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中國船級社審圖中心,上海 200135)
船舶在航行中受力相當復雜,船體結構在外載荷作用下可能的破壞方式有:1) 屈服,壓載艙過載后,內殼縱骨產生永久變形;2) 屈曲,板格、筋、支柱受壓后失穩(wěn);3) 疲勞,縱骨肘板趾端長期承受波浪載荷產生裂縫;4) 脆性斷裂,碳素鋼在低溫下產生脆性斷裂,所以需要嚴格選擇鋼材材料。
為抵抗這些破壞,船體結構需有足夠的強度儲備。要求設計者在船體結構的設計過程中,以及船級社在結構圖紙的審核過程中,都應對結構易于破壞的關鍵部位給予足夠的關注,做到合理的布置、結構加強和優(yōu)化設計。本文結合油船結構審圖中的經驗,分項列舉了規(guī)范校核及有限元計算中,船體結構構件的高應力區(qū)域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船體梁靜水彎矩和波浪彎矩分布可知,船體梁總縱彎矩在船舯0.4L區(qū)域達到最大,因此通常船舯區(qū)域的船體梁縱向強力構件應保持連續(xù)。為保證總縱強度,國際船級社協(xié)會(IACS)在統(tǒng)一要求UR S7和S11中規(guī)定了船體梁最小剖面模數和最小慣性矩,共同結構規(guī)范(CSR)中也有相似規(guī)定,注意船舯0.4L區(qū)域內計入船舯最小剖面模數和慣性矩的縱向連續(xù)構件尺寸應保持不變[1]。
甲板和船底板作為整個船體梁的翼板,是承受總縱彎曲應力最大的部位。油船由于防污染的要求會設置雙層底,因此距中和軸最遠的甲板,其總縱強度要求無疑是甲板部位最核心的要求。故甲板部位的開孔,應盡量做成長圓形并沿船長方向布置,以減小開孔對船體梁剖面模數的影響,同時可有效降低局部應力集中系數。諸如,甲板縱骨上的扇形孔(往往是流油/水孔)剛好處于分段焊縫處,CSR規(guī)定了其扇形孔的長寬比應大于4.0。
由船體梁靜水剪力和波浪剪力分布可知,船體梁剪力往往在橫艙壁處達到最大。32萬 t超大型油船(VLCC)舷側是雙殼結構,舷側外板、內殼縱艙壁及邊縱艙壁是構成整個船體梁的腹板部分,由于舷側外板和內殼縱艙壁距離較近,而邊縱艙壁的位置相對獨立,三者在承擔剪切能力有所不同。相對來說,邊縱艙壁的剪切強度是考核的重點。按CSR的要求,貨油艙之間的縱艙壁應進行剪力修正,這是因為縱艙壁作為橫艙壁水平桁的支座,而橫艙壁水平桁的支座反力,恰恰反映在縱艙壁上是剪力。特別是最下面的水平桁處。為此,縱艙壁在橫艙壁水平桁部位的板厚需要增加,其范圍為橫艙壁水平桁前后一個強框架,在水平桁設置的一邊,應為2個強框架。
疲勞強度分析時的應力長期分布計算,應考慮下列波浪誘導載荷:1) 船體梁垂向和水平波浪彎矩;2)波浪動壓力;3) 船舶運動引起的艙室內動壓力。
疲勞壽命可由下式計算:
式中:T——疲勞壽命,年;C——影響疲勞的參數;σΔ——動應力,N/mm2;K——應力集中系數。
眾所周知,動載荷是引起結構疲勞的主要因素,降低應力水平對減少疲勞的貢獻較大。從以上公式可見,動應力下降10%,疲勞壽命可以提高30%。
鋼質焊接接頭的疲勞強度,是以S N- 曲線來表征的,曲線給出了施加到所給結構細節(jié)的應力范圍和恒定幅值載荷下失效循環(huán)數之間的關系。加強筋端部節(jié)點細節(jié)如圖2所示,S N- 曲線如圖3所示。對于船舶結構細節(jié),S N- 曲線表示如下:
式中:S——應力范圍,N/mm2;N——應力范圍S下的失效循環(huán)數;m——常數,取決于材料和焊接類型、加載類型、幾何和環(huán)境條件;2K——常數,取決于材料和焊接類型、加載類型、幾何和環(huán)境條件。
圖2 端部節(jié)點形式及疲勞曲線
圖3 疲勞強度S-N曲線
CSR中對于側向受載板格上非對稱加強筋翼板的應力集中因子作了規(guī)定,詳見圖4,當翼板自由邊距離腹板中心線越小,應力集中系數越大[2]。以腹板和面板相同的T型材和L型材進行比較,疲勞壽命可相差9年。因此在油船舷側結構的疲勞敏感區(qū)域,縱骨宜選用對稱T型材,相較角鋼有較好的抗疲勞效果。
油船舷側結構的疲勞敏感區(qū)域位于輕壓載吃水至結構吃水間(此處波浪動載荷最大),其縱骨端部節(jié)點應盡量采用軟趾形式和圓弧形背肘板以提高疲勞曲線等級,如圖5所示。對于在承受軸向載荷為主的部位,如甲板縱骨應考慮加設軟根,也是對疲勞有利的措施。
圖4 角鋼和T型材疲勞壽命的比較
圖5 疲勞敏感部位及其改善措施
CSR規(guī)定:首垂線向后0.3L的船底平坦區(qū)域及從基線起500mm高度范圍內相連接的板和扶強材應進行底部砰擊加強,見圖6。
圖6 底部拍擊區(qū)域結構加強示例
需要注意的是:
1) 縱骨端部需要特別注意,中斷處盡量做到有效支持。穿過強框架處要有足夠的連接面積,加頂筋、肘板、全補板等;
2) 底部肋板開孔處補強,且盡量避免開孔在肋板端部;
3) 注意縱骨的焊接要求是否滿足,應有足夠的焊角高度。
CSR規(guī)定:首垂線向后0.1L區(qū)域內舷側結構應進行艏部沖擊加強。設計時應特別注意:
1) 縱骨端部中斷處需要特別注意,設置肘板實現有效支持[3];
2) 壓應力或者剪應力大的地方,需要注意板格的屈曲;
3) 跨距大,折角大的地方,強構件加設防傾肘板。
CSR規(guī)定,應考慮由于船舶運動而導致艙內液體自由運動而產生的晃蕩壓力,如貨油艙的縱向晃蕩,在距離橫艙壁0.25艙長范圍內構件需要晃蕩評估,特別注意橫艙壁前后一檔強橫梁,縱骨穿過時一般需加設補板。強橫梁屈曲加強筋,有時需要減小間距或者加設肘板減小跨距,以滿足晃蕩要求。端部削斜加強筋處的腹板板厚,因為晃蕩壓力,也需要特別考慮。
CSR規(guī)定,應對中部貨艙區(qū)域的船體梁縱向構件、主要支撐構件和橫艙壁的尺寸,首部貨艙區(qū)域的縱向船體梁抗剪構件進行強度評估。中部艙段有限元模型縱向范圍應覆蓋船中的三個貨艙長度,模型兩端應包括橫艙壁。首部貨艙抗剪能力有限元模型也應包括三個貨艙區(qū)域,見圖7。
艙段有限元屈服及屈曲校核,見圖8。
圖7 艙段有限元模型范圍
圖8 艙段有限元屈服與屈曲
如前所述,經過艙段有限元分析,橫向強框架位于跨距端部的剪應力較大,應通過加大腹板厚度或調高鋼材等級進行補強。強框架開孔處會導致腹板實際抗剪面積減小,局部應力集中較大,應盡量避開剪應力較大的跨距端部區(qū)域??缇喽瞬繌澢鷳^大處,可以通過加大面板或者調高鋼材等級以滿足要求。主要支撐構件的過渡圓弧半徑不宜過小,且沿圓弧邊緣應設置防傾肘板,以提高彎曲面板的有效性??v骨穿越孔與腹板開孔過近處,需加設補板。
1) 裝載呈中拱狀況下,船艙中間部分的船底外板處于受壓狀態(tài),易發(fā)生局部板架屈曲,見圖9;
2) CSR考慮橫浪海況,船艙中間部分的舷側外板受壓狀態(tài),易發(fā)生局部板架屈曲,見圖10;
圖9 船底屈曲強度
圖10 舷側外板屈曲強度
3) CSR考慮橫浪海況,水密橫艙壁在一邊滿艙一邊空艙載況下,還要承受橫向波浪壓力的作用,其屈曲要求明顯提高,見圖11。
圖11 水密橫艙壁板屈曲強度
對于上述船體結構屈曲區(qū)域,可以通過加厚板或者加設局部屈曲加強筋進行局部補強。
隨著世界貿易的發(fā)展,油船運輸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結合審圖經驗且參照《CSR油船共同規(guī)范》(2010),介紹了油船的結構強度設計以及結構審圖的要點。希望對油船的設計和檢驗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 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M].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2.
[2] 中國船級社. 鋼質海船入級規(guī)范2009(第6分冊)[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 Design of Ship Hull Structures[M].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