架橋下空間。這類空間主要以分離式的直線空間為主,適合布置公交站、停車場、市政管理場所、街心花園、綠化帶和觀賞型的景觀場所等,規(guī)劃可考慮結合現有的場所設施,呈序列狀組織布置公廁。此類橋下空間往往較為特殊,如在此建設常規(guī)型公廁將會面臨水電線路接駁等問題,因此,建議在此類場所空間設置生態(tài)移動廁所,重慶市和昆明市已開始實施此類措施。
根據國家對城市公廁布局的要求,在人流量較大的繁華地區(qū)按300-500m 的距離設置一座;流動人口密集的街道應小于300m,一般街道按每750-1000m 的距離設置一座;公共綠地按每10000 或每隔500m 設一座??紤]到女性排隊時間明顯多于男性,所以應擴大女廁廁位的比例。[2]另外,規(guī)劃審批過程中,要求公廁在設計層面即結合停車位設計。
合肥市現有天然氣動力車輛 (即CNG 車輛)7535 輛,其中出租車占6665 輛,公交車為870 輛。截止2012年12月,合肥市共有CNG 加氣站38 座,其中母站2 座,壓縮能力52 萬m3/日,標準站5 座,加氣子站21 座,另有8 座在建,預計遠期至2020年,合肥市的CNG 加氣站總數將達到62 座。另外,合肥市商務局在《合肥規(guī)劃加油加氣站建設》一文中提出,合肥市將于近期增加建設加油站300 座左右,遠期建成500 座。
2.4.1 加油、加氣站要整修和開放公共廁所
據調查,合肥市的加油加氣站中依然存在著不對外開放公共廁所的現象,給出租司機及私家車主的“方便”造成了不少困擾。因此,規(guī)劃管理部門應當做出相關調研,根據實際情況劃撥相應的補助,要求公廁所屬的加油、加氣站改善公廁環(huán)境、保證日常維護,并免費對外開放。
2.4.2 新建加氣站要結合“的士港灣”設計
最近一輪的合肥市加油加氣站專項規(guī)劃要求和合肥市遠期加油、加氣站規(guī)劃相結合,在現有2座母站的基礎上,于濱湖新區(qū)和經開區(qū)各建一座母站。根據高速公路服務站相關經驗,建議引進優(yōu)秀企業(yè),規(guī)劃建設集加油(加氣)、餐飲、文化休閑等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的士港灣”,解決出租車司機的如廁乃至休息飲食問題。
出租車司機的“如廁難”問題歸根結底是城市規(guī)劃對基層城市問題的忽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結合城市現狀和特點因地制宜地提出管理、調整措施,并從規(guī)劃層面宏觀把控以避免未來城市發(fā)展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的同時,在未來的發(fā)展建設中充分前瞻性的規(guī)劃設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一城市問題能得以合理、高效、可持續(xù)地解決。
[1]謝旭斌.城市立交橋下空間的利用與設計[J].城市瞭望,2009(12):97-101.
[2]史慧芳、張彥軍、朱子君.必備之所——城市公共廁所淺析[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27(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