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虹,顧沈紅,馬佩英,梅仕俊,張洪波
(湖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老年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帕金森?。≒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化性失調(diào),是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tài)障礙為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神經(jīng)變性疾病。患者多在50~60歲后起病,年發(fā)病率為0.1%,患病率達1%[1]。疾病早期除了典型運動癥狀外,患者還伴便秘等非運動癥狀(non-motorsymp-toms,NMS),一些 PD 患者甚至在典型癥狀出現(xiàn)前10年或20年就已經(jīng)存在便秘[2]。目前認為便秘是PD最常見的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表現(xiàn),發(fā)生率達70%~80%[3]。穴部按摩對腦出血患者[4]、骨折患者[5]的便秘均有良好的緩解效果,故我們對PD患者在傳統(tǒng)預(yù)防便秘的基礎(chǔ)上,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方便性抽樣選擇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及老年精神科住院的伴有功能性便秘的PD患者76例,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38例,其中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入院者為對照組,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入院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英國帕金森協(xié)會帕金森病診斷標準[6]:緩慢起病,靜止性震顫、強直,運動減少3項中至少存在2項,左旋多巴治療試驗有反應(yīng);行頭顱CT或頭顱MRI檢查,排除帕金森綜合征及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符合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羅馬標準Ⅲ)[7],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結(jié)腸鋇餐造影排除器質(zhì)性便秘者,排除嚴重的心、肝、腎疾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D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1.2 方法
1.2.1 口服抗PD藥物及通便藥 兩組患者藥物種類、劑量、用藥時間和次數(shù)均一致,均給予常規(guī)宣教并發(fā)放宣教資料,包括:(1)多食高纖維食物及水果、粗糧,少量多餐,以充盈腸道,促進腸蠕動。推薦豆渣、生梨汁、西瓜、香蕉等。(2)鼓勵多飲水,每日1500~2000ml。(3)推薦快步走半小時,以促進腸蠕動。(4)每日清晨或餐后30 min養(yǎng)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感覺有便意時應(yīng)立即上廁所。
1.2.2 穴位按摩 觀察組除常規(guī)宣教外,同時對患者或陪護人員進行按摩培訓,并發(fā)放宣教資料。按摩手法:順時針按摩中脘穴(臍上四指)100次,由外向內(nèi)按揉左右天樞穴(臍旁二指)100次,順時針按摩神闕穴(臍部)100次,沿結(jié)腸解剖位置由升結(jié)腸、橫結(jié)腸、降結(jié)腸走向順時針按摩50次,自上而下推尾骶骨50次。所有步驟每天進行1次,推薦晨起或晚餐后半小時進行,共7d。本組中,由患者掌握方法自行實施按摩者6例,由家屬或陪護掌握方法后實施按摩者32例。
1.2.3 便秘的評估方法 (1)記錄治療前后患者排便間隔時間及每日排便次數(shù)。(2)大便性狀以Bristol大便性狀分類作為評分參照。1型:分散堅果樣大便;2型:硬結(jié)狀臘腸樣大便;3型:表面有裂縫的臘腸樣大便;4型:表面光滑、柔軟的臘腸便;5型:分散團塊樣軟便;6型:糊狀便;7型:水樣便。其中1、2、3型為便秘糞形,4、5型為正常糞形,6、7為腹瀉糞形。(3)排便費力程度采用排便費力-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i analogue scales,VAS)評定:在紙上畫一條直線,長度為10 cm,兩端分別標注有“0”和“10”字樣,“0”端代表排便不費力,“10”端代表排便極度費力且排便失敗。讓患者根據(jù)自己所感受的排便費力程度,在直線上標出相應(yīng)位置,然后用尺量出起點至記號點的距離長度(以cm表示),即為評分值。(4)排便時間,囑患者記錄每次排便所用時間,即每次開始排便時候開始計時,到排便結(jié)束停止計時,按分鐘計算,不足1min者按1min計。
1.2.4 便秘評分標準 見表2。以實施腹部按摩為時間點,分別于3d及7d后對兩組患者的便秘情況進行評估。根據(jù)評分情況,判斷療效。痊愈:大便正常,積分4分;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秘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h以內(nèi),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且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3;有效:間隔時間縮短1d,或便質(zhì)干結(jié)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zhuǎn),且積分較治療前減少≥1/3;無效:便秘或其他癥狀無改善且積分較治療前減少<1/3。
表2 便秘評分標準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3。結(jié)果可見,兩組患者按摩前便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按摩3d和7d后便秘均較按摩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對照組的便秘改善則僅在7d后出現(xiàn)(P<0.05);兩組間比較,3、7d后觀察組患者便秘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PD患者按摩前后便秘評分情況比較(,分)
表3 兩組PD患者按摩前后便秘評分情況比較(,分)
a:與按摩前比較P<0.05;b:與對照組比較P<0.05
項 目按摩前對照組 觀察組3d 后對照組 觀察組7d 后對照組 觀察組排便間隔時間 2.39±0.762.41±0.89 2.20±0.571.99±0.43ab 2.01±0.76a1.21±0.32ab排便費力程度 3.21±0.323.12±0.13 3.03±0.742.26±0.61ab 2.52±0.66a1.81±0.42ab糞便性狀(型) 3.32±0.343.23±0.22 3.12±0.542.42±0.83ab 2.79±0.88a1.90±0.46ab每次排便時間(t/min) 2.84±0.682.90±0.73 2.76±0.721.98±0.66ab 2.14±0.68a1.62±0.53ab
PD患者往往都伴有長期便秘。大量研究[8]發(fā)現(xiàn),PD便秘與腸神經(jīng)變性所致的結(jié)腸運輸延遲、出口梗阻及抗PD藥物不良反應(yīng)等有關(guān)。此外,腹肌肌力低下、飲食和水分攝取減少和長期臥床等多種原因亦可能引起便秘[9]。長期便秘導(dǎo)致患者焦慮、抑郁,生活質(zhì)量低下,甚至會誘發(fā)如腸梗阻、顱內(nèi)壓增高、腦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許多患者長期依賴灌腸才能解出大便;部分患者甚至灌腸也無法解出大便,需要采用人工取便法才能排出大便,患者極度痛苦。故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和培訓后,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度很高,無一例退出研究。研究結(jié)束后,很多患者及家屬仍然堅持穴位按摩。
腹部穴位按摩是通過一定的刺激達到通腑瀉實、滋陰通便的作用。中脘穴屬于太陽、少陰、足陽明、任脈之會,該穴位具有調(diào)胃理氣、化濕降逆的作用;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jīng)之募穴,按摩可以促進與改善胃腸功能,增加腸蠕動而排便;神闕穴屬任脈,此處皮膚菲薄血管豐富,敏感性高,通過按摩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另外,通過腹部的機械按摩,能改善腸道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腸黏膜神經(jīng)營養(yǎng),提高神經(jīng)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和黏膜應(yīng)急能力,增強腸蠕動,推椎下七節(jié)尾骶骨能刺激骶部反射區(qū),促進排便。
本次研究通過對PD伴有便秘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高纖維飲食、適當運動、充足飲水等宣教,結(jié)果表明:腹部穴位按摩3d即可對改善便秘產(chǎn)生效果,7d后改善便秘效果更為確實。由此可見,腹部穴位按摩對便秘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能減少患者對緩瀉劑的依賴,方法簡單易學,每天按摩時間約10~20min,無不良反應(yīng),方便易學,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The World Federation of Music Therapy.Definition of music therapy[EB/OL].(2011-09-01).http://www.wfmt.info/WFMT/info_Cards.html.
[2]Ueki A,Otsuka M.Life style risks of Parkinson disease:Associa tion between decreased water intakeand constipation[J].J Neuro,2004,251(7):18-23.(請核對?。?/p>
[3]Sakakibara R,Shinotoh H,Uchiyama T,et al.Questionnaire based assessment of pelvicorgandys 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Auton Neuro Sci.2001,92:76-85.
[4]蘇曼莉,辛玲芳.腹部穴位按摩對腦出血患者排便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6):1931-1932.
[6]王化虹,劉建湘,遲雁.新的功能性胃腸病診治標準-羅馬Ⅲ標準簡介[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18):1451-1453.
[7]李林,張博愛.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1,37(1):60-61.
[8]楊維佳,劉慶憲.帕金森病伴便秘的臨床研究進展[J].神經(jīng)病學與神經(jīng)康復(fù)學雜志,2011,8(1):45-47.
[9]賈樹紅,陳海波.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J].中國康復(fù)理論與實踐,2009,15(9):635-637.(請核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