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殷鈺,陳裴斐,金秀敏
(臺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黃巖 318020)
·臨床教學與管理·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護理風險認知及對策研究
陳殷鈺,陳裴斐,金秀敏
(臺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黃巖 318020)
目的:探討實習護生護理風險認知現狀,為護生帶教的風險管理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本院140名實習護生。結果20項護理操作中有19項存在護生獨自執(zhí)行的現象;10道法律知識題中,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事件的呈報流程回答正確率最高,為85.7%;對醫(yī)療事故分級、醫(yī)療糾紛的物證處置回答正確率僅為34.3%和35.0%。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獨立完成的操作項目得分和對護理風險認知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的風險認知和護理操作情況存在差異,建議盡快建立系統(tǒng)的護理風險教育體系,針對不同學歷護生加強實習帶教,并對護理操作進行風險程度分級帶教,以有效降低帶教風險。
護生;風險;不同學歷;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knowledges of nursing risks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offer the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isks of guidance for student nurses. [Method] 140 student nur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 There are 19 items performed by nursing students alone in 20 nursing manipulation items. The correct ratio of reply of report process to nursing risk accidents is the highest in the 10 law texts for nurses, which is 85.7%. The correct ratio of reply of medical accident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s of material evidence of medical issue are only 34.3% and 35.0%, respectively. There i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1) among the scores of self-finished manipulation items and acknowledges of nursing risk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Conclusion] There is difference of acknowledges of risks and nursing manipulation among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It is urging to make nursing risk education system for student nurse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reinforce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guide for different levels according to risks of different nursing manipulation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teaching.
Keywords: student nurse; risk; differen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research
隨著醫(yī)療護理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醫(yī)療護理安全已成為社會群體關注的焦點。護理風險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理、配合搶救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而臨床護理教學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風險,由實習護生導致的護理糾紛或差錯的護理教學風險事件也相應增多。為此,筆者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針對實習護生臨床實踐中普遍存在的護理風險問題,于2012年5月對本院(三級乙等綜合性醫(yī)院)的140名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分析原因、提出防范對策,旨在為護理臨床教學風險管理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臺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三級乙等綜合性醫(yī)院)的實習護生140名。入選標準:(1)應屆生;(2)實習開始后4~5個月;(3)接受正規(guī)護理院校教育。年齡18~24(21.2±1.22)歲。男性8名,女性132名。學歷:本科40名,大專52名,中專48名。
1.2 方法
1.2.1 調查內容 通過查閱文獻、訪談,并在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括2部分:(1)實習護生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和實習時間;(2)實習護生面臨的護理風險,包括護生執(zhí)行護理操作情況和護生對護理風險認知情況。其中護生獨自執(zhí)行護理操作風險情況包括鋪床、生命體征監(jiān)測、更換液體、血糖監(jiān)測、吸氧、口腔護理、霧化吸入、靜脈輸液、輸血、輸液泵使用、吸痰、導尿等項目,共20道題。均為單項選擇題,選項為:在無人帶教情況下獨立完成、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每個選項選擇在無人帶教情況下獨立完成計1分,選擇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0分,分別計算20項操作總得分,分數越高表明無人帶教情況下操作的項目越多。護生對護理風險認知情況包括護生的法律身份、護理風險事件的呈報流程、護理風險事件的處理方法、醫(yī)療事故的分級等,共10道題。均為選擇題,每道題答對計1分,答錯或不答計0分,總分10分。對30名護生進行預調查,并于2周后重測,結果顯示該問卷臨床實習操作得分、護理風險認知得分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3和0.78,內容效度分別為0.81和0.75,重測信度分別為0.80和0.75。
1.2.2 調查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由護理教研室組長向護生發(fā)放問卷,并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解釋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和問卷填寫方法,要求護生獨立完成,30 分鐘后收回。共發(fā)放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構成比、卡方檢驗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單因素多水平的計量資料采用對應的方差分析。
2.1 實習護生獨自執(zhí)行護理操作風險情況
不同護理操作項目獨自操作現象在不同學歷實習護生之間存在差異(P<0.05),其中本科實習護生在生命體征監(jiān)測、心電監(jiān)護項目中獨自操作比例較大、中專生高,其余操作項目獨自操作比例均較大、中專生低;中專實習護生在大多數操作項目中獨自操作比例均較本科、大專實習護生高。見表1。
表1 實習護生獨自執(zhí)行護理操作風險情況(N=140)
續(xù)表
項目 本科 人數(%) 大專 人數(%) 中專 人數(%) 合計 人數(%)χ2 P普通引流管護理7(17.5)15(28.8)18(37.5)40(28.6)25.4550.000胸腔閉式引流護理3(7.5)5(9.6)5(10.4)13(9.3)18.3780.002心電監(jiān)護5(12.5)3(5.8)3(6.3)11(7.9)32.3810.000吸痰1(2.5)3(5.8)3(6.3)7(5.0)12.6500.019氣管切開護理1(2.5)3(5.8)3(6.3)7(5.0)12.6500.019
2.2 實習護生護理風險認知情況
實習護生在護理風險事件的處理方法、醫(yī)療事故的分級、醫(yī)療糾紛的物證處置、患者十大安全目標、患者的權利和義務認知情況較差。見表2。
表2 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認知情況(N=140)
2.3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護理風險認知和護理操作得分情況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風險認知和護理操作得分存在差異(P<0.05)。實習護生護理安全認知情況得分比較,本科實習護生得分最高,中專實習護生最低。實習護生獨自執(zhí)行護理操作得分比較,中專實習護生得分最高,本科實習護生最低。見表3。
3.1 對實習護生護理操作進行風險程度分級帶教
護生實踐操作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隱患,應根據護理操作的風險度、復雜度以及對患者的影響程度,對各種常見的護理技術操作進行風險程度分級,同時對各級護理操作規(guī)定帶教要求。如:風險程度為一級的護理操作為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測量生命體征等,護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效完成10次后可以在老師適當的檢查和監(jiān)護下獨立操作;風險程度為二級的護理操作為更換液體、發(fā)口服藥、靜脈輸液、給氧等,必須要經過老師核對;風險程度為三級的護理操作為輸血、更換高危藥品、輸液泵調節(jié)、吸痰等,必須始終在老師的監(jiān)護下完成。
表3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護理風險認知和護理操作得分比較(分,
3.2 實習護生對風險認知存在不足
在調查中發(fā)現,實習護生護理風險防范知識知曉率較低,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事件的呈報流程正確率最高,為85.7%,但護生因違反操作規(guī)程而發(fā)生各種風險事件,呈報卻不積極,與調查中發(fā)現護生不清楚風險事件的處理方法和自己的法律身份有關。護生片面地認為在臨床實習中,實習生發(fā)生差錯,帶教老師負全部責任。很多事件本來可能有較好的處理和補救方法,但因護生擔心受到批評和處分,故意隱瞞不報,致使事情失去補救的最佳時機,而產生嚴重的后果。
3.3 盡快建立系統(tǒng)的護理風險教育體系
護生選擇護理專業(yè),很多是因為較好的就業(yè)形勢和穩(wěn)定的收入,部分是因為家長選擇[1],并未充分認識到護理工作承擔的風險。學校應加強護理職業(yè)風險教育,可通過選修課程的形式來實現,引導學生學習《護士條例》、《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guī)。醫(yī)院應重視崗前培訓中的護理職業(yè)風險教育,組織學習相關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知識,特別要強調:“未經執(zhí)業(yè)注冊者,不得單獨從事護理工作”,使護生明確在臨床實踐時必須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各種操作。并應收集護理教學風險事件,定期設計風險案例進行情景化教學,組織護生進行專題討論,模擬“如果我碰到這件事,我該怎么做?”,培養(yǎng)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預見能力,明確護理風險事件的處理程序,降低事件不良后果,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3.4 針對不同學歷護生加強臨床帶教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學歷的護生對護理風險知識掌握較好,該結果與目前大部分醫(yī)學院校在本科教育中開設法律相關課程,而大中專護校風險教育較為薄弱有關[2]。因此,針對不同學歷護生要有不同的具體帶教目標和計劃,同時細化并規(guī)范教學內容,每周均有護生需要具體掌握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態(tài)度目標。對護生實行一對一的帶教模式,根據護生的知識層次及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定時了解教學目標落實情況。
3.5 加強帶教老師管理,有效規(guī)避教學風險
護理部應建立帶教老師準入制度,對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臨床實踐進行再培養(yǎng)。安排帶教老師有專用的充足時間來進行教學查房、操作示教及出科考試等各種教學活動。對帶教老師進行護理風險教育,培養(yǎng)帶教風險意識,在帶教工作中切實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時要求其對護生在操作中的不足,不應當著患者的面提出批評及分析,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很多風險事件也因為護生情緒引起,因此要注意調整護生的心態(tài),引導護生在工作中控制調節(jié)正負性情緒,喚起有意注意力。
[1]鄧璐璐,周衛(wèi).護理專業(yè)學生醫(yī)療護理風險意識現狀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1,8(7):309-311.
[2]李志輝,曾慧,壬平,等.臨床護士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意識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0,24(3):592-593.
Aresearchfortheacknowledgesandcountermeasuresofnursingrisksofnursingstudentswithdifferentacademicqualifications
CHENYinyu,CHENPeifei,JINXium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Zhejiang 318020,China)
陳殷鈺 (1973-),女,浙江黃巖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及管理
浙江省醫(yī)學高等??茖W校立項課題(編號:2011XJTG12)
G642.44
B
1672-0024(2013)04-0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