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姝艷 劉曉紅
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觀察與護理
馬姝艷 劉曉紅
目的對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和探討,對其安全性和護理方法進行分析總結。方法選取本院 2010 年 2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支原體肺炎患兒 122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1例,對照組采用紅霉素持續(xù)靜脈滴注;實驗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對兩組的臨床癥狀、體征改變情況、治愈時間及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有效率等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如止咳、退熱、啰音消失時間、及胸片炎癥吸收等改變時間要比對照組縮短很多;治愈情況看,觀察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患兒短,不良反應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以上的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體征改善時間和治療時間短,療效快,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再輔以科學的臨床兒科護理干預,對患兒的康復具有促進作用。
小兒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序貫;護理;療效觀察
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的一種臨床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就是小兒支原體肺炎。各年齡段的小兒都會患有該病,其中嬰幼兒感染率最高,可達25%~30%。傳統治療大多在臨床中是采用紅霉素,但用該藥治療依從性差,胃腸道等不良反應嚴重,且治療時間長。而阿奇霉素用于治療支原體肺炎,不但能夠使臨床癥狀迅速得到改善,且療效顯著。現就一汽總醫(yī)院采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 2010 年 2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支原體肺炎患兒 122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1例。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斷標準。在年齡、性別、病程及常規(guī)檢查等方面,兩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即首先采用阿奇霉素靜脈滴10 mg/(kg·d),等患兒高燒退去后,再口服阿奇霉素20 mg/(kg·d), 3 d連續(xù)服用;對照組患兒治療則采用靜脈滴注紅霉素,20 mg/(kg·d)
1.3護理方法干預 對患兒在用藥前要了解其對藥物是否有不良反應,通過和父母溝通做到心中有數。其中格外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患兒消化道反應過重可使用藥物緩解,如有過敏史,要禁用此藥。對于溫度上升較高的患兒,可以使用物理降溫,如冰包、冷毛巾,或藥物降溫。對患兒的生命體征要定時檢測,擦汗及時,保持身體干爽,防止退熱過程再次受涼;護理人員在孩子點滴過程應當及時巡查,密切關注是否有不良反應發(fā)生,根據孩子年齡控制滴速,避免由于滴快引起的不良反應。倘若出現不良反應,立刻減慢輸液速度,或改變生理鹽水或葡萄糖;多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以清淡為主,少吃多餐,鼓勵孩子多進食。
2.1患兒體征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照 對照組患者61例,退熱(3.1±1.2)d,止咳(5.6±1.6)d,胸片炎癥吸收(7.1±2.5)d,啰音消失(5.1±1.7)d;觀察組者61例,退熱(1.6±0.7)d,止咳(3.6±1.1)d,胸片炎癥吸收(5.9±1.5)d, 啰音消失(3.8±1.3)d。觀察組患兒退熱、止咳、胸片炎癥吸收及啰音消失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的時間要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兒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對照組患者61例,住院時間(10.1±3.9)d,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1.3(13/61)(%);觀察組患者61例,住院時間(6.2±1.6)d,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1.5(7/61)(%)。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時間要短,不良反應率要低的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顯效與有效之和為總有效。上表看見,觀察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可見,阿奇霉素作為一種新型抗生素,能夠更強的抑制蛋白質合成能力,更具穩(wěn)定性。在治療中,能長時間的維持藥效,使生物利用度更高,顯現出明顯的動力學優(yōu)勢。治療與科學的臨床護理加以配合,能更快的使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病情更快的得到治愈。總之,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好且不良反應較少,配合科學系統的臨床兒科護理對患兒的康復有積極的作用。
[1] 徐小評.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0(2):549-550.
130011 長春,一汽總醫(yī)院兒科病房/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