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瑞生 陳相銀 張露露
大血藤與雞血藤為兩種不同的中藥材,因二者名字相似極易混淆,因此,本文特將這兩種藤木類中藥材的異同點作詳細的鑒別與說明。
大血藤又稱紅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莖。生長于山坡較稀疏的叢林、溪邊,現(xiàn)有栽培品。一般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其他地方亦產(chǎn),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血藤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的作用,用于腸癰腹痛、熱毒瘡瘍、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撲腫痛、風濕痹痛。對于大血藤有一首鑒別詩是這樣寫的:紅藤圓柱棕色皮,節(jié)膨凹陷片狀裂, 斷面射線棕紅色,解毒消癰又活血。
大血藤為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10余米。藤直徑達9cm,全株無毛;當年枝條暗紅色,老皮有時縱裂。三出復葉;頂生小葉近棱狀倒卵圓形,側(cè)生小葉斜卵形,幾無小葉柄??偁罨ㄐ蛞干▎涡?,雌雄異株,萼片6,花瓣6;雄蕊6;雌蕊多數(shù),螺旋狀生于卵狀突起的花托上,漿果近球形,成熟時黑藍色。
大血藤一般在秋、冬二季采收,去除側(cè)枝,截成段,干燥,以條勻、斷面皮部棕紅色者為好。為中藥調(diào)劑的需求,應進一步加工,加工方法為將大血藤洗凈,浸泡6~8小時,取出,悶潤8~12小時,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切厚片(2~4mm),干燥,篩去灰屑。
大血藤與雞血藤的鑒別要點對比
大血藤飲片為類橢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粗糙。切面皮部紅棕色,有數(shù)處向內(nèi)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shù)導管孔,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雞血藤是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莖。分布在越南、老撾以及我國大陸的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多生長在溪溝、山坡雜木林與灌木叢中、谷地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雞血藤為木質(zhì)大藤本,長達數(shù)十米,藤莖砍斷后有紅色汁液流出。三出復葉互生,小葉3,闊橢圓形,長12~20cm,寬7~15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脈疏被短硬毛,脈腋間有髯毛?;ǘ鄶?shù),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萼筒狀,兩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齒5;花冠蝶形,白色。莢果刀狀,長8~10.5cm,寬2.5~3cm,被絨毛,有網(wǎng)脈,僅頂部有一個種子。
雞血藤在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干。以樹脂狀分泌物多者為好。雞血藤為產(chǎn)地片,一般在產(chǎn)地趁鮮切片。
雞血藤飲片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斜切片,厚0.3~l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現(xiàn)紅棕色。質(zhì)堅硬。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shù);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數(shù)個偏心性半圓形環(huán);髓部偏向一側(cè)。氣微,味澀。雞血藤的功能主治為:活血補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舒筋活血,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風濕痹痛、麻木癱瘓、血虛萎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