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家
今天的中國已進入轉型社會,轉型就意味著風險。未來30年的改革,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運行機制,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高度信任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溫馨感和安全感。
4大挑戰(zhàn)
轉型意味著風險社會來臨。我國風險社會的特征已經非常明顯,包括對未來改革預期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強。未來5~10年中國改革舉步維艱,政府責任也在加大。我國進入轉型社會,主要有4大標志,或者說挑戰(zhàn)。
第一,政府威信在不斷下降。政府公信力下降必然造成治理能力和成效的下降,我國未來的改革、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等,都面臨著嚴峻考驗,需要花更大力氣。
第二,有組織地不負責任現象比較突出。一些部門、組織、公共機構,以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為重,置國家、民族、人民和集體利益于不顧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拆遷事故等。一旦組織不負責任,社會治理的難度就會加大。所以,要抓責任機制。
第三,理論的不在狀態(tài)和現實的不在場。國外的思想家是出思想的?,F在我們研究問題,好多部門的領導人,包括一些專家學者,基本上是顧左右而言他。社會主義又到了一個需要理論創(chuàng)新的時候,但我們的學術界基本上是解釋派。在很多學者的研究中,把中國的現實系統(tǒng)排除在理論思維之外。不能只有一個人在說真理性的話,其他人只對真理性的話做注釋。
第四,主體意識的崛起。中國社會過去的一致性正在向多樣性轉化,特別是微博出現后,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見解?!?0后”、“90后”的主體意識比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強得多。主體意識的覺醒與強大,是人類歷史進步的一個表征。可是,很多人認為出現不一致會把社會搞亂。我們說和諧,就是承認多樣性,只有多樣性才能出現和諧。主體意識的強大,總體來說是好事,但同時也把我們帶入風險社會,加大了社會治理難度。
中國進入轉型社會的這4個標志,每個都是要做的大工程。這要求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現實,研究下一步的改革路徑?!笆舜蟆焙?013年“全國兩會”的一些主要觀點,都試圖在理論上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從1982年至今,我國已進行7次政府機構改革,只有這次把職能轉變放在了標題里,提出“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5大問題
目前,中國社會存在5大顛覆性問題。
第一,貧富差距持續(xù)擴大。2000年,我國的財富分配是“二八開”,即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80%的人占有20%的財富;2010年一個聯合調查顯示,我們的財富分配變成了“一九開”,中國現在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
第二,“三農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在抓城鎮(zhèn)化,大批農民進城的法律成本、安全成本、財政成本都很高?!叭r問題”搞不好,也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隱患。
第三,腐敗問題趨于惡化?,F在的反浪費也好,改作風也罷,都是治標不是治本。我認為,先治標后治本,就是先止血后治療,這是正確的。可怎么止血呢?各級主要領導干部要向中央常委學習,公開家庭信息,主要就是3樣:有幾套房子,妻子干什么,孩子做什么。不要光把黨章、社會價值掛在口上,要落實在行動上。新一屆中央領導上任后,首先改變作風,反對特權,抑制公款吃喝,已經初見成效。
第四,就業(yè)問題非常嚴重。我國每年約有700萬大學畢業(yè)生,近800萬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生,農村非農就業(yè)人口年均增加500萬。按照我國每年8%~10%的經濟增長速度,每年的就業(yè)能力大約是900萬~1200萬。每年幾乎有一半的人不能就業(yè),要直面這些問題,采取解決措施。
第五,社會信任出現危機。有人說,啥都靠不住,領導靠不住,同事靠不住,老婆靠不住,丈夫靠不住。這話恐怕太邪乎,但不少人卻在理論上認同它。還有“毒牛奶”、“地溝油”等,諸如此類,已經形成了一條相互傷害的鏈條。
戰(zhàn)略管理
一個國家、一個團體乃至個人,什么都可以失敗,但戰(zhàn)略不能失敗。戰(zhàn)略失敗是最徹底的失敗。
蘇共一個政治局委員2008年出版《蘇共失敗的教訓》一書,書中提出蘇共是戰(zhàn)略性失敗。長期以來,蘇共社會主義價值和社會主義制度處于兩張皮的狀態(tài)。百姓開始相信你,因為你帶他們鬧革命、反剝削、要公平??墒?,之后作為公仆的你,住好房、坐好車,老百姓生活卻比你差很遠。久而久之,蘇共失去了百姓信任。這導致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局面,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2000萬黨員時一晚上垮臺。
可見,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理性,應該是其價值理念與制度實踐得到人民的認同和擁護。
戰(zhàn)略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很多人認為,戰(zhàn)略是國家領導人的事,離我們很遠。事實上,戰(zhàn)略決策決定了每個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乃至前途。
我講一則童話。一天,老鼠看到主人在倉房里放了老鼠夾子,很害怕。于是,老鼠先找到老母雞(代表貧民),告訴老母雞要小心,主人在倉房里放了老鼠夾子。老母雞說,這不關我的事,祝你好運。老鼠又找到大肥豬(代表有錢人),大肥豬說,這不關我的事,祝你好運。老鼠找到大黃牛(代表有權人),大黃牛說,我沒聽說老鼠夾子會夾死大黃牛,這不關我的事,祝你好運。失望的老鼠晚上躲在窩里,不敢出來。
第二天早上,女主人聽見倉房里有響動,以為夾住了老鼠,事實上夾住的是一條蛇。因為倉房很暗,女主人沒看清,被蛇咬了,男主人立即把女主人送到醫(yī)院。出院后,男主人先是把老母雞宰了給女主人燉湯喝。然后又宰了大肥豬,宴請親朋好友和鄰居,以感謝他們到醫(yī)院探視的好意。為了償還醫(yī)療費,男主人又將大黃牛賣到屠宰場。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災難來臨時,任何階層、任何人都跑不了,只是遲與早、損失大與小的問題。每個人都與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好多事情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實際上離我們很近,戰(zhàn)略是事關群體里所有人的問題。要實現中國夢,須動員全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管理層,政府,所有干部黨員,人人都要負起責任。
改革路徑
未來5~10年,乃至未來30年,中國從哪些方面切入來規(guī)劃改革大局呢?我覺得,中國未來發(fā)展面臨四個重大戰(zhàn)略轉變。
第一,改革重點從經濟體制到政治行政體制轉變。中國改革的重點要轉移,要健全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權力結構。過去30年,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改革已經完成了體制性改革。中國沒有解決的體制性問題是政治行政體制,要以公正為中心,重構中國改革話語。要實現社會公正,權力配置是關鍵,而在權力配置中,人民群眾必須占主導地位。
第二,盡快完成從現代化到現代性的轉變。社會現代化是一個過程,現代性是一個結果。根據發(fā)展經濟學和發(fā)展政治學的觀點,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1000~3000美元是初級現代化階段。這一階段社會利益比較一致,改革容易達成共識。到了人均GDP4000~6000美元,就進入中等現代化階段,利益出現分化,改革難以達成共識,這一階段又被稱為發(fā)展陷阱。
2012年我國人均GDP達6100美元,“十二·五”期間能否跳出發(fā)展陷阱不得而知。中國面臨3種前景:越過陷阱,進入穩(wěn)定性的、現代性的社會主義社會;掉入陷阱,社會崩潰。若社會崩潰,誰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第三,從工業(yè)型社會向城市型社會轉變。未來30年是中國一個重要的發(fā)展轉型期,就是要從生產型經濟、資源型經濟、加工型經濟向技術型、環(huán)保型、休閑型經濟轉變。
第四,從管理層壟斷性權力到公民協(xié)商性權力轉變,即實現從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轉變。要實現每個個體的尊嚴,就必須按照溫家寶曾講的給老百姓“5權”,即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
幸福社會
幸福是任何一個社會中個體發(fā)展的終極目標。幸福不是一個對象性概念,而是一個關系概念。幸福是一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感覺狀態(tài),這種感覺狀態(tài)只能存在于關系中。我們說要建立一個美好、和諧、幸福的社會,就是要建立一個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社會。
英國有心理學家研究說,有3種關系決定人的幸福度:家庭關系,決定幸福度的50%;同事關系,占幸福度的25%;朋友關系,占幸福度的25%。
美國有位哲學家講過,裹尸袋上沒有口袋。在世的時候,我們渾身都是口袋,貪婪的人裝、偷、拿,恨不得把這個世界都裝到自己的口袋里,死了以后什么也帶不走,一個口袋也沒有。所以要做有意義的事,要與人為善。
新一屆政府上任以后,中國開始了新的征程,提出了“中國夢”。從幸福的角度講,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和良好人際關系的社會,這也是幸福的指向。因此,未來30年的改革,主要是從制度安排上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運行機制,包括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使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高度信任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一種溫馨感和安全感。
(摘自《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