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巖,姚 晶,金惠玉,張 筠
(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6)
隨著國內乳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乳制品的認可大為加強,乳及乳制品已經作為生活必須品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酸奶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隨著酸奶口味的多樣化和生物科技的發(fā)展,一些具有功能性的物質作為輔料或添加劑被應用到酸奶中[1]。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釀制而成的一種天然糖類保健品,它不僅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保健成分,而且風味獨特,能協調及矯正食品的不良風味。綠茶具有利尿、化痰、解毒、清熱、寧神、消除疲勞、抗癌、美容養(yǎng)顏等保健功能[2],并且具有治癌作用[3]。本文以蜂蜜、綠茶、白砂糖為主要原料,研究了其加工工藝。
殼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又名葡萄糖胺寡糖(glucosamine oligosaccharide),也稱幾丁寡糖,是殼聚糖降解以后聚合度為2~10的產物,其水溶性好,容易被吸收利用,殼寡糖在人體內吸收率近100%,且生物活性比殼聚糖更強。特別是聚合度為6左右的殼寡糖,更具有許多獨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質。在人體腸道內活化增殖雙歧桿菌,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促進脾臟抗體生成,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強化肝臟功能,防止胃潰瘍,降低血壓、血糖、血脂,吸附膽固醇[4]。殼寡糖具有明顯的抗菌抑菌作用。夏文水等[5]通過對大腸埃希菌的抗菌抑菌活性實驗,證明其抑菌作用也是隨殼寡糖分子量的降低而逐漸增強的,尤以分子量為1500u左右時抗菌效果較好。本文依據殼寡糖的這一特性,將其添加到綠茶蜂蜜酸奶中,研究了其對酸奶后酸化的抑制作用。
蜂蜜、白砂糖、綠茶 均為市場購買;菌種(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 本實驗室提供;殼寡糖(分子量<3000u)。
電熱恒溫水浴鍋 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ALC-110.4型電子天平 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ND-8s型數顯粘度計 上海天平儀器廠;SHP1000-60型高壓均質機 上??扑敬缶|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 殼寡糖綠茶蜂蜜酸奶的簡要生產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2.2 操作要點
1.2.2.1 原料處理 將原料乳預熱到60~70℃,添加定量的蜂蜜和白砂糖充分攪拌均勻,用100目紗布過濾得蜂蜜乳。將原料乳加熱到100℃,投入茶葉煮5min[6]。
殼寡糖先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10%),經過殺菌后加入調好酸度的乳飲料中。避免直接加入引起殼寡糖與乳中的金屬離子絡合[7]。
1.2.2.2 調配、均質 將蜂蜜乳與茶乳混合煮沸,冷卻,加入可寡糖溶液,進行調配,過120目篩網去渣,再將混合液預熱至55~60℃,在10~15MPa壓力下均質。
1.2.2.3 滅菌、接種 將混合液加熱至90~95℃,維持5~10min,殺死其中的有害生物,滅菌的混合料液冷卻到45℃左右,即可接種,將發(fā)酵劑加入其中充分攪拌,使菌體混合均勻。菌種添加量為0.02g/100mL原料乳。
1.2.2.4 培養(yǎng)發(fā)酵 將接種后的酸奶放入恒溫培養(yǎng)箱恒溫發(fā)酵一定時間直到產生凝乳為止。
1.2.2.5 冷藏后熟 將發(fā)酵好的殼寡糖綠茶蜂蜜酸奶立即放入4℃的冰箱中冷藏。
1.2.3 綠茶酸奶的配方 以綠茶添加量、蜂蜜用量、白砂糖用量為因素,以感官評分為指標,采用L9(34)正交表,優(yōu)化綠茶酸奶的配方,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
表1 綠茶酸奶配方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green tea yoghurt
1.2.4 感官評價方法 根據感官評定標準,隨機選定10人,男女各半,用綜合評分法對9個實驗配方進行品嘗打分。將每一組合評分的平均值作為感官品嘗的評分結果。
感官評價指標:根據蜂蜜綠茶酸奶的色澤、氣味、滋味、組織狀態(tài)、等進行評分,滿分100分[6]。感官評定標準見表2。
1.2.5 酸度的測定 在250mL三角瓶中注入l0mL牛乳,加20mL蒸餾水,加0.5%酚酞指示液0.5mL,小心混勻,用0.1mol/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直至微紅色在1min內不消失為止。消耗0.1mol/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毫升數乘以10,即得酸度。
1.2.6 粘度的測定 采用數顯粘度計根據測定的粘度范圍選擇轉子、轉速。測定溫度為20℃,測定時間為15s。
1.2.7 殼寡糖添加量的確定 分別將殼寡糖以0%、0.1%、0.2%、0.3%、0.4%、0.5%添加到綠茶蜂蜜酸奶中,按照所得最佳配方制作綠茶蜂蜜酸奶,于4℃的冰箱中分別貯藏1、4、7、10、15d之后,進行酸度測定和感官評定。
以茶葉、蜂蜜、白砂糖的添加量為主要因素進行L9(33)正交實驗。發(fā)酵溫度為43℃,發(fā)酵時間為4.5h。以感官評定標準為指標,根據凝乳狀態(tài)、外觀、色澤、口感、揮發(fā)香氣等感官指標進行評分,結果見表3。
表2 感官評定標準Table 2 Standard sensory evaluation
表3 正交實驗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比較表3中三個因素R值的大小可知,對產品品質影響最大的是綠茶添加量,其次是白砂糖的添加量,蜂蜜量為最次因素,即為A>B>C。茶主要對產品的品質、色澤、風味、凝固性影響較大,而蜂蜜和白砂糖都富含糖分,主要對產品的風味有一定影響。產品的最佳工藝配方為A2B1C3,即綠茶4%、白砂糖1%、蜂蜜14%,感官評分值為76.9。
殼寡糖添加量對酸奶滴定酸度的影響見圖2。
殼寡糖可以滲透進入細胞體內,其中的氨基與細胞體內的帶有負電荷的細胞質結合,擾亂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改變細胞膜的選擇通透性,從而抑制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生長繁殖。最終對酸乳的后酸化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8]。
從圖2中可以看出,酸乳酸度值隨著殼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殼寡糖添加量為0%時,儲存15d后,酸度值提高近40°T;而隨著殼寡糖含量的增加,酸奶酸度提高幅度明顯下降。在貯藏7d后,空白組的酸度值明顯增加,而添加殼寡糖的酸奶的酸度值增加幅度逐漸變小,當殼寡糖添加量為0.5%時,儲存15d后酸度增加最小,抑制后酸化的效果最好。分析認為一方面殼寡糖存在游離-NH2,可與乳中H+結合形成-NH3+,使酸乳酸度降低,另一方面,殼寡糖-NH2在酸性條件下形成-NH3+能與乳酸菌中電負性物質結合,從而抑制乳酸菌活力,使其產酸能力下降,但空白組酸乳在迅速到達飽和酸度以后,酸度增加變緩。而添加殼寡糖的酸乳的酸度還有增加的空間,但是經過15d的測定,殼寡糖對酸乳的后酸化起到了明顯的抑制作用[8]。
殼寡糖的添加水平對樣品黏度產生影響,樣品的黏度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
酸奶的粘度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大,并且隨著殼寡糖添加量的增加,酸奶粘度的增加幅度提高,當殼寡糖添加量為0.3%時,粘度達到最大值,之后隨著添加量的增加粘度增加幅度反而下降,經分析其原因為:儲存時間越長,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導致酸奶粘度增大;而當殼寡糖添加量達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殼寡糖的抑菌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產酸,減少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粘性物質,使酸奶的粘度增加幅度減小。
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制備綠茶蜂蜜酸奶,分別以不同量添加殼寡糖,對其進行感官質量評價。結果見表4。
由表4的感官分析結果所示,在儲存的前7d,殼寡糖的添加量對酸奶的品質沒有顯著影響,當殼寡糖的添加量為0.2%時,酸奶的品質達到最佳。
在儲存的第10d,殼寡糖的添加量對酸奶的品質有顯著影響,當殼寡糖的添加量為0.2%時,酸奶的品質基本穩(wěn)定。并且與空白相比,殼寡糖起到很好的抑制后酸化的作用,而當添加量增加到0.5%時,酸奶品質較差。
殼寡糖的添加可以延長酸奶的保質期,沒有添加殼寡糖的酸奶在儲存10d時品質依然較好,但當儲存15d時,品質較差,不適合飲用。而添加0.2%的殼寡糖的酸奶后酸化得到了明顯的抑制,在儲存15d時,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質,可見添加殼寡糖后,4℃條件下可延長保鮮期5d。
表4 感官質量評價結果Table 4 Results of sensory evaluation
3.1 殼寡糖綠茶蜂蜜酸奶工藝最優(yōu)配方:茶量4%、糖量1%、蜂蜜14%、殼寡糖量0.2%、發(fā)酵溫度43℃、發(fā)酵時間4.5h。
3.2 殼寡糖具有明顯抑制酸奶后發(fā)酵的作用,在儲存7d后,殼寡糖添加量為0%時的酸度值明顯增加,而隨著殼寡糖水平的增加,樣品酸度值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小,其中殼寡糖添加量為0.5%時,酸度值增加的幅度最小,預防后酸化的效果最好。
3.3 綜合酸度分析、黏度分析、感官分析的結果,當殼寡糖的添加量為0.2%時,對酸乳的后酸化能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并且對粘度及感官狀態(tài)沒有明顯影響,4℃條件下可延長保鮮期5d。
[1]郭本恒.酸奶類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和生產加工[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1(3):54-58.
[2]賈建波.綠茶酸奶的研制[J].飲料工業(yè),1998(2):35-39.
[3]吳耀輝.黃瓜酸乳加工工藝研究[J].食品機械,2004(5):46-48.
[4]劉碧源,陳麗麗,任林,等.殼寡糖與殼聚糖抗微生物活性的比較[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3):56-58.
[5]馮小強,楊聲.不同分子量殼聚糖對大腸桿菌抑制作用規(guī)律及其機理探討[J].中國釀造,2007,21(3):25-28.
[6]劉芳.殼寡糖對原料乳中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6):20-21.
[7]劉碧源,高仕瑛,李邦良,等.殼寡糖抗菌活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3,24(2):98-102.
[8]曹維強,王靜,張英春,等.殼寡糖對酸乳后酸化抑制效果的影響[J].食品發(fā)酵與工業(yè),2005,31(8):115-118.